吉利商用車劉漢如:商用車新能源化與智能化是發展趨勢

  • 發表于: 2022-03-29 15:47:09 來源:中國汽車報

在新能源變革之路上,商用車是重要的力量。

“商用車的新能源變革不僅是動力形式的轉變,更需要智能化發展和跨界創新的協助。”3月27日,2022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舉行期間,吉利商用車首席科學家劉漢如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圍繞新能源商用車的技術創新、綠色轉型、智能化及市場前景進行了分析。

綠色轉型迫在眉睫

“商用車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劉漢如表示,傳統商用車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而國內新能源商用車則在2021年快速發展,全年銷量19.7萬輛,滲透率達到4.2%,全面進入增量市場。

劉漢如認為,商用車的新能源化方面,基于全球環保壓力劇增的現實,零碳變革已經成為世界共識,超過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碳中和目標。傳統商用車污染嚴重,排放量巨大,已經成為碳中和目標落地的主戰場。商用車的新能源化對國家能源戰略安全和雙碳目標的實現意義重大。因此,加快商用車新能源轉型已是迫在眉睫。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

事實上,商用車的綠色轉型與智能化的行業變革潮流正在交匯。劉漢如談到,汽車的智能化變革,是繼智能手機之后,科技產業最重要的創新機遇,也是下一個生態的新入口。物流行業快速發展,急需降本增效,智能化的發展能夠帶來效率的提升。當前的商用車行業污染大、效率低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在新能源化與智能化進程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成為商用車行業重構的突破口。傳統商用車已進入存量競爭的階段,智能與生態的融合應用才是未來競爭的關鍵,自動駕駛作為帶動汽車變革的關鍵技術,將在車聯網及智能座艙的融合加持下成為智慧物流發展的重要載體。

劉漢如表示,遠程汽車圍繞綠色、智能化,以研發為先導建立了國內最大的專注于商用車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開發的杭州研發中心,匯聚國內外超2000名研發工程師,形成了以純電驅動與增程式電驅動力系統為核心的城市商用車技術路線、以液氫能源甲醇動力與采用換電技術的電驅動力為核心的公路商用車技術路線。在自動駕駛方面,依托吉利集團在低軌衛星、芯片、算法優勢等領域的技術積累,遠程汽車將具備OTA持續進化升級能力,鏈合億咖通、沃爾沃自動駕駛研發,破局自動駕駛領域。規劃在2023年實現L3高速公路自動駕駛與L4限定場景自動駕駛;2026年實現L4干線物流自動駕駛;2030年實現L5結合智慧座艙的自動駕駛真正產業化。

多能源并舉推進變革

如今,在市場和政策的雙輪驅動下,新能源商用車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多能源、智能化的發展方向將帶領新能源商用車變革。

在電動化方面,劉漢如認為,商用車電動化是戰略發展的方向,電動化是必然趨勢,不同的電動化技術路線均有各自適合的使用場景,但關鍵還是電池技術。電池技術是新能源的核心技術,必須要具備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及成本低等特點,從時間上看,在2025年之前磷酸鐵鋰仍為商用車電池的主要技術路線。

而近年來日益興起的換電技術,也在為商用車行業所看好。劉漢如介紹,受制于電池的續航里程和成本等因素,重型商用車采用車電分離的換電技術占主導優勢,2021年純電重卡占新能源重卡總量的92%,而遠程汽車換電重卡積累了大量的應用經驗,技術成熟可靠,目前已經成為換電重卡領域的頭部品牌。全系開發了牽引、攪拌、自卸及港口碼頭等車型,充換電一體化設計,滿足了不同應用場景需求。而且,聚焦新一代換電重卡、智能換電技術、換電站的制造和運營,建立了車與站的智能互聯,換電過程無人化,高效、快捷。可為電池持有方、換電站運營商、物流方、車輛持有方等生態伙伴提供全生命周期價值鏈提升。

在氫能方面,劉漢如提出,隨著制氫成本及存儲運、電堆電控技術的快速發展,勢必會帶動氫燃料電池的快速發展,歐盟、美國、日本及我國均制定了氫能發展計劃。

在劉漢如看來,甲醇重整氫燃料電池則成為燃料電池的新路徑,成為電動車的一個重要的補充。甲醇常溫下為液態,加注和運輸方便、安全,綠色甲醇又稱為“液態陽光”,業界公認綠色甲醇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之一。車載甲醇實時制氫,解決氫氣的來源問題,甲醇作為儲氫燃料,可低成本改造現有加油站,解決氫能利用的存儲、運輸、加注等問題。

劉漢如強調,零碳、高效已成為全球各國的發展共識,新能源化、智能化趨勢也為商用車行業變革打開了產業鏈調整、生態圈擴大的窗口,商用車行業已經進入新商用車時代。如同新能源浪潮下乘用車領域快速崛起的新勢力,商用車行業在新時代也將涌現能夠更加人性化的滿足多元場景定制需求的商用車新勢力。

“進入新商用車時代,商用車將從單純的生產工具向智能移動運力、零碳物流載體、數字生活空間轉變,為用戶打造生活、工作、娛樂三位一體的第二生活空間。”劉漢如認為。(趙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