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徐家匯寬敞的天橋連廊,環顧一周,都市的繁華與活力氣息很容易感受到。
【資料圖】
這里是上海最具知名度的老牌商圈。每天傍晚時分,美羅城的裸眼3D球幕上精彩紛呈。上海“最大胖橘”2023年初從這里登上各大平臺熱搜,4月下旬,《灌籃高手》的IP也在球幕亮相,與商場內的地推聯動呼應,吸引了一批粉絲。
4月下旬,美羅城的裸眼3D球幕和建筑外屏上播放《灌籃高手》IP人物。徐家匯商城集團 圖港匯恒隆廣場完成開業20多年來最大力度優化升級后,如今外觀更漂亮、出入更方便。商場內不僅有國際頂級奢侈品牌,首店、旗艦店也吸引流量,煥發勃勃生機。但與此同時,傳統百貨業態的危機悄然潛伏。
最近,一條消息廣為流傳:太平洋百貨徐匯店下半年合約到期后,或將不再續約。這也意味,這家30年老店很可能結束在上海的最后一家門店。
一面是定位清晰、錯位競爭的商業中心欣欣向榮,一面是傳統業態模式舉步維艱。在集結了港匯恒隆廣場、美羅城、東方商廈、太平洋百貨、六百百貨、匯金百貨、百聯商廈、One ITC等眾多商場的徐家匯,商場與商圈如何共榮共生,折射著實體業態發展中的羈絆與探索。
“太平洋以前引領潮流,現在不是了”
4月17日,太平洋百貨徐匯店門口。本文圖片除注明外 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圖“聽說太平洋百貨租約到期,下半年要撤出了?”4月中旬,澎湃新聞記者在太平洋百貨徐匯店走訪時,問及商場租約到期、可能撤出的消息,大部分柜臺都知曉此事,并給出肯定回答。
“不是聽說,是肯定。”三樓的一名商戶說,“8月底這里就結束了。”
記者向太平洋百貨行政管理部門求證,對方表示不便回答。不過,多方消息向記者證實,2023年下半年太平洋百貨徐匯店合約到期,目前沒有續約意向。
走進太平洋百貨商場,不難感受到這家老牌百貨巨頭的冷清氣氛。和大部分傳統百貨店的布局相似,這里一樓是化妝品、黃金飾品,二樓至四樓是女裝,五樓男裝,六樓運動品牌,七樓床品家居……偌大的商場里,低層的樓面還有一些閑逛的消費者,越往上走,人氣越少。
“大部分顧客消失了,特別是疫情這幾年,我們一下被打趴下了。”太平洋百貨三樓一家絲襪柜臺的商戶感慨,她在這里20多年,經歷過跌宕起伏的歲月。
她說,現在店鋪的生意一落千丈,跟以前商場的輝煌時期不能比,“這幾年能撐下來繼續開門的,已經很不容易了。”
商場二樓一家女裝鋪位,女店主和一名店員來回調整服裝的擺放位置,至少半小時里沒有客人進來。女店主稱,自己在太平洋百貨也超過20年,昔日紅火時,一天營業額超萬元,疫情期間生意慘淡時,一天只有幾百元營收。
她帶著憂慮說,下半年太平洋百貨如果撤出,自己的店鋪也可能關閉,未來這個商場如何運營還是未知數。“比方說恒隆如果接手,那幾乎所有商鋪都要淘汰,如果說六百(百貨)接手,一部分商鋪還可能留下。”她說,關于未來的傳言很多,尚無確鑿消息。
上海六百百貨商場內。太平洋百貨的輝煌和沉寂,也是許多傳統百貨商場的一面鏡子。上世紀90年代,是百貨商場、大賣場崛起的時代,尤以上海最為顯著。彼時,東方商廈、第一八佰伴、華潤時代廣場等紛紛在上海嶄露頭角。
1993年,隸屬于遠東集團零售體系的太平洋百貨在徐家匯開出上海首店,此后幾年里,又相繼在上海開出淮海店、不夜城店,風頭很盛。
在不少上海人眼中,太平洋百貨是1990年代到2000年代魔都最紅的商場之一。90年代徐匯店總播放《寶貝對不起》,淮海路店是“約會逛街的圣地”,這些花邊消息在茶余飯后被津津樂道。
隨著新消費潮流涌現、購物中心等零售業態推陳出新,太平洋漸漸失去位置。2016年底,太平洋淮海店租約到期后不再續約;2020年,太平洋不夜城店也在租約到期后交還業主方。
現在,太平洋徐匯店也很可能面臨同樣命運。
在多個商戶看來,太平洋百貨的沒落一方面與外部原因有關。線上經濟興起,疫情的沖擊,都使傳統商場客流銳減。“以前徐家匯、南京路的游客都很多,本地人一般要等折扣,外地游客買起來很爽快,這幾年游客少了。”一名商戶說。
