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映璇汽車工作室】 工科女的車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昨天(5月25日)相信很多網友都很懵逼,在比亞迪宋Pro DM(參數|詢價)-i冠軍版上市的時候,長城曝光了對比亞迪的實名舉報材料,舉報日期是2023年4月11日,內容如下:
比亞迪官方也對此做出了回復:
一時間熱鬧非凡。其實,關于環保要求,國家并沒有規定你用什么方式去達到,就像發動機的國六標準,來不及換代的發動機使用了顆粒捕捉器,升級換代的新發動機根本不需要。就像是實現四驅不是必須三電機,長城的Hi.4就是例子,實現800V充電也不是必須要有獨立的升壓模塊,比亞迪的驅動復用技術就可以實現,兩者都是另劈捷徑低成本實現的。如果有人告述我比亞迪用其他方式解決了環保問題,我絕對相信。
今天我們不去糾纏事件的結果,我們從一個另類角度給大家分享一下對這個事情的看法。
前幾天我們跟粉絲們分享過一下對比亞迪宋(參數|詢價)PRO DM-i冠軍版起步價格預測的文章,文章中我們預測的價格區間為11.98~12.98萬元,唉,打臉了,今天宋PRO DM-i滾軍版價格公布了,起步價13.58萬元起。是不是很意外啊,我也是!不過隨著舉報事件的出現,我對這個價格就在意料之中了。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歷程和市場表現,我國為了促進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投入巨資對新能源行業進行補貼,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才擁有了這個行業的國際話語權。這個過程中,有的企業在埋頭研發,積極轉型,而有的企業卻在特斯拉手中買指標加大燃油車產量,有的企業打著新能源的幌子騙補……形形色色,層出不窮……
不過隨著新能源補貼的逐步退出,真正研發的企業正展露崢嶸,像電池行業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刀片電池,插混技術更是脫穎而出,出現了比亞迪DM-i、長城的檸檬2擋DHT及Hi.4、以及吉利和奇瑞的3擋DHT等先進的技術平臺,包括長安的IDD也在奮起直追,讓我們的國內企業真正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擁有了國際話語權。這本來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甚至在汽車誕生的本土歐洲都戰戰兢兢,大呼狼來了,也要扶持他們的本土企業的發展。可見我們這些年取得的成就是多么巨大!
但是問題來了,咱們國內這幾哥們發展的時候并不是同步的,特別是插混行業,當時幾乎沒有幾家企業看好,在研發投入方面有巨大差異,當時只有比亞迪堅定不移的往前走,在當時走的并不容易,比亞迪當時的DM技術也沒有亮眼的表現,也曾陷入過困境,據說當時比亞迪都準備裁員了,困難可見一斑。不過機會老天爺都會給有準備的人,隨著DM-i技術的推出,市場表現大家都看到了,甚至比亞迪自己都沒有想到會火爆到這種程度,產能跟不上,對比亞迪投訴最多的是提不到車。
看到這種狀況,沒有趕上的哥們肯定急啊,紛紛在插混領域發力也推出了各自的DHT插混產品,其實這些技術都各有特色,非常不錯,尤其是長城的DHT插混技術,可以說非常優秀,最近推出的Hi.4技術更是實現了超越。可是之前首搭DHT的魏牌的市場表現不如意,筆者認為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失去了先機,等你的產品出來的時候,DM-i已經掌握了混動市場用戶的絕對話語權,二是當時長城沒有把最新的混動技術首搭到它最出銷量的明星車型H6上,而是搭載到了魏總的情結里面,結果適得其反,咖啡沒有賣出去,2擋DHT也因此不為公眾所知,H6的忠實用戶還跑了,等搭載到H6上面的時候,H6已經失去了價格話語權,只要比人家哪怕貴1000元,都少有人買單了。等等因素就造成了自主車企包括造車新勢力們的銷量總和都趕不上比亞迪。
