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車載酒精鎖的初衷是保障行車安全,但率先在貨車上推廣應用并不科學,也不合理。因為在公路運輸領域,無論行情好壞,卡車司機鮮有酒后駕車的行為,畢竟開車是他們的職業,更要靠這項技能養家糊口。而反觀家用車,酒后駕駛的案例屢見不鮮,到底該給誰裝,答案顯而易見。”一位社會學者說道。
近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印發《“十四五”全國道路交通安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未來要在“兩客一危”、貨車等重點車型上安裝應用酒精鎖。該消息一出,引起公路貨運行業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安全設備升級 酒精鎖進入視野
為有效遏制酒后駕車行為,近年來車載酒精鎖備受消費者關注。
那么,到底什么是酒精鎖?
據業內人士介紹,酒精鎖又名“酒精氣敏點火自鎖裝置”,與汽車點火裝置相連,以阻止駕車人在酒精濃度超過安全標準時啟動汽車的裝置。在汽車啟動前,司機必須先向無線手持設備呼氣,觸發酒精傳感器進行檢測,檢測數據通過A/D轉換器把信號傳遞到單片機處理,運算得出酒精濃度是否符合標準,然后再通過無線信號把分析結果傳送給汽車電子控制系統,一旦檢測到酒精含量超標,汽車將采取自鎖措施。而在行駛過程中,系統也會不定時要求駕駛員反復檢測,從而防止酒后駕車。
此外,車載酒精鎖還配備了先進的傳感器,可判別外部氣體,能有效防止駕駛員利用打氣筒噴氣來逃避檢測,配合攝像頭監控駕駛員吹氣圖像,確保被測者是司機本人,防止作弊。同時,該裝置還可以用來防止有酒后駕車記錄的駕駛人再次犯錯。簡單來說,酒精鎖就是車內酒精檢測儀與鎖車裝置的結合體,一旦測出司機喝酒即自動鎖車,無法啟動。
商用車率先采用是否有理可循
相關數據顯示,人呈微醉狀態開車時,發生事故的概率為正常狀態下的16倍。特別是駕駛重型載貨車輛,由于其總質量高、車速快,一旦司機酒駕發生事故,極易造成車毀人亡的嚴重后果,所產生的經濟損失也遠高于小型車輛。基于這方面的考慮,為貨車安裝車載酒精鎖似乎確實有著重要意義。
事實上,歐洲交通安全委員會(ETSC)早在2018年就決定推出新的“戒酒措施”——安裝酒精鎖車系統。據ETSC報告顯示,歐盟地區每年有5000多人因酒駕喪命。對此,ETSC提出兩大建議,要求在所有特種車輛上配裝酒精鎖車系統,并對酒駕慣犯的車輛強制加裝。另外,根據歐盟新規要求,到2022年,所有新車必須安裝酒精測試儀和車速限制器,在用車安裝期限截至到2024年前。
除此之外,美國新墨西哥州等六州也已立法,要求有酒后駕車記錄的駕駛員安裝酒精鎖。同時,美國司法部門也在全面推進該裝置的普及應用。據悉,在強制安裝酒精鎖后,新墨西哥州酒后駕車引發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有了明顯下降。
在日本,由于2021年千葉縣八街市發生卡車司機酒駕致兒童死傷的事故,因此日本有越來越多的車企和運輸公司開始在車中加裝酒精鎖。
此次《規劃》的出臺,也預示著車載酒精鎖將成為國內新車出廠的標配,未來很可能率先在商用車上推廣應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公路運輸行業與國外存在較大差異,酒精鎖率先在貨車上應用值得商榷。”商用車行業專家指出,近年來,我國運輸市場行情低迷,運價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加之國內沒有設立工會聯盟,無法保證運輸從業者的基本權益,導致其生存壓力非常大。“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平時大多數卡車司機都是日夜兼程,吃住都在車上,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運輸從業者每天與卡車形影不離,自己小酌或是和朋友聚會喝酒更是無從談起。況且,卡車司機深知安全行車的重要性,它不僅關乎道路行車安全,也關系著千萬家庭的完整與幸福。因此,酒后駕車在國內貨運行業中極其少見,安裝酒精鎖并非迫在眉睫。”該專家說道。
從此前發布的消息來看,日本在售的酒精鎖售價約為15萬日元(約合8800元人民幣)。如果國內也按照該價格銷售,卡車司機又將承擔一筆較大的成本支出。
“即便如此,我們仍然支持安裝車載酒精鎖,但關鍵問題是,能否不被‘區別對待’。”采訪過程中,卡車司機普遍表示,“相較于私家車,貨運車輛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殺傷力’的確更大,但這并不意味著相關政策和措施要如此‘針對’貨運車輛,而且運輸領域并不是酒駕的高發區。未來,如果機動車要求安裝酒精鎖,希望能夠做到‘一視同仁’,這樣我們也愿意按照法規要求執行。”
規則制定要合理 需平衡市場和用戶實際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商用車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鐘渭平指出,在“兩客一危”和貨車上安裝車載酒精鎖,是國家安全生產行動計劃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在貨車上安裝酒精鎖,主要原因在于貨車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容易造成群死群傷,因此其安全問題需要高度重視。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已開始在貨車上普及應用酒精鎖,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這方面,我國應該加以借鑒和學習。另外,由于貨車流動性較大,無法完全依靠人工進行酒精檢測,所以通過智能化設備來實現是很有必要的。”他表示。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貨車配置的持續升級,雖然降低了車輛發生事故的風險,但同時也給運輸從業者增加了較大負擔。因此,在制定政策和法規的過程中,尋求安全與成本控制的平衡至關重要。”鐘渭平補充道。
“貨車普及應用更多安全配置,對公路運輸行業無疑是一大福音。但在車輛技術不斷演進的同時,還應關注運輸從業者的訴求,給卡友帶來安全保障和更多收益,才是最根本的出發點。畢竟貨車是賺錢工具,新配置不能只是個擺設,還要真正結合司機的需求,才能讓市場接受。”卡車司機劉師傅說道。
“的確,技術升級是大勢所趨,但市場訴求同樣不能忽視。”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孔震表示,“近年來,我國卡車技術水平實現了飛速發展,但由此也產生了品質提升與成本超標之間的矛盾。如果車輛技術升級過快、智能化配置加裝過多,會給運輸企業和一線從業者帶來較大壓力。從行車安全的角度來說,提升車輛安全性能無可厚非,但仍需從市場和用戶角度出發,實現經濟性的優化平衡。
對此,業內專家也普遍認為,商用車加裝安全和智能化配置,要循序漸進,從實際出發,多些理性、少些盲從,同時還要傾聽整個產業鏈的聲音,不能為了執行政策,而損害運輸從業者的利益。這樣,不僅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還會阻礙整個行業的進步和發展。(張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