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在合肥市十七屆人大第二次會議期間,合肥市人大代表許海燕提出《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管理的建議》。7月6日,合肥市城鄉建設局公開回復表示,今后將探索大功率超充充電設施建設新模式,讓車主用起來更省心。
合肥車樁比位于全國前列
新能源車輛的推廣應用,離不開充電設施的保障。合肥市高度重視充電設施建設工作,將其作為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加以推進,努力打造“政府引導、統一監管、合理布局、適度超前”的公共充電網絡,滿足市民充電需求。
截至2022年底,合肥市已建成各類充電設施7.92萬個,其中公共充電站超1000座,公共充電設施1.68萬個。全市新能源汽車車樁比約1.7:1,高于全國平均值2.51:1,建設規模及車樁比均位于全國前列,初步形成了市區2公里充電服務圈,日均可服務約20萬輛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市級統一運營監管平臺已接入充電運營企業44家,累計接入充電設施約1.87萬個,整體運行情況良好。
為了完善配建充電設施建設,合肥市規劃建設部門已開展充電設施配建標準的研究工作,擬將社會公共停車場(庫)內充電設施配建比例提高至“不少于35%”,新建住宅項目充電設施配建比例提高至“不少于30%”。接下去,擬將充電設施配建標準納入正在編制的《合肥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中,確保與停車場同步規劃和建設。
未來建設服務設施一體化休息區
目前,充電樁根據充電速度的不同,分為慢充、快充、超充。全市加快建成完善一張公共充電網絡,將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公共停車場、交通樞紐、公園景區等方便居民使用的場所作為選址重點,已建成高鐵南站、新橋機場、野生動物園、四里河公園等一批重點充電場站。并大量采用120KW以上的快充設備,滿足市民應急補電需求。今后,將指導合肥充電公司與行業先進企業合作,探索大功率超充充電設施建設新模式,讓電動車車主用起來更省心。
針對社會反映的燃油車占位問題,合肥市相關部門已在研究立法保障充電車位使用。因為公共充電設施往往依附于公共車位來建設,在沒有立法保障充電車位使用之前,安裝有充電設施的車位本質上還是公共停車位,現行政策法規體系下無權對占位的燃油車進行拖移或處罰。
在保障市民便捷、高效充電的同時,建設部門還將協調合肥充電積極推進公共快充站配套服務建設,提供充電服務的同時為市民提供如廁、休息、閱讀、熱水等服務。未來,有望合理選址規劃打造更多的充電綜合體項目,采用“充電+商業”運營模式,建設含餐飲、便利店、休息室等服務設施一體化專屬休息區。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