那么,在這個時間點,出現這次事件,會有哪些更深層次的原因呢?我認為:
第一,動搖了龐大民生資本的利益,注意,我們都知道這些車企都是上市公司,他們的股東構成有的是國資,比如像廣汽、奇瑞、長安……等,他們改制的時候最大的股東就是國資委,像長城、比亞迪、吉利……等,這些公司市場表現亮眼的時候,都有龐大的資本入駐,甚至是關系到我們每個人今后領養老金的社保基金。現在比亞迪要賣一年350萬輛,冠軍版更是大打價格牌,讓哥幾個感到了一股要被拍死的感覺,在新能源車市場,目前是知名度干不過你,成本干不過你,一部分核心三電技術同樣干不過你,你還要打價格戰,你這哪是打死合資啊,分明是要連兄弟一起打死啊!現在城市SUV被你槍了,現在還要推出F系列,還讓人活嗎?我才剛剛搞一個Hi.4可以在四驅上占一點優勢,你不能用價格戰的方式讓我還沒有發揮就歇菜吧,我都這樣了,其他兄弟更慘。沒有了我們這些哥們,寧德時代的電池賣給誰?就是我們愿意我們后面的老大(資本)也不干呀。怎么辦呢?得有人出面啊,得給哥幾個留點發展的空間和時間。
于是就讓長城當個壞人,你來給兄弟們當背鍋俠,你投訴吧,我們其他的兄弟給你站臺。這樣的話才能通過這個事情來協調,換點時空。結果呢?從比亞迪的宋PRO DM-i冠軍版起售價來看,確實是妥協讓步了,但是,遠遠沒有達到哥幾個的預期,為什么我這么說呢?大家研究一下宋PRO DM-i和梟龍的價格和配置就明白了,這是什么?你是沒有一板子拍死我,你溫水煮青蛙,慢慢拍死我,你說我能干嗎,我的老大能干嗎?所以升級了!
第二,一家獨大,在新能源戰略方面也不愿意看到這個局面,大家想想吧,如果我們的手機只有一個運營商,會是什么情況?包括電力等國家的戰略行業,都要分成2個公司。我們總不能花費了巨資補貼新能源,結果其它的全死了,就留一個比亞迪,怎么實現市場競爭,連選手都沒有!沒有競爭怎么從法律層面去保護消費者利益呢?
所以,至少要有3家以上活的比較好,不能一家獨大!就像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你覺得他們不想重組合并嗎?不是,法律上不允許,發現你有壟斷的時候還會強制拆分。事件升級是噱頭,達成妥協是目的。你去國外怎么弄都支持,我們自己人你必須要留給同行空間和時間,和國家當時補貼新能源行業、在改革開放中逐步放開市場是一個道理。
相信大家對美國和歐美當年制裁華為、對我們進行芯片封鎖還記憶猶新,如果一個行業只有一個企業,面對這種危機的時候會極其困難,沒有絲毫回旋的余地,相反,咱們兄弟抱團,各自發揮各自的優勢,在面對這種危機的時候就會游刃有余。
所以最終這個事件在達成共識后多半會不了了之。這幾天有小道消息說今后產銷300萬臺以下的企業都將淘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所以大家奮起直追吧,追的路上共勉之,領先的大哥也稍微等等后面的!
以上觀點是小編單方面的推理,大家都不要當真,也不要噴,就當是娛樂一下,也趁點流量。衷心的期望咱們的國產品牌越來越好,舉國富強。要是那一天我可以用上搭載Hi.4的比亞迪SUV,或者搭載驅動復用技術的歐拉,共同促進技術進步,讓消費者用上低成本、高品質的汽車產品,豈不快哉!
同時,作為自主SUV鼻祖和銷量大王,長城這么做,背后的策略是想借助H i4技術踩在比亞迪的肩上,強勢回歸混動主流賽道。相信后面長城還有持續的動作。這第一波的點暴輿論,相當于免費開了一場全網都參與的高調發布會。我們不妨給這個發布會取個主題slogan:我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