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業孵化器“承載著強化創新策源、培育創新企業、促進成果轉化的重要使命”。
在普陀區新晉孵化器——創營·TOP眾創空間里,開營當月,這里的1200余平方米辦公場地就實現了滿租。在這群創業者里,他們大多從事著智能樓宇、智能交通、AI視覺技術、大數據分析等新經濟、新業態,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成長空間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究竟是什么樣的吸引力,讓科創企業蜂擁而至?
創營·TOP眾創空間
“全鏈條”服務打通裉節創營·TOP眾創空間是臨港集團工開發公司在“普陀-臨港”深化戰略合作的引領下,依托中以(上海)創新園特色園區,同時嫁接臨港集團的漕河涇創業中心“創營”品牌資源,在智創TOP產城綜合體打造的國際化眾創空間。
何謂“全鏈條”?在漕河涇創業中心總經理賴浩鋒眼里,創營·TOP嫁接“亞洲最佳孵化器”運營近30年的經驗儲備,“無論是人員配置,還是項目的遴選、孵化、培育過程,在這里都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續的服務。”賴浩鋒進一步介紹說,創營·TOP科創專班人員配置涵蓋項目對接、產業促進、政策申報、知識產權服務、策劃宣傳服務等各個方面,聚焦初創企業的各方面需求。
在科創企業的孵化培育上,創營·TOP眾創空間還格外注重“鏈主”作用的發揮,突出數字經濟特色優勢、打造產業生態。
上海敦儒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開營落戶的第一家科創企業,以智能樓宇、智慧交通解決方案的集成服務為主業。“我們是海康威視的供應商之一,業務的拓展是我們打開事業局面的關鍵所在。入駐以后,這里為我們的業務拓展搭建了新的渠道。”企業相關負責人舉例介紹說,工開發公司攜手騰訊云、商湯科技、海康威視、新華三等知名數商企業成立了AI Park聯合實驗室,圍繞“雙碳”及“元宇宙”等領域開發新場景、新應用。“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業務拓展的新機遇,2022年營收額已達3000萬元,入駐當年,我們還完成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入駐企業
不斷做大科技創新的“服務圈”在上海,科創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聯動效應發揮,要聚焦打通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關鍵節點。而做強孵化器的功能性平臺,正是要打通這些關鍵。
今年3月,智創TOP設立了“TOP Friends 園區服務聯盟”,做大科技創新的“朋友圈”,也由此“孵化”出了大量的機遇。
TOP Friends 園區服務聯盟成員簽約(部分)
工開發公司總經理助理劉韜介紹,在這個“朋友圈”里,匯集了來自臨港集團體系的金融、人才、科創、測試認證等單位及國內外知名的投資機構、券商、銀行、律所、會計師事務所、人力資源等30余家專業服務機構。
入駐在創營·TOP的上海臨港元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得益于“朋友圈”里創新要素的融合“孵化”。企業由臨港集團與商湯科技合資設立,主營園區數字化運營解決方案。“入駐后,我們與工開發公司智慧園區部合作,承接了臨港集團體系內園區的多項數字化運營業務,已有智慧班車、智慧食堂、智慧停車等板塊在園區內使用。今年,在園區的對接指導下,參與了上海市科技產業類重大項目,承接上海臨港商湯超算中心的AI識別能力落地。”
2023年以來,科技創新朋友圈在智創TOP園內持續擴大。上海市互聯網協會落戶;工開發公司與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就共同推動以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數字安全等“數創”經濟為主的“產業+科創+基金+基地”綜合運營服務模式落地,正式簽署全面合作備忘錄。上海市車聯網協會作為“TOP Friends 園區服務聯盟”的成員單位之一,也將為園內從事智能交通領域的科創企業提供產業協同的精準服務。
記者:丁婉星
編輯:王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