另一方面,與太平洋自身墨守成規不無關系。當其他商場大力引進新店、首店,持續轉型升級時,太平洋顯得默默無聞,不少品牌已“過時”。 太平洋徐匯店上一次改造,還要追溯到2008年,彼時從硬件設施到外立面、整體風格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整,轉眼已過去15年。
“以前可以說太平洋是引領潮流的,但現在已經不是了。”一名接近太平洋百貨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社會的品牌導向跟過去大不一樣,百貨和購物中心也不一樣,現在的太平洋,跟旁邊六百(百貨)更接近。”
事實上,除了太平洋百貨,徐家匯商圈還可能迎來其他變化。記者了解到,六百百貨等商場或將于2023年底、2024年一季度啟動升級改造。早在2021年澎湃新聞就做過報道,成立于1952年的上海六百百貨,擬將現有建筑體拆除重建,打造符合新時代消費者需求的綜合性精品購物中心。
“六百的東西便宜,而且這里地段好,老上海人對六百很有情懷的,不少中老年人喜歡來逛六百。”六百百貨一名商戶說,她認為六百百貨雖然發展較慢,好在貼近于大眾消費,“我們生意還可以的”。據她了解,2024年一季度六百百貨可能迎來改造,轉型后檔次肯定會更高。
“很老”的商場,如何變“年輕”
4月下旬,徐家匯商圈一角,對面為美羅城。即使是太平洋百貨的人,也承認徐家匯商圈不缺“流量”,這里不僅年輕人集聚,高端消費也極具活力,比如美羅城和港匯恒隆廣場。4月18日,電影《灌籃高手》上映的前夕,一場線下地推活動已在美羅城如火如荼地進行。傍晚時分,美羅城的3D球幕和建筑外屏聯動播放那些活躍的“籃球少年”,喚起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記者看到,美羅城負一層的中庭內,櫻木花道、流川楓等“湘北隊”5名主力隊員的立牌栩栩如生,經典場景吸引了不少粉絲前來,比著剪刀手合影,購買周邊商品。
4月18日起,《灌籃高手》線下地推活動在美羅城進行,許多粉絲前來拍照、購買周邊。這種熱鬧而好玩的活動在美羅城稀松平常。商場內一家日漫周邊店的店主粗略數了數,2023年早些時候美羅城策劃了“潮流藝術展”,3月舉辦了咖啡節,即將到來的5月,米哈游新游戲的活動也預定好了。“這里雖然是一個‘很老’的商場,但走進來會發現很‘年輕’。”該周邊店“80后”店長說, 商場“流量”旺,店鋪生意也好做。以周邊店為例,年輕女性消費者居多,客單價低,圍繞年輕人的“谷圈文化”(特指收集動漫等周邊產品的群體),重復購物占比很高。
美羅城呈現著特色室內街區的布局,餐飲、雜貨、動漫、數碼、書店、電影院等業態很豐富,打破了傳統商場模式,每層樓都能找到不同的“吃喝玩樂”。同時,由于整棟建筑內聚集著日系動漫等年輕潮流業態,整體特色又很鮮明。
“很多時候消費也講究‘圈子’,在這里消費者可以一次逛很多相關的動漫周邊店。”該“80后”店長說,如果要買奢侈品,去旁邊的港匯、東方商廈也很方便。
4月18日,港匯恒隆廣場的人氣也不錯。作為香港恒隆地產進軍內地的首個項目,1999年開業的上海港匯恒隆廣場至今已20多年,一直是國內領先的優質商業項目。
當天,進門就能看到輕奢時尚品牌Kate Spade New York在一樓中庭舉辦“快閃店”活動,許多人現場圍觀、參與。快閃店展示了該品牌成衣、手袋、珠寶、鞋履等多個首發系列產品。
4月18日,港匯恒隆廣場內景,有品牌做快閃店活動,商場內人氣不少。看似“高冷”的商場,“溫度”一點也不低。“我們店在疫情頭兩年也受到影響,隨著疫情平穩,現在已經全面恢復了。”港匯三樓的一家女性設計師品牌商戶說,在此開業5年多,“現在相比疫情前,銷售情況可能還要更好一點。”該商戶表示,港匯很少舉辦優惠促銷活動,打折力度無法與百貨商場比,但只要購買潮流或奢侈商品,港匯擁有一批相當穩定的客流,定位十分明確。
根據恒隆集團發布的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港匯恒隆廣場年末出租率為100%,全年租金收入達11.63億元,僅次于南京西路的上海恒隆廣場。2022年,港匯恒隆依然表現出眾,商場在受疫情影響以外的十個月營業額更勝2021年同期。
可以說,上海港匯恒隆廣場,已成為恒隆集團在內地最賺錢的項目之一。
不改變不創新,只會更快被淘汰
