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 張玉巖
2023年7月4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生態環境廳負責同志等解讀《山東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山東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
《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行動方案》中提到,堅持以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結構優化升級等源頭減排為抓手,以工業污染深度治理、面源污染監管提升等末端防治為支撐,以重污染天氣過程應對和聯合執法等為補充,確保“十四五”末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是減少污染物排放,消除重污染天氣的重要措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孔慶成介紹,近年來,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扎實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力做好“去、提、增”三篇文章。在“去”上,大氣傳輸通道城市10家鋼鐵企業產能全部轉移退出,煉鐵產能1957萬噸、煉鋼產能2356萬噸;推動壓減焦化企業26家,產能1801萬噸;整合轉移地煉企業10家,產能2696萬噸;壓減輪胎企業12家,退出低效落后輪胎產能2380萬條;關停退出水泥熟料生產線32條、水泥磨機223臺,涉及產能1663.2萬噸和1.17億噸。在“提”上,全面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著力提升傳統動能。2022年工業技改投資增長7.3%,高于全部投資1.2個百分點;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3049個,圓滿完成“萬項技改、萬企轉型”目標。在“增”上,聚焦“十強”重點產業,持續培育壯大新動能。2022年全省制造業投資增長11.2%,占全部投資比重達到28.9%。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39.4%,增加值增速達到14.4%。
今年以來,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在全省工信系統開展聚力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大抓制造經濟、數字經濟、民營經濟“三個經濟”行動。1-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增速較一季度提升0.4個百分點,高于全國2.7個百分點,實現了工業運行“開門紅”。
下一步,省工信廳將進一步高質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各項工作。一是推進產業體系現代化。加快推進全省焦炭產能整合轉移,持續調優鋼鐵、石化產業布局;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海工裝備等新興產業。二是堅持創新引領,提升產業發展驅動力。布局一批產業基礎共性技術中心。支持企業建設“一企一技術”、工業設計中心等研發平臺。圍繞11條標志性產業鏈組織開展產學研精準對接活動。扎實開展先進制造業投融資三年行動。三是堅持數實融合,搶占未來發展新賽道。高水平建設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持續推進工業園區、重點企業5G網絡全覆蓋。深入實施軟件名城、名園、名企、名品“四名工程”、“工賦山東”專項行動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四是堅持綜合發力,塑強產業生態新優勢。深入開展數字化賦能、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賦值專項行動。深化“鏈長制”工作機制,扎實開展產業集群培優培強工程,實施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能級提升行動,新培育一批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加快推動我省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全省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行動作出應有貢獻。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