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資訊!試駕豪越L:遮住Logo的它,不比漢蘭達差

  • 發表于: 2023-02-22 16:24:36 來源:愛卡汽車網

中國汽車產業騰飛的十幾年歷史中,“吉利”二字恐怕無法避開。


【資料圖】

從當初的“汽車是兩張沙發+四個輪子”,到如今豐富的品牌、技術矩陣,吉利的發展歷程堪稱中國汽車發展史的縮影。

吉利,從品牌、車型名稱都能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味”,蘊含著對品牌傳統又真實、接地氣的祝福。也正因如此,小時候的我對這個品牌既喜歡也不滿意,愛它讓更多中國家庭擁有了車,也包含我家。它總能為家人遮風擋雨,又能讓我活在玩伴羨慕的眼神之中(那時候,擁有自由艦的家庭,在小鎮中屈指可數),而不滿意則是名字不夠洋派,遠不及某些洋品牌寓意深刻。

而現在,吉利的發布會調性、產品品質、技術水準,都讓我難以將它與當年“造廉價車”的吉利品牌聯系到一起。尤其是在此次試駕全新吉利豪越(參數|詢價)L之后,更是對中國汽車品牌的產品體驗,有了一番新見解。

十萬出頭的價格 二十幾萬的水準

十幾萬元能買到一臺什么樣的車?如朗逸(參數|詢價)、軒逸(參數|詢價)一般平平無奇?亦或是哈弗H6(參數|詢價)、博越L(參數|詢價)一般將中國用戶的需求滿足到底?在中國車企的眼中,準確說,在吉利眼中,以上都只是常規操作,十幾萬元足夠它們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譬如:打造一款豪越L,一款廠商指導價區間12.79萬元-14.79萬元的7座中型SUV。

通常而言,7座SUV的第三排往往飽受爭議,因實用性不強,無法長期坐人,且真正用到時總能將后備廂空間壓縮殆盡。所以,此次關于豪越L的體驗,也從第三排乘坐感受開始。

可以確認的是,豪越L的“L”代表了軸距、尺寸的加長,軸距達到2825mm,車長4860mm,為合理的三排布局奠定了硬件基礎。實際乘坐的時候,身高183cm的我勉強能夠坐進第三排,但感受與舒適毫無關系,腿部空間十分局促,只能采取側放的方式。好在并未提供四驅車型可選的它,在頭部空間上對于許多人還是十分友好(當然不包含我)。

可以肯定的是,豪越L的第三排空間較以往有所升級,但仍然局促,坐著舒適的人,應該在身高、體重上受限。官方在進行對比時,將車長4965mm、軸距2850mm的第四代漢蘭達(參數|詢價)拿來做參照物,二者的表現只能說是半斤八兩,再次印證7座SUV的第三排僅做應急使用,尤其是尺寸不達3000mm的中型SUV。

尺寸大、軸距長的優勢更多體現在豪越L的第二排空間以及放倒第三排后的后備箱空間表現,駕駛座調整至合適坐姿后,身高183cm的我能在第二排隨意找到合適的坐姿,甚至在不滿載的狀態下,可以將中間座椅的靠背放倒,搖身一變成茶幾。乘坐在“老板座”時,因茶幾產生的距離感,以及手臂的更好的承托,甚至讓人有種坐獨立座椅的錯覺。

茶幾的更大用處在于靜止狀態下,能在上面便捷的泡上一壺茶,在后排放在一張床墊。正如豪越L選的代言人所從事的職業一般,三兩釣魚佬架好魚竿在守大魚,而恰好此時有一個遮風擋雨的車內空間,再配上一個柔軟的坐墊、一壺上好的茶,豈不美哉。諸如此類場景還可以有很多,吉利聯名戶外品牌為豪越L專門開發的工具,更讓家庭的戶外露營、個人的戶外愛好得到充實。

再來到駕駛座,由于試駕車型為頂配版本,10向電動調節的真皮打孔座椅配以座椅加熱、通風功能,卻給人以豪華之感。大量軟性材質的中控臺輔以電子擋把、高亮黑色鋼琴烤漆面板,整個駕駛座給人的豪華感不能說達到豪華品牌的水準,但個人覺得超過了大部分日系合資品牌。

與大多數吉利新車型一般,豪越L也在配置上傾其所有,試駕的頂配版本,不僅配備了車道保持輔助、盲區監測、自適應巡航等一整套L2級輔助駕駛系統,還有12.3英寸懸浮式中控屏,在線導航、語音助手等等功能均有配備。

