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熱訊:《紅樓夢》林黛玉出身名門,為何總是自稱草木之人?

  • 發表于: 2023-04-18 18:32:52 來源:史說新語

《紅樓夢》是值得讀者細細品讀的名著。這部作品主要講述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其中每個人物的行為和臺詞,都有深入解讀的空間,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比如林黛玉總是自稱“草木之人”,這四個字就大有深意。

“草木之人”聽起來頗有自輕自賤的意思,但是林黛玉出身名門,就算父母去世得早,她也還有外祖母家作為依靠,怎么想也不能算是貧賤之人。林黛玉的這個“草木之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這需要從她的性情和處境來剖析。


(資料圖片)

絳珠仙草“還淚”的說法

為了讓林黛玉的性格和命運展現得更為淋漓盡致,作者采用了非常浪漫和奇幻的手法,為她創造了“還淚”之說。

“還淚”之說是什么意思呢?

在《紅樓夢》的設定中,林黛玉的前世是絳珠仙子,賈寶玉的前世是神瑛侍者。正是因為神瑛侍者的澆灌,絳珠仙子才能修煉成人形。后來神瑛侍者下凡歷劫,絳珠仙子便跟隨他而去。她要用這一世的眼淚,來報答神瑛侍者的恩情。

所以在這一世,林黛玉是非常愛流淚的。在書中,可以輕易找到作者對她流眼淚的描寫。當和賈寶玉吵架慪氣的時候,她會獨自傷心淚流。當看到賈寶玉挨打受委屈時,她也會心疼哭泣。葬花吟詩下雨,這些特殊的情景也都會觸碰到林黛玉的傷心處,惹得她掉眼淚。

這是林黛玉多愁善感性格的體現,也是她命運中有著“還淚”之說的緣故。而能代表林黛玉的絳珠仙草,就是一種生長在水邊的柔弱植物。也許是受到了命運的指引,林黛玉冥冥之中知道自己的來歷,所以才會自稱“草木之人”。

林黛玉的姓名,也有明顯的“草木”含義。林本身就是草木的意思,黛是黑色的意思。黑色的草木,就是長得郁郁蔥蔥的植物。此外這個名字和人物本身如煙如霧的朦朧氣質也是很貼合的,不得不說作者的心思巧妙奇絕。

賈寶玉出生的時候帶著一塊玉石,所以他和林黛玉的姻緣被稱為“木石前盟”。但是木石前盟只是一種對愛情的美好幻想,是不能實現的。在高鶚續寫的《紅樓夢》中,賈寶玉最終娶了薛寶釵,得知這個消息的林黛玉抑郁而終。

對“金玉良緣”的揶揄諷刺

林黛玉和賈寶玉情投意合,但是卻無人為他們主婚。林黛玉的父母都已去世,她可以依靠的只有賈母。然而在這件事上,賈母的態度始終晦澀不明。她真心疼愛林黛玉,卻認為林黛玉的性格不如薛寶釵。在和賈政王夫人商量賈寶玉的婚事時,賈母表示“還是由你們做主”。這說明她其實并不真心贊同林黛玉嫁給賈寶玉。

相比之下,薛寶釵這邊的形勢就明朗多了。薛寶釵有母親薛姨娘、姨娘王夫人主婚,嫁給賈寶玉是指日可待的事。薛寶釵的脖子上總是戴著一塊金鎖,為了給薛寶釵賈寶玉的婚事造勢,薛姨娘和王夫人抓住這點大做文章。她們說薛寶釵賈寶玉是“金玉良緣”。這個說法傳到心思敏感細膩的林黛玉這里,當然刺耳極了。

那么林黛玉是什么樣的反應呢?她沒有忍氣吞聲,而是故意在薛寶釵和賈寶玉的面前,稱自己是“草木之人”。聽了林黛玉的說辭,薛寶釵和賈寶玉是非常窘迫的。因為他們都知道,林黛玉這是在揶揄諷刺他們。這就是林黛玉的性格:你們是“金玉良緣”,我偏偏說自己是“草木之人”!倔強的形象,瞬間躍然紙上。

說到這里就要說說林黛玉的性格了。很多人都認為林黛玉是個柔弱多思的女子,但實際上她的性格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方面她是個心胸豁達的人,另一方面她又是個喜歡鉆牛角尖的人。用現在的話來說,林黛玉還是挺能“作”的。

比較典型的情節,就是薛寶釵過生日,請來戲班子唱戲。王熙鳳拉過來一個唱戲的女子,詢問大家她長得像誰。其實賈寶玉和薛寶釵都看出來了,這個女子長得像林黛玉。但是戲子的身份低下,說她長得像林黛玉,肯定會惹得林黛玉不高興。所以賈寶玉和薛寶釵假裝沒看出來,誰也不回應。

這個時候沒有心機的史湘云脫口而出:長得像林妹妹!賈寶玉朝她使眼色,也來不及了。事后林黛玉果然生氣了,但是她生氣的點并不是別人說她像戲子。而是連賈寶玉都不懂她,認為她會為這種事情生氣。林黛玉是這樣對賈寶玉發脾氣的:你為什么又和云兒使眼色?這安的是什么心?

