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眾最懂國人,從帕薩特領馭開始 短訊

  • 發表于: 2023-05-17 14:30:05 來源:愛卡汽車網

自1978年始,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汽車工業也迎來了蓬勃的生機,上海汽車廠開始不斷尋求突破。在意識到中國汽車產業與世界汽車工業的差距后,引入國外車型進行本土化設計以及和國外公司進行聯合研發,便是本土汽車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資料圖】

在上汽大眾引入了桑塔納(參數|詢價)、桑塔納2000等車型,并在短短10年內實現90%以上的國產化的時候,上汽大眾的工作重心變便從國產化+聯合研發轉變成了自主創新和自主研發的新方向。

如果說1985年桑塔納的下線,標志著中國汽車廠可以自主組裝生產合資汽車。那么桑塔納2000的成功,彰顯了上汽大眾在聯合研發的進程中積累的研發水平和實力。

隨著18年前北京國貿一號展廳的“帕薩特(參數|詢價)領馭”亮相,體現了上汽大眾對于自主研發的肯定以及用自己多年積累的雄厚實力,為國人交出的第一份“自主研發的答卷”。

永遠是中國人最懂中國人,歐洲的車型研發風格對于國人來說,其實有許多需要花時間適應的地方,或是歐洲車型并不了解國人的用車痛點。無論是從造型、內飾、人機工程、輔助功能或是底盤調校風格來說,歐洲與國內的差異還是較為明顯的。這便是上汽大眾推出全新帕薩特領馭的重要目的。

創新自主化:滿足國人口味的關鍵策略

為了更加了解國人對于汽車的理解及需求,上汽大眾奔走全國數十個城市,在進行了數百輪的訪談和調研后,精準定位了數百萬潛在消費者以及當前160萬已有消費者對于用車需求的大數據,從而誕生了全新的帕薩特領馭。

為了更好地適應國人駕駛習慣,上汽大眾針對國內路況,對帕薩特進行了細致的底盤調試,相較于歐洲快速路多,環島多,更注重操控的風格,國人更在意車內空間和舒適性,與帕薩特B5相比帕薩特領馭在軸距上加長了100mm,達到了堪比C級車的后排體驗,同時為國人在駕駛體驗和乘坐舒適性上進行了更好的平衡。

除了在底盤調試上下功夫,帕薩特領馭的造型和內飾同樣別具一格。它不僅有著大氣的U型前臉造型,并且使用了大面積的鍍鉻件,也使用了國人偏愛的桃木內飾裝飾件和娛樂系統,同時配置了方向盤四向調節、倒車雷達、定速巡航、后視鏡加熱等眾多功能。

從70年代初,喬治亞羅開創了汽車方盒子外形已經風靡多時,汽車廠商為了獲得更大的后座頭部空間,也一直沿襲這種設計。而帕薩特則打破了這個桎梏,將空氣動力學和汽車美學有機結合,塑造了一個令人心動的車身外形:它的車頂線如一道彩虹橫跨A柱和D柱,直至底部縱梁。

這道彩虹不僅使帕薩特的風阻系數達到驚人的0.28,為同級別轎車風阻最小,與跑車不相上下,大大降低了風噪,而且在高速行駛時,空氣還會對汽車產生負升力,行駛穩定而且經濟省油。

從帕薩特領馭的自主創新開始,“中國定制”成為上汽大眾拿手好戲,也開啟了大眾汽車貼近中國消費者的新時代。正是上汽大眾骨子里極具前瞻的眼光和踏準鼓點的實干精神,促使其在中國汽車市場風風雨雨中激流勇進,成為市場里的中流砥柱。

多年技術積累:自主研發的必由之路

如果說自主創新的定制化開發是對于國人用車口味的買單,那么上汽大眾從1985年開始長時間的技術積累,便是帕薩特領馭成功的基石。早在1985年開始,隨著桑塔納的國產化,國內開始涌現一批自主零部件供應商。

到了1992年,上汽大眾派出九人小組遠赴巴西圣保羅,參與大眾、巴西拉美汽車公司的聯合開發團隊,目標是按照中國市場需求,在拉美公司成功開發的斯普魯斯轎車基礎上,設計加長車身,提升舒適性的新桑塔納。

這是中國汽車業第一次參與國際轎車產品的開發設計。并且在1995年,上汽大眾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成為國內汽車行業第一個通過此認證的車企。

再到1997年,上汽大眾投資三十多億,成為中國車企里第一個建立合資研發中心的廠商,技術中心由試制試驗基地和專業轎車試車場兩大部分組成,后者耗時四年落成,是當時國內唯一、亞洲最大的專業轎車試車場,它的建立,結束了我國沒有符合國際標準的轎車專用試車場的歷史,填補了中國轎車工業開發史上的空白。

除了不斷投資完善硬件設施,研發人才的培養與儲備也是自主研發的核心訴求,從1998年開始,上汽大眾先后派出兩波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到德國進行“開發全過程培訓”,來培養、儲備自己的轎車研發人才。

上汽大眾在不斷完善自己的產品開發能力的同時,也逐步獲得了德國大眾和TUV的多項認證,以德國標準+中國需求,孜孜不倦的為國人研發設計更合適、更可靠的產品。

自主創新和自主研發兩手抓,從1985年開始,不斷積累創新,推出了帕薩特領馭這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同時也背靠強大的用戶群體,成為了最懂國人的汽車廠商,在德系標準+中國需求的指導下,不斷推出更多新產品,這是上汽大眾不斷堅持的理念,同時也是其常年保持國內汽車銷量領先的秘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