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助農,以農護酒。
【1】
(資料圖片)
清晨,二郎鎮清水村。
田野上煙雨霏霏,農戶們肩挑鋤頭、手提籮筐,趕往各家農田。現在是移栽秧苗的尾聲,拔苗、打窩、栽苗……任務必須在最近幾天完成,才能確保夏末糯高粱的豐收,在重陽之前,為新一年的郎酒釀造做足原料準備。
近年來,郎酒在瀘州、自貢、宜賓等川南黔北地區牽頭建起65萬畝種植基地,將“第一生產車間”建在田間地頭,并以 “企業+基地+示范村+農戶”的合作運營模式,確保專用糯紅高粱供應。
具體而言,整個體系以郎酒發布糯高粱收購保底價、保護農戶利益為基礎,與此同時,為基地提供種植技術支持,種植農戶則與村里的種植專合社簽訂協議,對口統一銷售糯高粱。而在“第一生產車間”中,種植戶是車間主力,村長、村支書就是車間主任。
早在2月下旬,郎酒就已將數百噸專用糯紅高粱種子全部發放到農戶手中。
地形、氣候和土壤等環境因素,綜合塑造了糯紅高粱淀粉含量高(特別是支鏈淀粉含量高)、出酒率高的特征。2010年9月13日,農業部就批準了對“糯紅高粱”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在此基礎上,郎酒培育出“郎糯紅19號”,各項指標較老品種更優,耐蒸煮、耐攪拌,高溫高濕條件下不易糊爛,更加適配郎酒多輪次蒸煮、糊化發酵的釀造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醬酒行業首份企業內控準則——《郎酒醬香產品企業內控準則》中,原料占據了一整個章節,其中的《郎糯紅19號綠色種植技術規程》《郎酒醬香專用糯高粱質量標準》,對糯高粱的品種、種植區域、種植規范、驗收標準等方面都進行了清晰的規定。
今年,郎酒還采取高粱單品定畝對比試驗,對高粱在不同環境下的生長情況進行測試,篩選出適宜種植高粱的條件,持續提升高粱品質。
為促進產業發展,地方政府也積極地參與到了糯高粱的品質工程當中,成為企業與種植戶、產品與原料之間的橋梁。例如,3月中旬,古藺縣就統一采用漂浮育苗、方塊育苗、撒播育苗,實現了對溫度、濕度、病蟲害的有效防控。
“我們村里一共種了2000多畝糯紅高粱,5月中旬就會全部移栽完,下旬就要進入高粱田間管理”,二郎鎮盧山村文書侯茂介紹。
與清水村一樣,二郎鎮盧山村是郎酒近500個“糯紅高粱基地示范村”中的一個,自從參與到郎酒釀造大體系中,在企業方和政府方的共同支持下,整個村就擰成了一股繩,不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2】
“糯高粱是郎酒高品質醬酒的第一道保證和戰略資源。”
在田間地頭考察時,郎酒集團副董事長汪博煒曾如是表示。事實上,為確保原料這塊戰略要地萬無一失、穩步升級,郎酒除了以責任層層落實到人的制度為基石,還匹配了強大的科學引擎。
2019年8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領銜的郎酒品質研究院成立,通過充分與北京工商大學、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等8家高校及科研單位深度合作、內外結合,郎酒品質科研共同體逐漸成型。
上述“郎糯紅19號”的培育,就是郎酒聯合四川農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共創的成果。在剛剛過去的“三品節”,四川農科院也由此獲得“品質獎”。
當然,育種只是第一步。科學的種子只有落入土壤,才能結出惠及大眾的豐碩果實。為此,郎酒和四川農科院還將標準化移栽技術與實際相結合,出臺技術規程,深入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示范村推廣,助力農戶科學種植、增產增收。
事實上,各類種植實操專項培訓會,在郎酒的500多個示范村中經常舉行。郎酒派出的農業專家結合多年科學研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現場講解糯紅高粱的生物特點和生長原理,在此基礎上,展開講解育苗、移栽、管理等流程的注意事項,親身示范糯紅高粱種植要領。
資深農戶到場學習,“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再由其傳達給其他種植戶,推動整體種植技藝的提升。農戶張春苗在接受培訓后表示:“以前靠的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經驗,現在終于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干,有時候還會舉一反三了。而且跟這么有學問的專家交流,感覺也很不一樣。”
除了從農戶種植技藝出發,提升品控外,近年來,郎酒還在大力推動“智慧農場”,讓現代數字技術助力“第一車間”。2022年4月10日郎酒第一個智慧農場試點——瀘州市瀘縣潮河鎮伏魚村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以酒助農、以農護酒、多向賦能、智慧發展……據了解,該點位已針對高粱生長周期實現全程監控、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管理者通過手機或電腦就能跟蹤生長情況,精準下達施肥灌溉等操作指令,減輕種植戶負擔,推動糯紅高粱品質升級。
【3】
“幾年前,這些村子都還窮得很,現在跟以前大不一樣了。”現在,500多個示范村里,經常聽到類似的感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整合產業鏈,以制度、管理和科學推動產業鏈升級,郎酒大面積開展“造血式”扶貧,切實改善了上萬農戶的生活,同時,也從源頭筑起了郎酒品質的第一道護城河。在每年的“郎酒莊園三品節”上,用汗水和辛勞為郎酒品質打下基礎的農戶、種植示范村,也都是郎酒首要表彰的對象。
“2023年新場村在郎酒的幫助下,糯紅高粱種植面積達到1500畝,預計2023年群眾收益將高達200多萬元。從2018年與郎酒開啟訂單化種植開始,群眾有了保障,通過幾年的引導幫扶合作,大家都非常相信郎酒。”
今年三品節上,宜賓市江安縣留耕鎮新場村村支書張泉真誠分享了自身的案例。而據了解,自2017年提出保價收購政策后,郎酒原糧需求量持續增長,2023年將達到30—40萬噸。
除了圍繞糯高粱搭建的釀造原料征收系統,在當地各家出產的蔬菜、家禽家畜等農產品,絕大部分也會被郎酒收購,以滿足郎酒莊園與日俱增的接待需求。
在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的同時,郎酒還為當地年輕人提供了眾多就業機會。
從前,年輕人們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不得不背井離鄉,在外漂泊。如今,郎酒把職業經理團隊請到莊園,讓年輕人們接受培訓、指導,再走上世界一流莊園的各個服務崗位,在家鄉就能實現個人的發展和人生價值。
“郎酒在發展的同時,一直都積極主動思考如何回報社會,如何在原產地用價值創造更大的價值,最終為鄉村振興助力。”汪博煒曾這樣表示,縱觀郎酒多年的堅持,可以看出它也正是這樣做的。
打破公益和商業的界限,將自身發展與帶動當地產業相融合……我們相信,走在良性循環之路上的郎酒,將持續以極致三品為綱,繼續帶領千家萬戶,奔向富足美好的生活。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