作者對林黛玉脾氣秉性的描寫,充滿了曲折迂回的趣味。在研讀林黛玉和賈寶玉相處的段落時,會發現林黛玉像極了現在一些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和男朋友使小性子的女生。這種性格確實有“作”的感覺,但是卻不失其本身的真實和可愛。

林黛玉以“草木之人”諷刺“金玉良緣”,明顯是她受到了“金玉良緣”的刺激,說出的吃醋酸話。與此同時,讀者對林黛玉這個人物,也多了幾分同情和憐惜。孤孤單單生活在賈府的林黛玉,也只能以這樣的方式對抗她不滿的事物。如同她和薛寶釵敞開心扉所說的那樣:雖有刻骨銘心之言,卻無人為我主張。

讀到這里,誰能忍住不為林黛玉的凄苦境遇灑淚呢?

林黛玉與眾不同的草木情懷

古人說“命如草芥”,是說人命和草一樣不值錢。但是林黛玉所說的“草木之人”,并非是這個意思。林黛玉的性格里,有親近自然、愛護花草的一面。在她的心中,花草樹木都是有靈性的。最為經典的體現,就是黛玉葬花這個情節。

黛玉葬花通常被認為是林黛玉對自己可憐身世的哀嘆。但在《葬花吟》中,可以看到這樣一句很有深意的話: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桃花謝了還會開,人卻不能長久存在。在林黛玉的心中,花草樹木才能代表真正的永恒。

黛玉葬花不僅僅是林黛玉消極傷感情緒的傳達,更傳達出了她內心對自然世界的敬畏和愛護。正是因為愛花護花,才做出葬花的舉動。在看到昔日盛開的桃花,被泥土所污染時,林黛玉心中傷感的情緒變得更加濃重。

古人講究借物詠懷,在林黛玉的詩作中,也可以發現她對花草樹木的癡迷。《紅樓夢》中記載的林黛玉的詩作,大多都和花草樹木有關。她似乎很喜歡觀察植物生長的狀態,然后將它們生機盎然、自然無拘的樣子記錄下來。這可能是很多讀者沒有發現的,屬于林黛玉的更加豁達通透的另一面。

從這個角度出發,就不難理解林黛玉為何會說自己是“草木之人”了。《紅樓夢》本身表達的就是對封建社會的抨擊,林黛玉和賈寶玉都是其中的叛逆之人,他們對封建社會的規矩和束縛,充滿了抗拒之心。比起喜歡金玉之物的俗人,林黛玉更愿意保持自己的初心,做個不被影響的“草木之人”。

林黛玉在大觀園的住所,是以竹林為景觀特征的瀟湘館。竹子所代表的文學意象,也是和林黛玉完全相符的。竹子有孤傲高潔的品質,不愿意屈從外界的事物。這簡直就是林黛玉品性的寫照。林黛玉所說的“草木之人”,應該就是屬于花草樹木的那種,看透世間冷暖、不為人事所擾的淡定自得。

“草木之人”并非是種階層,而是一種境界。林黛玉所追求的,正是一種高潔無暇的、超高品質的愛情。但也正是因為她的這種執著和堅持,她的愛情只能以悲劇收尾。賈母口中的林黛玉,為人處世不如薛寶釵周到寬容。這其實就是林黛玉過度追求完美的精神世界的結果。這種追求,很難被世俗所容納。

關于林黛玉的結局,一直都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有人根據曹雪芹前面鋪墊的線索猜測,林黛玉最后被迫遠嫁。而高鶚續寫的結局是,賈寶玉薛寶釵大婚,林黛玉淚盡而亡。高鶚續寫的結局,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淚盡而亡,更符合林黛玉作為絳珠仙子的命運。這一世的眼淚流干了還盡了,也就該離開了。

《紅樓夢》的結尾,一句“白茫茫大地真干凈”,說的不僅僅是賈府的覆滅,更是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的消散。然而就像林黛玉所說的“桃李明年能再發”,紙醉金迷的亭臺高樓和熱熱鬧鬧的人都不見了,可如今的我們再捧起《紅樓夢》,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傳遞的濃厚的情緒,以及林黛玉堅持的“草木之人”的本心。

責任編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