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消息!只想營銷“大躍進”?這就是MG高管張亮眼中的“與時代共鳴”?

  • 發表于: 2023-03-23 20:44:18 來源:愛卡汽車網

從曾經英國王室最愛的英倫紳士,到如今國產自主三四線品牌,名爵的變化不止是從“名爵”到“MG”,更多時候,持續下滑的品牌力讓人很容易想到一句話:“no zuo no die”。

高層思路決定發展方向,MG如今的首席數字官(CDO)兼營銷執行總監是張亮,這位80后年輕高層曾放出豪言:讓一個MG容得下所有年輕人。不過,在其上位之后的幾年中,MG似乎并沒有如他所想,這其中有過去留下的詬病,但也和當下高層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狂飆高鐵比“速度”,營銷決策明顯失誤

MG的營銷一直做的不錯,至少很多年輕人還是比較吃“那一套”的,不過凡事都是過猶不及,MG也是一樣。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幾年前的“高鐵追逐事件”,當時一輛名爵6(參數|詢價)在高速公路上和高鐵并駕齊驅比拼速度,故事的"設定"是一個男孩為愛去追上了高鐵的女孩,此視頻一出,很快在網絡上流傳,MG 6也因此“火”了一把,只不過負面評論遠遠大于正面效果。

雖然名爵官方并未承認這是炒作行為,還發了一條微博表示“開車應守法,請勿危險駕駛”,但是吃瓜群眾們并不認為它有多少可信度。畢竟車身上“always young”的MG宣傳標語可是看的真真切切的,而之后名爵還買下京滬線高鐵半年的冠名權,并且順勢推出了MG 6高鐵版,這波操作打了誰的臉暫且不說,要說和MG官方毫無牽扯,估計沒人會信。上熱搜的確讓MG賺了不少流量,但是之后MG的銷量得到了很大的“反噬”,從2021年一直頹廢到2022年,而且,MG 6甚至有些月份僅有百臺銷量。從負面影響中可以看出,高層所做的營銷決策是有明顯失誤的。

品質跟不上“營銷”,高層忽略用戶感受

如果說“狂飆高鐵”這樣的方案是大家對MG的“誤會”,那么品質跟不上“營銷”絕對是當下現狀的“實錘”。MG一直在營銷年輕、運動、品質,這些屬性確實也可以博得年輕人的歡心,但是比較“拉胯”的是,很多年輕人買車的時候高高興興,而用了一段時間,心情直接跌落到谷底。

在第三方投訴平臺上,關于MG車型的投訴層出不窮,比如常見的“變速器異響”、“變速器頓挫”、“電瓶故障”、“發動機異響”等已經成為了MG 6的常見問題,發動機/電動機漏油,制動系統剎車失靈,發動機/電動機渦輪增壓器故障,前后橋及懸掛系統底盤異響等也是MG 5的“本色”。營銷與品質上的嚴重不符,就好像是用戶心心念念買了個金戒指,結果回來戴幾天掉色了,這還談什么用戶感受呢?

MG如今的高層張亮主打的就是品牌營銷工作,全面負責MG品牌的銷售、市場和公共關系,上位之后一直在為“Mission 100”戰略而努力,不過,或許是時間緊任務重,其關注點似乎并不在于產品本身,對用戶感受也沒有那么在意,沒有實事求是的認識到品質的短板,忽略用戶感受,這也是MG品牌力逐漸下降的關鍵原因。也正因如此,在2023年在全球100個地區,達成年銷量100萬輛,用戶滿意度達100%的“Mission 100”戰略目標看起來也很難再達到。

過度標榜“英倫風”,高層潛意識還是“崇洋媚外”

高層在決策上令人質疑的不止于此,MG動輒就已“英倫風”自居,也是很多人對其反感的一大原因。作為一個源自于英國的汽車品牌,MG在早期的確有打出英倫“標簽”的資本,畢竟曾被英國皇室喜愛的經歷不是誰都有的。不過,自從其被上汽收入麾下之后,MG就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英倫紳士”了,原本MG的技術已經被淘汰,如今的產品用的主要是通用的技術,再去以“英倫”二字博取關注,這其中的用意就值得人深究了。

正常來看,MG背靠上汽,按道理說沒必要“掛羊頭賣狗肉”,而它偏偏就這么做了,這就不得不讓人往“崇洋媚外”四個字上去想了。MG對“中國制造”有一定的“自卑”情緒,覺得英倫風更加高高在上,潛意識里認為自主品牌是不行的,背后必須得有一個國外的背景才能拿捏消費者。而事實上,如今國產汽車已經不像之前處于“低位”了,中國的消費者并不關心是否是“英倫風”,甚至對其“崇洋媚外”的做法完全不認同,自然對品牌提不起興趣。

結語

決策者對于品牌的發展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MG如今越來越弱的品牌力雖然是諸多原因導致的,但是從其營銷等方面的表現可以看出,高層的關注點與決策或許是其日益沒落的關鍵所在。MG首席數字官(CDO)兼營銷執行總監曾說,MG今天的格局應當更大,視野更高,MG也已經儲備好實力,面對挑戰。字里行間,的確可以看出其對品牌的自信,不過,還是希望MG先把儲備好的實力真正用在提高產品質量上,而不是專注于“博眼球”,畢竟,國內的市場競爭一天一個樣,對手永遠不會給你太多成長的時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