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21日,山東省社會信用中心發布《山東省失信行為糾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復指南》白皮書,鼓勵和支持失信市場主體及時修復失信、重建信用,為各類市場主體及時進行信用信息修復提供指引。
《指南》聚焦市場主體關心的信用信息修復的概念、信用信息修復的主要方式、信用信息修復適用主體、行政處罰信息的修復、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信息的修復、其他失信信息(重點關注名單信息)的修復等六個方面,為市場主體在失信行為糾正后開展信用信息修復提供行政指引,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突出政策集成。將行政處罰信息、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信息和其他失信信息修復依據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在《指南》中集中公布,便于市場主體全面把握政策,推動信用信息修復依法依規進行。
突出細化落地。《指南》明確了不同失信行為信用信息修復的具體條件和修復渠道,市場主體可以依據《指南》自行判斷是否達到信用信息修復要求,全面了解不同失信行為信用信息修復所需材料,如《失信行為糾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復業務辦理授權委托書》《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出具的《準予信用修復決定書》,或者其他行政處罰機關出具的《失信行為糾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復申請表》等相關材料,便于市場主體及時主動糾正失信行為,改善自身信用狀況,重塑信用。
突出權益保障。信用信息修復工作關系到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指南》充分保障市場主體依法享有的信用信息修復權利,鼓勵滿足修復條件的市場主體“能修盡修、應修必修”。同時,公布了各級信用網站服務電話和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信息修復受理部門及咨詢電話,便于市場主體就信用信息修復相關工作進行了解咨詢。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建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