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14日訊 4月14日,2023年“323”攻堅行動腫瘤防治工作會議暨湖北省第29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啟動儀式在漢舉辦,會上發布了湖北省最新腫瘤登記數據。肺癌在2019年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及死亡率排行中,均占據榜首位置。
湖北發布最新腫瘤登記數據。通訊員供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19年湖北省腫瘤登記數據發布
發布會由湖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吳新紅主持,湖北省癌癥中心主任、湖北省腫瘤醫院院長魏少忠發布湖北省腫瘤登記地區2019年惡性腫瘤發病與死亡流行數據。
湖北省癌癥中心主任、湖北省腫瘤醫院院長魏少忠發布相關數據。通訊員供圖
2019年,湖北省腫瘤登記地區惡性腫瘤發病率312.06/10萬,其中城市地區發病率366.63/10萬,農村地區266.09/10萬;全省發病率排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女性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甲狀腺癌。
從年齡上看,35歲以后發病率明顯上升。35歲以后男性發病率首位是肺癌;35—64歲女性,發病率首位是乳腺癌,65歲以上女性,發病率首位為肺癌。
2018年,湖北省腫瘤登記地區惡性腫瘤發病率排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女性乳腺癌、肝癌、結直腸癌、宮頸癌,居死亡率前5位的分別是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
2019年,湖北省腫瘤登記地區惡性腫瘤死亡率177.33/10萬,其中城市地區死亡率189.65/10萬,農村地區166.95/10萬;居死亡率前5位的分別是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
從年齡上看,45歲以后死亡率上升較快。35歲以后,男女惡性腫瘤死亡率第一的均為肺癌。
魏少忠還對公眾防癌抗癌給予了相應建議,他表示,癌癥是可防可控的,是種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預防,普通人群通過糾正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癌風險;三分之一的癌癥是可以通過篩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得到治愈的;還有三分之一通過規范化治療可以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他提醒大家高度重視防癌體檢的重要性,建議35歲之后的健康人群和腫瘤高危人群,普通健康體檢和專業防癌體檢可以隔年輪流進行。
腫瘤登記工作成效初顯
湖北省衛健委疾控處四級調研員崔睿介紹,腫瘤登記是對腫瘤流行情況、變化趨勢進行長期、連續、動態的系統監測,是癌癥防控工作的基礎。目前,我省前期相關腫瘤登記數據已經初步被應用于癌癥防控策略的制定之中。
比如前期數據提示,云夢縣的肝癌以及五峰縣的宮頸癌持續異動,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2022年,云夢縣將肝癌篩查納入當地民生工程,開展免費篩查工作;五峰縣由政府牽頭,在婦女“兩癌”篩查的基礎上,擴大宮頸癌篩查的年齡段,讓更多的適齡婦女接受免費篩查。
此外,近幾年的腫瘤登記數據顯示,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地區,肺癌的發病率都是排在第一位,因此,2023年,我省將在承擔多項國家重大公共衛生癌癥篩查項目的同時,專門投入500萬元擴大肺癌篩查的覆蓋面,重點在宜昌、恩施、黃石、鄂州、荊州、黃岡等6個地區的11家醫院實施該項目。
2022年底,我省腫瘤登記實現了全覆蓋,下一步腫瘤登記工作將狠抓數據質量,力爭最準確地反映全省惡性腫瘤的發病與死亡情況,為我省5年生存率等癌癥防治效果的評估以及癌癥防治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提供最精準有力的數據支撐。
“323”攻堅行動有力有效
湖北省衛健委醫政醫管處主任科員羅穎介紹,腫瘤登記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只是“323”攻堅癌癥防治行動成效的一個縮影。
自2021年以來,湖北省全力實施“323”攻堅癌癥防治行動,下大力、出重拳,向癌癥發出“攻堅宣言”。隨著“323”攻堅癌癥防治行動的深入推進,我省癌癥防控工作更加高效、措施更加有力、保障更加強大。
全省市縣癌癥防治中心建設實現全覆蓋,省市縣三級聯動的防癌抗癌大網已經形成,癌癥防控從以前的醫療機構單打獨斗,到如今在政府統籌推動下全社會廣泛參與,癌癥防治中心職能得到有效發揮,醫療機構的診療能力、疾控機構疾病預防的專業優勢進一步凸顯,癌癥防控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癌癥預防篩查與早診早治理念深入人心,全省醫防深度融合的癌癥防控新路徑已然成型。
(長江日報記者唐智峰 通訊員王芳 張智 羅俊華 姚霜)
【編輯:余麗娜】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59222222。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