曾經的徐家匯商圈,左為港匯恒隆廣場,右為太平洋百貨。網絡圖這些年,徐家匯商圈一直在“變”,外在硬體與內部業態持續探索創新。2022年,徐家匯天橋連廊二期開放后,美羅城、東方商廈、港匯恒隆廣場等商業體形成了有機連接,徐家匯“地下-地面-空中”的三維過街系統進一步完善。
站在天橋上,人們可環視整個徐家匯商圈,俯視橋下的車水馬龍,也可坐在長椅上享受陽光。這里不是單純的過街天橋,還是市中心難得的“城市陽臺”、漫步空間。
港匯恒隆廣場能取得傲人的“成績單”,離不開一直以來的差異化策略,尤其是自2017年啟動大規模升級,與整個徐家匯商圈產業升級的趨勢吻合。
港匯這一輪改造歷時3年,投入高達10億元人民幣,2020年11月煥新亮相。商場內外不僅空間環境迎來煥新,品牌也有較大力度的改變,涵蓋高端、輕奢、潮流等多重消費領域,其中不乏Tod"s全國首家概念店、Salvatore Ferragamo全國首家新概念店、Charlotte Tilbury內地首店等新店、旗艦店。
一家女裝品牌商戶告訴記者,她覺得“大裝修”后港匯的消費體驗更好,業態布局調整很大,外觀也變了。以前港匯門口39級、約2層樓高的“霸氣”臺階,承載著不少人的記憶。但由于進出不夠方便,經過拆除重建,現在變身為開放式文化藝術廣場。
她還提到,港匯進一步提升了奢侈品零售市場的標準,對進駐商場的品牌把控非常嚴格,需要嚴格篩選,不論品牌定位、貨物品質,各方面都要考量,“不是有錢就能入駐”。
還有許多新的購物體驗可在這里探索。比如,2020年11月港匯特邀網紅主播到場直播帶貨,開創了購物中心與時尚主播合作的新模式。2021年10月,攜手加拿大國寶級劇團太陽馬戲團表演《X秀》,盡顯先鋒之姿。
美羅城的改變與港匯完全不一樣,但效果同樣很好。
提起美羅城,至今很多人還能想起曾經的數碼賣場。1998年美羅城開業后,迅速成為全國有名的數碼賣場,此后多年,隨著商圈消費需求的升級美羅城不斷調整,逐漸轉變為現在時尚、娛樂交融的年輕潮流中心。
“十幾年前這一層全是數碼商鋪,賣游戲機、賣電腦的,和隔壁太平洋數碼很像。”美羅城二樓的佳能商鋪店員回憶,但現在,美羅城的數碼店鋪所剩無幾,“時代不一樣了”。
過去三年,疫情對各商業體都造成影響,美羅城幾乎每年還在引入眾多首店、潮流店,推陳出新的動作不間斷。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日本雜貨巨頭LOFT中國首店于美羅城開業;2021年全球博物文化體驗店Museum & More全國首店落戶美羅城;集結了航海王、火影等動漫IP的SHONEN JUMP SHOP首家海外商店也于2021年底在美羅城開業;2022年,泡泡瑪特旗下葩趣首家旗艦店在上海美羅城正式開業……
首店經濟的效應十分可觀。2021年12月4日SHONEN JUMP SHOP開業那天,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采訪看到,數百名動漫迷一早就在美羅城外排起數百米長隊,商鋪內多款商品被搶購一空。
擅長運營的美羅城,還特別在5樓藝Space舉辦SHONEN JUMP SHOP紀念展,為期一月。通過地推展覽聯動,持續釋放火熱的粉絲效應。
“港匯是高端消費,美羅的定位現在也很清晰,錯位競爭,不斷優化調整,發展都很好。”熟悉徐家匯商圈的業內人士說,2019年12月奢侈品林立的One ITC開啟營業,成為徐家匯商圈又一新地標,現在像太平洋這樣的傳統百貨,想從中“分羹”變得越來越困難。
2019年12月,國貿匯One ITC商場開業,成為徐家匯商圈又一新地標。“上海徐匯”微信公眾號 圖上述業內人士認為,除了自身經營問題,商場未能持續改造提升、錯位競爭,以及互聯網的興起、消費習慣的改變,都在影響太平洋百貨的命運。但即使現在,徐家匯商圈錯位經營的空間還有,比如親子等業態布局還不多,可是具體如何打造,很考驗商業體的智慧。“這些年,人們經常說,實體消費場所需要創新,但有難度。”另一位接近太平洋百貨的業內人士說,和線上經濟比,實體商場肩上的負擔很重,大幅度的創新實現起來并不容易。
但他說,如果不改變、不創新,結果只會更快被淘汰,畢竟轉型成功的例子就在眼前。
海報設計 白浪(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