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貼合區域市場,實現市場營銷的快速響應,今年年初,上汽大眾完成了對大眾品牌全國銷售服務中心網絡的調整,將此前的12個營銷大區縮減至8個,同時強化了營銷大區團隊的權限。此次距離其上次營銷體系變革,還不到一年時間。
(資料圖片)
去年,上汽大眾以產品線作為劃分依據,設立了ID.、高端車、主流車3個前臺機構。據了解,這三個前臺主要負責全國層面產品的調研、產品策略研究、全國營銷策略和定價策略的實施。今年調整后的這8個大區則主要負責產品營銷策略的本地化落地,并基于當地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營銷策略的精細化調整。
上汽大眾內部人士表示,此次調整更多是方便一線作戰團隊更下沉、更本地化、更接近消費者。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情況不盡相同。因此,品牌遵循“戰術資源前移”思路,將更多資源和權限下放到一線營銷團隊,“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指揮行動”。區域擁有了更多制定營銷策略、經銷商培訓、向總部呼叫資源的權力,以方便各區根據市場進行差異化營銷。
不同于以往對經銷商采取統一的培訓標準,此次調整后,上汽大眾還會針對不同經銷商的體制提供差異化培訓內容,通過因材施教,讓經銷商能更好地進行產品宣傳。
此外,這次變革中,上汽大眾還對區域人員結構進行了調整,補強了市場一線人員,增加經銷商走訪團隊規模。并且,企業還讓一線團隊在原有銷售和售后職能的基礎上,補強了市場營銷的職能,形成市場、銷售和售后的“鐵三角”。
一年內,上汽大眾對營銷體系進行了兩次變革,終極目標是想讓業務模式全面To C,與消費者能有更多的交流、互動,方便聽到消費者的意見并隨之改進。傳統的營銷模式往往 “各人自掃門前雪”,會割裂各部門之間的聯系,讓營銷變得零散,效果也會打折扣。上汽大眾To C的變革,設立了一個營銷中臺,聚焦消費者研究,這樣可以進一步打通企業內部的溝通閉環,助力其加快向“以用戶為核心”轉型。
在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單單埋頭做產品已經不夠了,還得想方設法地讓用戶看到。想必上汽大眾也悟到了這一點,所以近兩年除了調整營銷組織,也在不斷擴展銷售渠道,并形成了以4S店為主體、新能源商超店向城市中心邁進、衛星店向空白地區滲透的多元化渠道模式,構建了大眾品牌的全新網絡布局。
衛星店采取現有投資人直投模式,在區位和功能上是4S店的延升與補充。它根據區域位置和當地市場狀況進行選擇,可以只具備銷售功能、簡單售后功能,也可以兼備銷售和售后的功能。這些衛星店,體量小、靈活,又功能豐富,可以滿足銷售和售后業務的基本需求,幫助品牌進一步增加營銷觸點。
另外,針對ID.系列車型,上汽大眾持續推進ID. Store新能源城市展廳全面鋪開。目前上汽大眾ID. Store在國內88個重點城市的核心商圈和商場,已落位開業200家,基本覆蓋一二三線城市,接下來ID. Store還將加強在三四五線的城市布局,以期實現ID營銷渠道To C轉型。
當“客戶”轉變為“用戶”,上汽大眾正在圍繞To C,不斷調整營銷架構來應對。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這種擁抱變化、隨機應變的車企,或者也將值得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