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內拿地50-100畝、建成后產值達10億元以上、計劃到2025年初步達到科創板上市條件……這幾天,位于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的江蘇億控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蜜正信心滿滿謀劃公司未來三年的發展。
【資料圖】
“我們團隊選擇海門作為總部,緣于海門的‘東洲英才’引培計劃。”李蜜說,團隊從事舵輪、伺服驅動器、激光導航系統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智能工廠、智能倉庫和智能物流的自動化搬運設備等提供最先進可靠的系統集成解決方案。2021年11月,李蜜帶著“自然導航及運動控制系統”項目在海門“東洲智薈”項目路演中脫穎而出,獲得資助,億控總部基地由此落戶海門,去年實現產值近億元,今年有望達到1.5億元。李蜜說:“海門優良的人才環境,可以讓我們專注開發AGV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這一細分市場,爭取像博世工業那樣,成長為一家世界級企業。”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兩年來,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不斷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以人才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導向,持續優化升級人才工作生態,全力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本鏈的深度融合,構筑海門人才集聚強磁場,構建各類人才充分施展才華的大舞臺,讓海門成為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實現夢想的天地。到目前為止,海門累計引育國家級人才136人、省“雙創人才”109人、“雙創團隊”15個。
鋪設人才創新創業新賽道。近兩年來,海門搶抓多重疊加的國家戰略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充分放大海太長江隧道、北沿江高鐵等國家級大交通形成的區域優勢,著力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技術海工船舶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新能源產業、智能制造產業等主導產業鏈,為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加盟海門鋪設新賽道,讓各類人才帶來的項目和技術落得下。
2017年,生物制藥領域國際知名專家羅順博士被臨江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一流的投資環境、高效的政府服務所吸引,在臨江新區創辦澳斯康生物公司,去年該公司成為“江蘇省獨角獸企業”,開創海門先河,旗下的健順生物成為截至目前公開數據顯示的國內最大、全球第四大具備工業化生產規模及能力的培養基工廠。澳斯康及旗下健順生物已順利完成多輪融資,交易總金額超30億元,目前已申請科創板上市……各類高層次人才加盟海門主導鏈產業創新創業,助力海門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生物醫藥、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產業年增速超過30%。
構建人才創新發展生態。海門根據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特質,構建閉環政策和服務體系,設立“海門人才日”,營造全社會聚才、愛才、育才的濃烈氛圍。
“目前我已經在海門定居了,老婆在這里有了新工作,孩子也有新校園。政府、企業提供的人才政策和服務非常貼心,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研發創新環境和生活環境,在這里,我對個人發展很有信心。”趙祖喜介紹,他所在的江蘇科曼賽特減振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越野車及越野賽用車氮氣減振器的研發與生產的企業,生產設計的K-MAN FM-58氮氣減振器成為坦克300原廠改裝減振器,“通引進創新人才,目前企業擁有一支60余人的研發團隊,專利數已經達到了80多項,我們越來越多的產品用在了JEEP牧馬人、奔馳G、坦克300等車型,被比亞迪定為單一供應商。”
去年,海門編制發布了全省首部“人才發展現代化行動綱要”,以戰略規劃引領人才工作整體提升。制定出臺人才新政“35條”,迭代升級人才引進、培養、服務保障等政策,集成優化科創、金融、配套獎勵等措施,進一步提升人才政策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探索開發“東洲英才碼”數字化平臺;開通12345“尚賢”人才服務熱線;建成運營海門首批青年人才驛站;常態化開展符合青年人特點的各類活動,舉辦“緣·東洲愿”青年人才聯誼交友活動,共有50對青年人才喜結良緣,舉辦了集體婚禮。
“海歸”張英回到家鄉,發現海門城市越來越美,經濟實力日益增強,高科技企業也很多,提供的優質崗位也吸引人。在海工作還能享受6000元/月的生活津貼和60萬元的購房補貼,他選擇留在海門,建設家鄉。“回來以后,單位還解決了我的住房問題和家屬的工作問題,為我免去后顧之憂。現在我的科研工作也有了初步的進展。”張英說。
如今,越來越多像張英這樣的高層次人才和團隊,來到海門、扎根海門。與此同時,海門也以一座城的誠意禮敬人才,開通東洲英才就學、就醫“綠色通道”,幫助21名高層次人才申領第二期南通“江海英才”生活津貼及購房補貼共計226萬元。組建運營科技人才發展集團,牽頭成立人才學會,推動設立首期規模1000萬元的“東洲英才”投資基金,持續構筑區域人才競爭新優勢。
2月26日,海門舉辦今年首場“東洲智薈”項目路演,評審中5個優秀項目脫穎而出,直接獲得300萬元資助,后續根據項目發展績效評估最高可獲得資助總額1000萬元。同時還可享受1000萬元貸款貼息、2000萬元股權融資以及免費提供2000平方米創業場所等配套扶持。(作者:劉海瀅、劉華、朱煒)
[編輯:黃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