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呼之欲出的深海空間作戰
■馬培浩
深海具有獨特的戰場空間攻防作戰優勢,是軍事力量對抗最具潛力的戰略空間之一。隨著深海科技發展和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深海作戰隱蔽性強、溯源難、節奏快等特征愈發突顯。有效應對未來戰爭,應該關注深海空間,研究深海空間作戰的優勢和特點,從而把握未來戰場的發展趨勢。
深海作戰樣式顛覆傳統海戰游戲規則。隨著深海態勢感知、通信導航、遠程喚醒、無人集群自主控制等技術群的發展,深海軍事活動將向全海域延伸,廣泛的深海軍事威懾與對抗一旦成為現實,“以深制海”的典型作戰樣式將成為軍事競爭的優選項,將有力挑戰當前的海上力量體系,傳統的海戰游戲規則或將被打破。傳統意義上,潛得越深意味著越具有“居深臨上”的戰略打擊優勢。得益于深海無人智能技術、新興材料等的不斷發展,更大范圍預置深海偵察監視、攻防作戰、戰略投送、海底基地保障等力量平臺,將真正實現深海、水面、岸基、空中和太空的一體化融合。由無人智能潛航器組成的“魚群”,可以航渡至指定海域進行戰略預置,隱蔽巡航待機,展開對敵方深海基地、重要港口等目標的偵察監視。一旦確認目標,深海“魚群”依靠多維空間信息融合技術,即刻形成協同攻擊決策,繼而展開自主作戰行動。此外,深海基地和深海空間站將是未來海戰場重要的能源補給、數據保障和指揮通信中心,將極大提高潛航器的隱蔽性和生存概率,徹底顛覆未來海戰場保障模式。
深海非對稱制衡更易奪取海上戰略主動。戰略博弈的根本目的是爭取戰略主動。可以預見,隨著深海技術的加速發展,深海可能成為未來軍事較量最具潛力的戰場空間之一。具有深海優勢的一方,通過布設深海預警監測系統,從而加強對深海戰略目標的偵察監視,并同衛星、反潛飛機、水面艦艇和潛艇等平臺力量進行組網,可以構筑“看得清、看得遠、看得深”的相對單向透明空間。預置無人智能潛航器潛伏于軍港、關鍵航道、戰略通道等重要海域,可進行情報刺探和滲透,構建嚴密深海合圍網,對實力較弱的一方進行戰略圍堵。如冷戰時期,美國在太平洋海域曾布設水下固定式的預警監測系統,對進出太平洋的蘇聯潛艇進行偵察監視。由于當前人類對深海的探究仍處于初級階段,大量技術性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深海實力相對較弱一方同樣可以通過研發深海核心關鍵技術,靠前部署戰略打擊平臺,發展海底無人預置力量等手段,提升深海作戰能力,形成一定的海上制權的非對稱制衡,奪取戰略主動。
深海戰略預置蘊含強大戰略威懾力。深海戰略預置是打贏未來海戰,取得和保持制海權的關鍵,是取得軍事斗爭主動權的先手棋。借助深海的隱蔽性,戰略預置力量能夠實現前沿部署、長期潛伏,更易達成戰略進攻突然性。據資料顯示,美國“深海浮沉有效載荷”“海德拉”等深海無人預置平臺,能夠在海底潛伏待命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戰時通過遠程指令進行激活,可對敵方陸上、水面、空中等戰略目標發起突然襲擊。相較于淺海而言,深海戰略預置力量能夠更好地發揮行蹤隱秘、廣域機動的獨特作戰優勢,達成懾戰并舉的威懾目的。隨著無人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在深海領域的廣泛運用,深海作戰平臺無人化、智能化趨勢日益顯現,海上作戰空間加速向深海延伸,深海預置武器愈發顯示出巨大戰略威懾力。據悉,俄羅斯“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最大潛深可達1000米,可攜帶核戰斗部,能夠突破現有最先進的空間防御體系,使對方導彈防御系統“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