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法庫農村人居環境細梳妝_觀速訊

  • 發表于: 2023-04-20 21:54:12 來源:中國縣域經濟報

水清,景美,舊日鄉村換新顏。4月17日,在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遼河神龍灣河畔,清澈的河水與干凈整潔的村莊相互輝映,機械化的春耕場面與村民們清理環境的勞動情景和諧交融。經過暖陽映襯,古樹愈發綠得蒼翠,人居畫中,村民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資料圖片)

“這幾年,遼河邊的生態越來越好,村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門就是平坦的水泥路,房前屋后都干干凈凈,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家家戶戶都比著收拾,集中力量清理環境,為接下來神龍灣第八屆大遼荷花節做準備。”法庫縣和平鄉和平村村民黃來華說。

提到農村環境整治方法,和平鄉黨委書記邊樹強說:“自農村環境凈化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和平鄉黨委、鄉政府密集調度、力量下沉、從嚴督導,建立問題臺賬和每日通報機制,由村‘兩委’帶頭積極發動黨員、退伍軍人等率先垂范,千方百計調動群眾,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性競爭,確保環境整治責任壓實,推動全村環境凈化整治工作快速開展。”

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3月以來,和平鄉集中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不斷為農村人居環境精細梳妝。截至目前,全鄉共出動人員2600人次,車輛470臺次,清理垃圾2300噸,牛糞1800噸,“三堆”410個,清理路邊溝渠9800延長米,村內水塘5處,清理河道垃圾340立方米,河岸白色垃圾140編織袋,全鄉生態保護區區域面積擴大到12070畝。

據悉,和平村先后被評為省級生態村、國家森林鄉村、法庫縣美麗示范村,神龍灣景區作為國家3A級景區,景色秀美,荷花飄香,水生動植物遍布整個濕地,所栽種荷花的歷史可追溯到遼代,自然質樸的風光吸引著眾多游客流連忘返,每年舉辦的大遼荷花節更是讓這里遠近聞名。

近年來,法庫縣在和平鄉修建橡膠壩生態蓄水工程,嚴格落實河長制,實行禁牧保護、濕地恢復、土地整治等工程,綠化面積達到85%。同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打造農家樂、民宿等項目,形成餐飲、果蔬采摘、遼河垂釣、制作手工藝品、體驗特色東北大炕等休閑娛樂模式,持續拉動遼河周邊第三產業的發展。

在這里,游客們參與垂釣比賽,觀看旗袍秀,仿佛置身遠古時代,和契丹族、女真族一起賞花、射獵、游船,沉浸式體驗“大遼福地、宰相故里、白鶴之鄉、人文法庫”的獨特魅力。

人和,業旺,敲響致富金算盤。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久久為功,方有玉成。和平鄉厚植生態優勢,高標準推進產業發展,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深耕產業鏈,盤活閑置資源,發展鮮食玉米、花生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帶動鄉村產業全面開花。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我們在村‘兩委’的帶領下,共同動手清理溝渠、河道、垃圾,在垃圾問題易發生反彈的空地、三角地段,規劃栽植綠植花卉,在房前屋后的空地,種植了貝貝南瓜、辣椒、豇豆,不斷將荒廢的庭院改造成‘增收園’。”和平鄉關屯村村民郭敏信心滿滿地介紹。

“生態自覺”已經成為和平鄉上下的行動自覺,剛剛注冊“于大姐釀酒作坊”商標的村民于秀坤說:“我們要生態美,更要產業興、百姓富。村集體開辦了釀酒作坊,號召我們以土地入股,守著生態發展產業,種植鮮食玉米、粘高粱釀酒。這個酒坊除了我之外,還帶動了11戶村民增收,年底大家都能拿到分紅。”

隨著和平鄉各村一二三產業不斷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村民能夠在家門口“舒心就業”,實現了強村富民的目標。

和平鄉鮑家屯村村民鄧家慶說:“這是咱鮑家屯產的花生油,色澤清亮、味道純正,朋友們都說要多買幾瓶存著。”通過延伸產業鏈,鮑家屯村利用線上電商平臺和線下集中銷售花生油,比直接銷售花生收入增加了20萬元。

環境就是民生,綠水青山就是幸福見證。如今,法庫縣正在集中開展農村環境整治行動,截至目前共出動9505人次,出動車量4589臺次,共清理農村生活垃圾6551.1噸,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7196.6噸,清理三堆 4292個,一幅惠風和暢、宜居宜業的縣域生態畫卷正在徐徐鋪開。(記者 王官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