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14年,在2022年底舉辦的一汽豐田千萬用戶達成盛典上,董修惠帶著首款純電轎車bZ3亮相,重新回歸并執掌一汽豐田銷售公司。
作為行業“老兵”,董修惠在2003至2004年間曾參與了一汽豐田銷售公司的籌建工作,并在此工作到2009年。回歸一汽集團后,他對一汽豐田依然保有很深的感情。在上海車展開幕前夕,一汽豐田bZ3車型在上海舉辦了上市發布會。
期間,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董修惠接受了車云/電動邦創始人程里的專訪,雙方就當前市場形勢、機遇與挑戰、目標和策略及未來變局進行了探討。
(資料圖)
左: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董修惠;右:車云/電動邦創始人 程里
眼下,一汽豐田正處于艱難的轉型階段,董修惠表示:豐田包括一汽豐田在新能源方面的轉型還是偏慢的,傳統OEM廠家都有這樣的問題。
如何在保持傳統車型優勢的同時快速進入新賽道,是一汽豐田銷售體系包括他本人,如今面臨的最大挑戰和壓力。
“首先要回歸到原點。”他說,“無論市場如何變化,豐田體系的底蘊不會改變,一汽豐田要有定力,穩住節奏,一步一個腳印地逐漸投入,我們在研發、生產、渠道、服務、銷售等方面的體系優勢就會逐漸發揮出來……”
過去,由于電動汽車的推出速度緩慢,三年蟬聯全球汽車“銷冠”的豐田,卻沒有吃到中國新能源賽道的“紅利”。為此,豐田剛上任的新社長佐藤恒治下定決心努力推動本地化,加強在華電動汽車供應鏈。
豐田計劃從今年開始建立一個在中國可以完成自循環的研發體系,這意味著未來豐田的產品將由合資公司共同進行研發和生產,這也凸顯了中國市場戰略地位的進一步升級。
這些舉措表明,豐田作為傳統燃油車時代的引領者,正在全面擁抱新能源,加快中國市場的電動化和智能化進程,走上加速轉型之路。
降價潮之后,電動車增速將回歸合理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猛、增速很高,新能源車型銷量結構占比迅速攀升。“十四五”規劃中提到,截止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會達到20%,但實際上,去年滲透率已經達到25.6%,相當于提前3年實現了“十四五”目標,可見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速度之快。
從今年1~3月份的數據看,董修惠發現幾個新的變化。一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貢獻度最大的是PHEV(插電混動)和增程,純EV(電動汽車)增速有限。二是,電池原材料碳酸鋰的價格一路下探,已經從此前最高接近70萬一噸降到現在20多萬一噸,整個電動車的成本在下降。
這些變化背后,董修惠表示有兩個邏輯:第一,以一汽豐田為例,傳統能源車未來幾年會全面混動化,一汽豐田也于18號的上海車展上,亮相了豐田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技術,在減碳效果、燃油經濟性、成本等維度上實現了大幅度改善;第二,整個市場需求還是多元化的,只要市場存在燃油車,一部分客群還是會毫不猶豫購買燃油車。
基于此,一汽豐田做了五年規劃,預判到2028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保持增長,結構占比也會繼續提升,但增速會放緩;到2030年左右,預判會接近48%-50%的結構占比。
董修惠與車云網判斷,這是一個正常現象和規律,增速會回歸到合理范圍之內。
豐田生產方式仍有強大生命力
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變化快、競爭激烈,如何保持傳統車的優勢,同時快速進入新賽道,是當前一汽豐田不能回避和繞開的大話題。
“首先,市場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車的競爭壓力較前幾年明顯增大,如何保持現有份額并穩步提升,這是挑戰之一。”董修惠告訴車云網。
第二、聚焦于傳統車市場,近幾年一直是負增長的趨勢。在縮量的市場環境里,如何能夠錨定目標保持優勢,也是一汽豐田要面對的挑戰。
第三、“傳統的方式需要快速轉變,適應新能源競爭的需求,把一豐新能源的品牌認知快速提升,對于一豐來說也是壓力和挑戰。”他進一步補充。
豐田多年以來精益的供需管理,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合適的商品,合理的數量、恰到好處的節奏,這就是所謂的TOYOTA WAY和TPS(豐田精益生產方式),同樣適用于新能源賽道。
“如何把傳統車多年積累的造車經驗完整復制到新能源領域中,從設計到工藝的開發、制造到品保一條線保證,這就是傳統企業的優勢所在。”他說,“把傳統優勢做到極致,是我們要解決的課題。”
20年從業經歷,見證合資車企快速成長
說到底,在新的賽道中,電動車一定要適合中國汽車市場。
董修惠稱,中國汽車市場的電動車發展很快,某種角度講是引領的,一定要善于學習。要大量傾聽中國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特點,然后完美融入到車當中。
“以bZ3為例,隱藏式門把手、語音交互助手‘小扉’能夠連續做到120秒無間斷交流,此外在自動駕駛領域,包括整個智能座艙的體驗都非常不錯。”
作為一汽豐田早期創業班底成員之一,董修惠表示,公司在2003年成立之初有一個戰略,即一定要成為中國汽車市場主流的合資品牌,對此當時他們有兩個擔心。
“第一個擔心,豐田這家企業在中國如何做到真正的‘現地現物’,它的產品經營理念如何能夠真正適合中國市場的發展。”他說,“第二個擔心,當時了解到豐田在美國和其他國家,曾經有過合資經歷,但不成功。當時在中國成立跨國合資銷售公司,豐田在這方面是缺少經驗經歷的。”
在一汽豐田工作了6年之后,董修惠覺得這兩方面的擔心都是多余的。那么,雙方是如何成功的呢?
