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行業向好,手術機器人更是熱門,但商業化成難題

  • 發表于: 2023-06-12 10:20:1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近年來,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成為醫療器械發展的主題,賽道風口再起。

在2023深圳國際高性能醫療器械展上,體外肺膜氧合機(ECMO)核心部件、5.0T人體全身磁共振系統核心部件、高清晰磁兼容PET成像系統……50余項創新醫療(002173)器械在此展出。


(相關資料圖)

政策利好是行業發展的較大動力。深圳前海勤智國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湯大杰向記者介紹,2021年,公立醫院建設近5.600家,較上一年增加了50%。“公立醫院或給醫療器械行業帶來大量機會。因為手術室、ICU、檢驗科等各種科室都需要大量設備?!?/p>

在醫療器械領域,手術機器人是當下最熱門領域之一。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2015-2020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從0.9億美元增長至4.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5%。

深圳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深圳市人大代表梁真向記者表示,“我們非常需要手術機器人。盡管我們已有進口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但我們醫院業務量非常大,所以計劃補充國產手術機器人。”

但目前很多企業面臨盈利困境。例如,天智航自上市后手術機器人推廣不達預期,公司一直未盈利;港股上市的微創機器人、潤邁德同樣面臨盈利困境。

政策推動國產醫療器械創新

《“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是醫療裝備領域首個國家層面的產業發展規劃,其中提出,力爭到2025年,醫療裝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主流醫療裝備基本實現有效供給,高端醫療裝備產品性能和質量水平明顯提升。

政策支持釋放了多項利好。首先,醫療新基建浪潮持續落地,利好國產龍頭企業。在疫情影響下,全球掀起醫療新基建浪潮,醫療器械市場規模擴容。其中財政貼息貸款預計釋放數千億醫療器械市場需求。

深圳前海勤智國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湯大杰介紹,2021年,公立醫院建設近5.600家,較上一年增加了50%?!肮⑨t院或給醫療器械行業帶來大量機會。因為手術室、ICU、檢驗科等各種科室都需要大量設備。”

以深圳為例,“十四五”期間,深圳加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實施薄弱區域補缺工程、緊缺??瀑Y源擴容工程,加快推進市新華醫院、市第二兒童醫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市大鵬醫院等89個重大項目建設。

2022年,深圳市就完成醫療衛生固定資產投資額超230億元,全年新增床位1920張。2023年,將建成市第二兒童醫院、市中醫院光明院區等醫院,加快建設新華醫院等項目,全年新增床位3200張。新增社康機構35家。

其次,政策支持加速國產醫療器械廠商提升自主研發及創新發展能力,迎合新需求,推動國產醫療器械行業向高端制造升級。

此前,由于醫療器械研發難度大,中高端產品均由進口產品占據主導市場。大型影像設備進口占比在80%左右,如MR、CT、PET/CT等,但近年來政策大力支持國產醫療器械發展,器械采購對國產產品傾斜,國產醫療器械迎來高速發展。

興業證券研報也指出,當前我國醫療器械高端領域主要為進口品牌占據,國產化率較低,因此加速國產替代、實現自主可控,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長期發展的主旋律。預計在未來5-10年,國產器械產品將持續在影像設備、高值耗材、內窺鏡、手術機器人等各個細分領域提升市場份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帶量采購降價幅度逐漸溫和,對于國產企業來說或是利好。2020年冠脈支架集采平均降價93%,2021年人工關節平均降價82%,2022年脊柱集采平均降幅為60%-70%。

因此,醫療器械領域創投熱度也逐漸升高。據醫藥魔方統計,截至2022年一級市場中醫療器械的投融資數量(424起)超過創新藥(413起);二級市場里泛醫療賽道發生82起IPO事件,其中醫療器械的數量最多(29%)。

為何醫療器械領域投資火熱?有業內人士表示,從本質上來說,創新藥賣的是專利,而創新器械除專利外,還需疊加復雜的精密制造系統;此外,醫療器械的創新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我個人認為醫療器械行業在未來五到十年,將至少保持15%-20%的左右的較高速增長?!睖蠼芊Q。

手術機器人賽道火熱,但盈利是難題

據報道,僅在剛剛過去的5月,近20家醫療器械企業宣布獲得融資。這些創新醫療器械企業的研發領域涉及心血管介入、分子診斷、生物醫學用光學成像、眼科手術機器人、骨科器械、減重藥械組合產品、重癥冠心病患者用醫療器械等。從融資輪次來看,大部分集中在天使輪、A輪。

在醫療器械領域,手術機器人是當下最熱門領域之一,其中腔鏡手術機器人賽道,是全球手術機器人的最大細分市場。目前,中國市場的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相較美國而言,機器人入駐腔鏡手術的滲透率明顯偏低,僅有0.5%,與美國相差了26.6倍,其中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醫院作為需求方,以及產品使用地,其對手術機器人有較大需求。據了解,手術機器人可以作為醫生手和眼的延伸,在傳統手術方式難以企及的地方幫助醫生完成手術。因此,手術機器人多應用于風險較高、過程復雜、難度較大的三、四級手術中。

現如今,國產手術機器人已經逐漸得到臨床醫生的肯定和認可,并在諸多培訓中心的支持下,學習、應用機器人手術。

梁真向記者表示,“我們非常需要手術機器人。目前國內相關企業也迅速抓住市場機會,不斷提升質量。盡管我們已有進口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但我們醫院業務量非常大,所以需要再補充,我們計劃購買國產手術機器人。”

盡管我國手術機器人市場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但潛力較大。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2015-2020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從0.9億美元增長至4.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5%。

據動脈橙數據,2022年手術機器人賽道共產生45起融資,其中20起位于A輪以前,總額約8.15億美元,在經過2021年的融資大爆發階段后,手術機器人依然有如此吸金能力,足以證明其吸引力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我國至少有15款手術機器人獲批。截至目前,微創機器人、天智航、思睿哲、精鋒醫療、醫達健康、鍵嘉醫療、華科精準、鑄正機器人、和華瑞博等企業推出的手術機器人均已實現商業化裝機。

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企業面臨盈利困境。例如,“國產手術機器人第一股”天智航,其上市后手術機器人推廣不達預期,公司一直未盈利;港股上市的微創機器人、潤邁德同樣面臨盈利困境。業績報告顯示,2022年,微創機器人凈虧損約11.46億元;潤邁德凈虧損約13.46億元,虧損同比擴大112.42%。

盡管市場潛力較大,但賽道也愈發擁擠,除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外,產品大規模商業化的可能性、確定性等也是重中之重。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方式也是手術機器人落地的重要影響因素。盡管上海、北京率先將部分手術機器人項目納入醫保,但2022年9月湖南省醫保局發布《關于規范手術機器人輔助操作系統使用和收費行為的通知》,則對手術機器人收費項目進行了約束。

在基本醫保定位于保基本,并且醫?;鹞磥砜赡荛L期承壓的情況下,對于手術機器人,還需要探索更多元的創新支付方式。

“有越來越多的支付工具、商保的模式,可以去賦能醫療器械行業,包括手術機器人領域?!辨V信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楊溯表示,例如2023年度的鎮江惠民保,在保險費不變的情況下,可報銷項目就增加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治療費用。

楊溯認為,除了普惠險,未來商業健康險也可以考慮將手術機器人納入保障范圍,來解決一部分差異化的醫療服務需求,例如城市中產或高端人群對品質醫療的需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