車機的系統依舊是銀河OS系統,或許是由于試駕車為新車狀態,沒有內存壓力的它。整體操作體驗十分流暢,UI界面的布局、操控邏輯也比較容易上手,唯一遺憾的是,語音助手的連續指令識別只能算是中規中矩。考慮到語音助手的使用頻率及車輛售價,個人覺得能夠接受。

另外一部分讓人滿意的點在于駕控,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對于一款主打空間的家用車而言,我對其駕控要求偏低。全系標配Drive-E系列2.0T發動機的豪越L為整車駕控加了不少分,218馬力的功率配合上偏向動力輸出的變速器標定,即便是Eco模式下,整車的動力響應都較為積極。

舒適、運動模式下,整車的動力響應還要更為積極,甚至在以120km/h自適應巡航的狀態下遭遇一點上坡,變速器都能會降至6擋,以保證其更渾厚的動力輸出。低速狀態下,加速踏板的響應也十分積極,變速器也總能迅速降擋。

偏激進的變速器標定,配合上2.0T寬泛的發力轉速區間及不錯的功率,讓整車開起來十分輕快。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尺寸大,但機蓋兩側的線條隆起并不突出,A柱兩側還設有減少盲區的三角窗,令豪越L擁有十分優秀的視野,駕駛者很容易便可對車身位置有準確判斷。

我曾嘗試去市場中尋找一款能與豪越L直接形成競爭的同價產品,但答案是,即使拋開對配置、動力等方面的高要求,似乎也鮮有對手。把價格的限制也放寬后,才堪堪有寥寥無幾的對手能與之一搏,說它擁有更高價位的水準并不為過。

優劣勢鮮明 定位更精準

對于吉利而言,家族旗下售價區間為10萬-13萬元的車型數不勝數,光是SUV,便有博越L、ICON巧克力、豪越L三款,如果算上價格有一定重疊的SUV以及MPV,甚至一只手都數不過來。同為十萬出頭的價位,吉利多款產品之間的優劣勢必然有所差異,豪越L也是如此,除開以上優勢之外,豪越L的劣勢也在試駕中一覽無遺。

首先是操控方面的表現,豪越L相比同價位出自CMA架構的博越L有所不及。盡管官方宣稱其運用了歐系的底盤調校,但其底盤的整體性明顯不及更為緊湊、橫擺控制更佳的博越L。

在過減速帶、大的溝壑時,豪越L的懸架略顯活躍,沖擊感明顯,同時在面對連續起伏路況時,由于其更長的軸距,懸架多余的緩沖也讓車身姿態不夠穩健。另外,豪越L轉向手感雖然十分舒適,但也有一定虛位存在。而在剎車方面,或許因為是新車的緣故,前段剎車制動力并不明顯,踩至一定位置后,又能感受到過大制動力的到來,好在前后制動力分配十分精準、前后懸架支撐也比較到位,其俯仰頭的表現并不明顯。

其次,豪越L由于造型較為方正的緣故,空氣動力學表現并不算好,同時隔音材質并未大幅應用,也導致其在NVH方面的表現略遜,尤其是時速在100km/h以上時,則需要更大的音響聲音加以抑制。

不過,我個人對造型并不算滿意,整體輪廓依舊是較為方正的造型,腰線設計也偏平緩,讓整車無法凸顯出大尺寸所帶來的壓迫感,而與之匹配的,又是十分夸張的大尺寸前格柵,二者的搭配倒有幾分違和感。當然,審美一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豪越L只是恰好沒長在我的審美點上。或者說,它的美感更多體現在細節之中,例如科技感十足的貫穿式尾燈;精致的品牌logo等。

大師觀察

“十幾萬元預算,買一臺什么樣的車?”每每遭遇此問題,我都表示十分頭大。十幾萬元,國內競爭最為激烈的細分市場,同樣也面臨最為廣泛且“難搞”的消費者,不同的能源形式,各式各樣的車身結構、層出不窮的新品,足以逼瘋許多“選車大師”,當然,其中不包括我。只是每次在選十幾萬元的車時,我總尤為謹慎,從實際出行場景到家庭成員的構成,都得細致了解一番才能做出選擇。

在我看來,優劣勢鮮明的豪越L更適合將“家庭”放在首位的奶爸,對駕駛沒有強烈的欲望,同時又有自己的喜歡的戶外愛好,那豪越L無疑將是豐富家庭生活方式的有利助手,同時也能為自己的事業、愛好有所助力。而博越L、ICON巧克力則更適合想要享受二人世界的年輕情侶。

或許有些人覺得吉利如此豐富的產品矩陣顯得華而不實,但我想說,以吉利為代表的中國品牌正在用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擁有更適合自己的選擇。中國消費者可以花更少的錢,得到以往二十幾萬車型才能獲得的體驗,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感到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