董修惠認為,第一,豐田“現地現物”的經營理念在中國市場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包括產品、經營理念、經營模式;第二,雙方團隊合作非常好,彼此尊重、透明,有什么問題大家在一起打合,合議之后去執行,整個合議的水平還是非常高的,做到了真正的融合。
對此,他們把豐田的精益化經營理念、供需管理、營業管理很好植入到公司,中方合作伙伴把對中國整個市場的理解、銷售‘現地現物’的靈活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保證了快速發展。
bZ3勢頭良好,不要被新勢力帶亂了節奏
董修惠帶著首款純電轎車bZ3高調亮相,足以看出一汽豐田對純電動市場的重視。
那么,在同級別的純電動車市場,bZ3又有哪些核心競爭力?
據他介紹,核心還是豐田的積累和全新的技術。一是bZ3純電續航達到616公里,很有優勢;第二是充電時間,從30%到80%的充電時間僅需27分鐘,一杯咖啡的時間;第三在零下7℃的工況下,電池的續航里程要保持到60%以上;第四,每百公里的電耗控制在11度電之內。同時,0~50公里的加速時間是3.2秒。
“此外,bZ3以“10年后電量保持率90%”為開發目標,雖然目前還不能直觀的向消費者驗證,但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車的整個設計過程是非常苛刻的,且是嚴格按照這樣的標準去做的。”他說。
值得注意的是,bZ3這款車主打“合家歡”理念,是為了使產品最大限度滿足大眾化的需求,bZ3的空間也很適合居家場景。
談及銷量,董修惠透露,到3季度月銷售交車規模會提高到6000~8000臺。
據他介紹,bZ3自開始預售起,銷售勢頭很好,市場也很期待,大家都認為一汽豐田推出了一款秉承了豐田品質的電動家轎,在整個市場,尤其是家用車、網約車市場很受追捧。
被問及豐田這樣的傳統車企跟新勢力相比,在未來,電動車市場的競爭格局會如何演化?
董修惠告訴車云網,現在習慣稱“傳統”和“新勢力”,但是如果傳統車企順利變道成功,那么傳統也是新勢力,他稱之為“傳統新勢力”;如果新勢力通過若干年的發展穩定下來,則也變成了一個傳統的車企,他稱之為“新勢力傳統”。那個時候無所謂誰是傳統誰是新勢力,只是年限長短而已。
現在看傳統的合資企業,在新能源賽道都不是很順利,因此要回歸到原點解決問題。
“如何把傳統造車的經驗體現在新能源中,包括研發、生產、品保等;如何能夠發揮出一豐強大的渠道、服務、銷售優勢”他說,“不能急,一步一個積累。以豐田為例,傳統車的技術積淀有口皆碑,但是,電車到底是什么水平,消費者還沒有清晰的概念,需要時間驗證。對于一汽豐田而言,保持戰略定力,不要被“這個勢力那個勢力”帶亂了節奏,這個很關鍵,還是一步一個臺階去積累。”
豐田有非常強大的體系資源,有很雄厚的資金實力,這不是靠單純的資本運作,而是靠營業利潤的一點點的滾動積累投入,營業收入的5%要投入到研發中,這完全是公司的收益在支撐。而且能夠保持持續投入,這樣的穩健經營能力是非常強的,也都是優勢。
在他看來,整個行業的盈利問題沒有解決,這樣的模式使得企業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電動車市場現在一個最大的痛點。
“投入任何一款車一定是要盈利;即便是暫時不盈利,但什么時候能盈虧平衡,要具體規劃、逐步實施,不能一路賠到底。”他說,“如何保證盈利呢?兩方面要做好,一是怎么把車造好,客戶要認、要有溢價、價格要合理;二是成本一定要優化,通過技術進步或者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