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要聞】低通脹等于通貨緊縮嗎?

  • 發表于: 2023-04-27 19:26:20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一季度數據顯示,我國3月份CPI同比增長0.7%,低于市場預期的1%,較上月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PPI同比下降2.5%,環比持平,低于市場預期的2.3%,跌幅連續3個月擴大。與此同時,貨幣供應量M2增速保持高位。2月末,M2同比增長12.9%,增速創7年來新高;3月末M2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3個百分點。

通脹數據有所回落,是否表明我國經濟活動偏冷,甚至可能陷入通縮?如何正確理解“通貨緊縮”?通脹數據回落受哪些因素影響?我國面臨持續的通縮壓力嗎?一起來看本期快問快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問:如何正確理解“通貨緊縮”?

答:“通貨緊縮”,在宏觀經濟學上指的是有效需求不足帶來的價格持續下行。從全球主要國家200年的歷史來看,通貨緊縮除了物價水平的持續下降以外,同時還會伴隨著貨幣供應量的持續下降以及經濟衰退。因此,“通縮”不能簡單等同于價格指標的短暫下降,真正的通貨緊縮往往伴隨著貨幣緊縮以及經濟衰退。

問:通脹數據回落受哪些因素影響?

答:近期PPI跌幅擴大、CPI漲幅收窄,但二者面臨的大部分壓力都不會持續。PPI去年四季度以來陷入同比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全球需求乏力,疊加3月份海外銀行風險導致投資者情緒走弱,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調;另一方面是國內地產復蘇和工業活動改善都處于初級階段,對商品的拉動尚不強勁;同時,氣溫回升等季節性因素帶動煤需求量減少;此外還有去年同期基數偏高的因素。

近期通貨膨脹率較低與經濟恢復的階段有關。通脹是滯后指標,經濟和需求先起來,才會逐漸傳導到通脹指標。當前宏觀經濟仍處于經濟復蘇初期,通脹回落符合經濟傳導的時滯特點。

貨幣信貸較快增長與物價回落并存,本質上受時滯影響。穩健的貨幣政策注重從供給側發力,去年以來支持穩增長力度持續加大,供給端見效較快。但實體經濟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的效應傳導有一個過程,疫情反復擾動也使企業和居民信心偏弱,需求端存有時滯。總體看,金融數據領先于經濟數據,實際上反映出供需恢復不匹配的現狀。

經濟基本面和高基數等因素使得近期物價有所回落。一方面,供給能力較強。在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有力支持下,國內生產持續加快恢復,物流暢通保障到位。另一方面,需求恢復較慢。消費意愿尤其是大宗消費需求回升需要時間。同時,去年3月份國際油價暴漲和國內鮮菜價格反季節上漲,也帶來高基數擾動。

問:如何看待當前關于通縮的判斷?

答:對“通縮”提法要合理看待。通縮一般具有物價水平持續負增長、貨幣供應量持續下降的特征,且常伴隨經濟衰退。當前我國物價仍在溫和上漲,M2和社融增長相對較快,經濟運行持續好轉,與通縮有明顯區別。

我國目前處于經濟復蘇早期,需求驅動的通脹正在回溫,而非即將步入通縮,應從更多角度和指標進行通縮的判斷。

一是貨幣供應增速創新高,信貸持續改善。今年一季度金融數據連續超出市場預期,M1、M2、信貸余額、社融余額同比增速等指標相對去年年底均明顯改善。政策支持下,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從去年三季度開始連續改善,今年屢創新高。同時,內生信貸需求可能也已經開始從低點逐步恢復,3月份居民短期貸款與中長期貸款增速分別達到9.2%與4.8%,較去年年底有所改善。

二是一季度經濟增長總體較快,未來大概率進一步修復。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5%,較2022年四季度的2.9%明顯改善。一季度GDP四年復合增速為4.9%,較2022年四季度的三年復合增速4.5%也有提升。分項看,除了出口超預期外,消費需求反彈也較快,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一季度保持10.8%較高增速。向前看,以消費和投資為代表的內需仍有進一步恢復空間。

三是當前物價下行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供給因素擾動。去年一季度受地緣政治沖突影響,全球供應鏈擾動,大宗商品價格高企,抬高了價格基數,成為擾動PPI的重要原因。3月份PPI同比降幅從1.4%擴大到2.5%,幾乎全都由基數效應引起。看環比,PPI在2月份至3月份均保持持平。此外,由于去年受到疫情影響,食品價格也出現異常波動,對今年CPI造成了影響。3月份CPI漲幅較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主要也是來自大宗商品和食品基數效應的影響。

四是內需驅動的價格以及GDP平減指數都在改善。國內基建、地產投資和消費復蘇,直接拉動的產品包括黑色與有色金屬、水泥、化纖、紡織、醫藥、酒類等,這些產品的PPI環比在3月都是正增長。服務也主要受國內需求拉動。CPI服務分項一季度的同比漲幅是0.8%,相比去年四季度的0.5%有所改善。此外,作為一個更全面的價格指標,GDP平減指數同比漲幅一季度為0.5%,相比去年四季度也改善明顯。

問:我國面臨持續的通縮壓力嗎?

答:總體來看,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開局良好,經濟復蘇趨勢明確。低通脹不等于通貨緊縮,不應將低通脹或前期反通脹力量簡單視為通貨緊縮,中國不存在系統性和可持續的通縮壓力。

當前中國經濟仍在穩步復蘇之中。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長4.5%,二季度有望在低基數推動下進一步回升至8%左右,下半年有望維持在5%以上。參照中國經濟5%左右實際潛在增速,中國的整體產出缺口正在明顯收窄而非擴大,這也意味著中國并不會面臨持續的通縮壓力。

隨著金融支持效果進一步顯現,消費需求有望進一步回暖,下半年物價漲幅可能逐步回歸至往年均值水平,全年CPI呈“U”型走勢。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總供求基本平衡,貨幣條件合理適度,居民預期穩定,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