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圈社&道哥說車 麻建宇】3月,由東風系汽車品牌掀起的降價狂潮蔓延整個汽車行業,據不完全統計,20余家車企、超40個汽車品牌加入了這場價格大戰。戰事持續了近一個月,最終效果如何,想必是很多人想知道的答案。
4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月度銷量數據顯示,當月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258.4萬輛和245.1萬輛,環比分別增長27.2%和24%,同比分別增長15.3%和9.7%。以這一組數據來看,可以說降價效果尤為明顯,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相比“汽車銷量”,或許“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才是此次降價潮的真實市場反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3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為158.7萬輛,同比增長0.3%,環比增長14.3%、降價降了個“寂寞”。
(相關資料圖)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推文指出,14.3%的環比增長是本世紀以來最弱的3月環比增速!
降價,降了個“寂寞”!
毫無疑問,今年的3月是國內車市少有的“勁爆”時刻,3月上旬,東風汽車旗下的東風標致雪鐵龍、東風日產、東風本田、東風風神等品牌率先實施購車補貼政策,補貼力度從5000元至9萬元不等。由此掀起了一波降價潮,超40個汽車品牌,百余款車型都加入了這場潮流。
所謂“沒有不好的車,只有不合適”的價格,作為此次降價潮的標志性車型——東風雪鐵龍C6,在3月站了起來。乘聯會數據顯示,東風雪鐵龍C6(參數|詢價)在3月的銷量為1259輛,同比增長436%,環比增長1122.3%,超過去8個月銷量之和。東風雪鐵龍C6所在的神龍汽車3月銷量為10100輛,同比下滑6.9%,環比上漲86.18%。
降價有用嗎?至少從C6以及東風標致雪鐵龍來看是有用的。但作用真的有那么大嗎?從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微增0.3%,環比增長14.3%創世紀新低的數據來看,顯然沒什么卵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方面指出,3月零售偏弱,是由消費不旺和市場價格混亂帶來的觀望氣氛加重等綜合因素影響下的結果。從周度走勢看,3月前兩周銷量嚴重偏低,進入下旬后市場才逐步回暖。
據《道哥說車》編輯調查,不少經銷商都反映,降價潮之后客流量的確變大了,但真正下手的人不多,而銷售們大多也反映,價格穩定的車型不怎么受影響。
商用車、新能源車、豪華車成為“救世主”
既然乘用車市場仍然表現較弱,為何國內汽車市場仍實現了一定的增長?實際上,這中間疲軟了好久的商用車是立了功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3月,商用車產銷均完成43.4萬輛,環比分別增長37.1%和34.2%,同比分別增長20.4%和17.4%。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指出,伴隨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基建項目陸續開工,加之海外出口延續良好表現,商用車市場已顯現回暖跡象。不得不說,這一波汽車市場的良好數據,商用車貢獻了不少功勞。
而同比微增的乘用車市場,實際上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能源車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3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銷量達到54.3萬輛,同比增長21.9%,環比增長23.6%,數據可見,盡管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不再如以前恐怖,但對于今年3月乘用車市場的“穩定”還是立下了大功。
除此之外,豪華汽車品牌也貢獻頗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3月豪華車零售27萬輛,同比增長17%,環比增長35%,由此來看,豪華品牌受價格波動影響的確較小。
合資不佳,庫存壓力仍在 車市仍疲軟
即便降價,乘用車市場也不見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合資品牌的表現不佳,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3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54萬輛,同比下降9%,環比增長11%,而另一邊的自主品牌零售則77萬輛,同比增長2%,環比增長9%。
從幾個主要合資車企來看,東風日產3月銷量為6.3萬輛,同比微增1.13%;東風本田3月銷量為4.57萬輛,同比下滑35.47%;廣汽本田3月銷售7.01萬輛,同比下滑8.75%;廣汽豐田3月銷量為8.13萬輛,同比下滑16.19%。上汽大眾3月銷量為8.1萬輛,同比下滑26.36%;上汽通用3月銷量為6.28萬輛,同比下滑29.06%。
以往作為集團支柱的它們,現在已經給各自所在集團的銷量增長拖了后腿。不過,這其中固然有自主品牌崛起、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低的原因,大環境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個因素。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且外部不確定性較多,各種超預期因素隨時可能發生。汽車終端市場依然相對疲軟,國內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釋放。
展望未來,臨近上海車展,車企會在車展上集中展示自己的新形象,加之疫情后生產和消費的逐漸復蘇,市場的觀望情緒也有望退去,車市會真的“回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