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槽點多 主銷車型遭投訴 文大力能否帶領廣汽豐田打破百萬魔咒

  • 發表于: 2023-02-17 21:43:52 來源:愛卡汽車網

廣汽豐田bZ4X(參數|詢價)終于降價了。

其實特斯拉年初一降,受其影響的不止是新勢力等新能源車企,像是豐田、大眾這種在新能源上動作慢一拍的傳統車企,才是最受傷的。原本就不高的銷量,在其影響下更是不堪一擊。

現如今,廣汽豐田以“直降3萬元限時購”,打響合資車企反擊第一槍,16.98萬的價格便能買到一輛有著漢蘭達(參數|詢價)級別2850mm軸距的純電SUV,這誘惑也是不小。


(資料圖)

不過這車槽點也是不少,雙電機四驅版強化越野能力這也說得過去,但比單電機前驅版加速還慢就有點過分了;太陽能充電穹頂看著不錯,但要花 2 萬元選購,且必須堅持每日白天在戶外駕車或停車 41 年才有可能回本;最嚴重的是冬季續航達成率僅為37%,容量只有66.7度的小電池要花費7個小時才能充滿。

記得這車在北美上市時就有冬季快充失效問題,都這么久了還沒解決,不難看出豐田在電動車領域技術的不足。

就這樣的水平,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文大力還曾提出,“全面高端化”“全方位電動化” “全領域科技化”三大戰略,這是廣汽豐田面向 2025 年,實現 " 品牌進化 " 到 " 品牌升維 “、打造百萬體系的核心戰略。

那咱不提電動化,聊聊豐田的燃油車,“全面高端化”怎么個全面不好說,反正目前賣的最貴的兩款車,漢蘭達和賽那(參數|詢價),無一例外都有各種問題。

上市之初瘋狂加價,還被爆出針對中國市場使用遠低于全球市場標準的特供極低配輪胎,導致濕滑路面制動距離倡導離譜,減配這事不是第一次干了,但是拿消費者生命當兒戲,這就太過分了!

常年加價的同級標桿,漢蘭達自2021年換代以來就小狀況不斷,先是因后機腳的設計有缺陷,導致發動機震動大以及噪音大的問題,雖然在內部通告中提到,4S店可以為符合要求的車輛更換含動態阻尼器的發動機機腳,但并沒有主動召回。

你以為是結束,其實只是開始。漢蘭達后來又爆出“機油增多、乳化”的老問題,這在凱美瑞(參數|詢價)雙擎、卡羅拉(參數|詢價)雙擎車型上曾出現過。

最近更是因車機系統未OTA升級,車機卡頓、黑屏,Android auto無法手機投屏、閹割Carlife、Carplay和hicar功能及D柱空調漏風等問題頻頻遭投訴。

這還是那個以產品可靠性著稱的廣汽豐田嗎?

在2022年,廣汽豐田逆勢破局跑贏大市,銷量突破100萬輛,達到100.5萬輛,同比增長21.4%。而百萬輛在國內市場卻猶如一個魔咒,不少車企在銷量規模超過100萬輛,總會陷入各種各樣的困境,甚至從神壇跌落,從此一蹶不振。

老實說,廣汽豐田的2022年過的也并不容易,一眾有著加價保值神話的車型紛紛降價求銷量,才迎來銷量的增長,面對百萬之后的2023年,廣汽豐田似乎并不容易,雖然號稱發布和升級12款“智能電混雙擎”車型,其實主要是是升級第五代混動系統和智能座艙,并沒有重量級的新車壓陣。

現有的產品序列中,凱美瑞換代在即處于生命末期,漢蘭達和賽那不僅投訴不斷,新能源陣營的對手也不短蠶食其市場,雷凌(參數|詢價)的售價已經降無可降,純電產品bZ4X更是無人問津,這樣的情況下,廣汽豐田如何維持其銷量,繼續降價嗎?

EV說:

對于廣汽豐田而言,2022年或許是個高峰,但是不是頂峰,還真不好說。畢竟,對于廣汽豐田來說,2023年才剛開始。問題來了,新年伊始就體現出內憂外患的前兆,不知道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文大力能否應對產品規劃脫節、產品質量拉胯和服務口碑低下這些原本不屬于傳統印象中豐田的現狀呢?

對此,不妨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