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進入到8月,眾多新能源車企紛紛公布自己的7月銷量。其中比亞迪7月共售出汽車162,530輛,同比增長達到183.1%,其中乘用車銷售162,214,同比增長184.7%,環比也有21.3%的增長,在傳統銷售淡季的7月取得這樣的成績,成績實屬亮眼。
廣汽埃安在7月也取得了25,033輛的銷量成績,同比增長達到了138%。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車在7月銷量為59,288輛,同比增長達到117%。造車新勢力的零跑汽車7月銷量12,044輛,同比增長177%。另外像理想汽車7月交付量也達到了10,422輛,同比增長21.3%。小鵬汽車7月交付11,524輛,同比增長43%。蔚來汽車7月交付10,052輛,同比增長26.7%。數字或高或低,幾乎所有的新能源車企銷量都在增長,整個行業處在一片欣欣向榮之中。
比起銷量的增長,8月3日,比亞迪近期更是登上了《財富》世界500強企業的榜單,這更是讓人感到興奮與欣慰。在這個榜單中,除了比亞迪之外,中國車企還包括上汽、一汽、東風、北汽、廣汽、吉利。不過,只有比亞迪是全面新能源化,也就是只生產新能源汽車的車企。
從紛紛翻倍增長的銷量,到比亞迪這樣的只造新能源汽車的車企首次進入《財富》500強榜單,中國新能源車的強勢感令人驚嘆。相比之下,很多燃油車時代在中國市場順風順水的合資車銷量紛紛遭遇滑鐵盧,在鈴木汽車退出中國市場之后,馬自達也關閉了與一汽的合資工廠,只保留了長安馬自達。而Jeep品牌更是結束了與廣汽的合資,從此不再繼續在中國生產。
燃油車日漸式微,新能源車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這樣的大趨勢顯然已經不可逆轉了。從全球范圍來看,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全球共識,全球各國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也在陸續敲定與施行。去年12月,冰島已實現了新車全面電動化,挪威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已高達90%,荷蘭、瑞典的滲透率也超過了60%,德國的新能源車滲透率也超過了35%。在中國,6月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達27.4%,相比2021年6月14.6%的滲透率提升12.8個百分點。接下來,必定會是新能源車的時代了。
中國的新能源車企,顯然在這場大趨勢之戰中處于領先地位。就拿比亞迪來說,它已經連續數月占據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榜的榜首位置。今年7月16.2萬輛的銷量,遠遠超過所有合資品牌車企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總和。有這樣的銷量成績,得益于中國車企在產品端的持續發力,帶來了最適合中國消費者的新能源車型,也得益于中國車企輕裝上陣,沒有歷史包袱,反倒有畢其功于一役決戰的勇氣。
從產品層面來說,以比亞迪的DM-i混動技術為例,使用它的新能源車型能夠以與同級別燃油車同等的價格,提供超過100km+的純電續航,超越同級燃油車的加速性能,以及同級燃油車50%左右的油耗水平。在性能更強的同時,大幅度降低日常用車成本,同時還能夠享受國家對于新能源車在上牌、納稅方面的優惠政策。一經推出,搭載它的各種車型基本都能登上同級車型銷量榜,每個車型都有2-3萬的月銷量,羨煞旁人。
從戰略層面來說,比亞迪是第一個提出全面新能源戰略的傳統車企,魄力十足,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當下的中國汽車市場上,比亞迪汽車幾乎就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的代名詞,這樣的口碑和品牌效應,自然會反饋到銷量上,帶來巨大的銷量提升。另外像理想汽車也幾乎成了增程式混合動力車的代名詞;蔚來汽車也以無微不至的服務贏得了大量忠實消費者;小鵬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也相當令人稱道。中國新能源車企在戰略上的抉擇,甚至比產品層面的更加精彩。
從紛紛翻倍的銷量,到進軍世界500強的新能源車企,中國車企在未來的新能源車的競爭中已經占據了絕佳的有利地位。如果說燃油車時代屬于德國車,屬于日本車,那么即將到來的新能源車時代,一定會是屬于中國車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