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上海,2023年5月26日】與風競速,馭風奪冠。75年前路特斯生于賽道,不斷致力于通過對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和運用來使車輛獲得極致性能,引領F1進入空氣動力學時代,為世界汽車工業帶來了顛覆性創新。傳承品牌作為“空氣動力學先驅與引領者”的設計功力與馭風實力,在高速發展的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的加持下,路特斯為SUV注入超跑之魂,攜劃時代之作——純電超跑SUV路特斯Eletre(參數|詢價)極速啟程,不僅帶來超跑級性能,更將超跑的“極致駕駛樂趣”首次帶入純電賽道,為全球用戶帶來品牌專屬的純粹駕控體驗。圖片:空氣動力學先鋒路特斯為SUV注入超跑之魂
以風為伴 引領空氣動力學的啟蒙與變革總有人內心澎湃,生而渴望挑戰成規,與自我競速。上世紀五十年代,路特斯創始人柯林·查普曼受飛機啟發,跳脫種種固有思維限制,將“空氣動力學”運用至車型設計,把賽車、賽道甚至車身周遭的氣流視為一個整體,重新審視風與賽車的關系。讓風為賽車所用,將風穿在賽車身上,首創F1定風尾翼、首次在賽車上進行風洞試驗并將“地面效應”引入F1賽場,從此開啟路特斯玩轉馭風之術的道路,成為“空氣動力學先鋒”。上個世紀由路特斯開創的“黑科技”,如今仍是現代F1的主旋律。曾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的查普曼認為,車輛發飄的本質是高速狀態下,車底通過的氣流形成了升力,而克服這種升力的辦法除了增加車重,還有引導空氣從合適的地方流過,因此查普曼也留下了那句流傳至今的名言——“沒有什么會比一個洞更輕”。為此,路特斯于二戰后從空氣動力學設計方面入手引領汽車行業進行全新探索。圖片:路特斯引領空氣動力學的啟蒙與變革1954年的某一天,柯林·查普曼攜手摯友,著名工程師弗蘭克·考斯汀,進行了顛覆性的“人肉風洞”實驗。考斯汀被綁在貼滿絨毛的路特斯Mark 8機艙蓋上,在逐漸接近160km/h的時速中“貼地飛行”,觀察絨毛的走向以確定空氣流動方向。由此開始,路特斯開創出尾翼、楔形車身等超前時代的技術并持續排名F1第一,引得競爭對手紛紛模仿,開啟了“汽車空氣動力學”的復興。1977年,路特斯首創地面效應技術,將賽車的輕量化和極致的空氣動力學成功合二為一,帶來極致的彎道速度和穩定性,該技術確立了現代F1設計基本原則,史稱“汽車空氣動力學現代啟蒙”,但因過于超前而被禁用,直到2022年才部分解禁。
初心不變 傳承空氣動力學的設計與美學馭風馳騁,初心不改。秉承對空氣動力學矢志不渝的追求,如今的路特斯,持續以創新作品致敬柯林·查普曼及弗蘭克·考斯汀等對“風”癡迷的先驅者們。傳承75年的超跑設計與賽道工程技術底蘊,路特斯將對于空氣動力學的極致追求,賦予旗下首款純電生活用車——純電超跑SUV路特斯Eletre,革新SUV空氣動力學極限。圖片:路特斯Eletre傳承空氣動力學設計美學路特斯不斷運用風來勾勒賽車與跑車的外觀,在路特斯Eletre上更是全力施展其作為空氣動力學宗師的馭風魔法。Eletre前臉采用低趴的造型設計,前鼻翼如同鷹喙般鋒利,分外奪目且十分有層次感,使得前臉整體造型更為立體,賺足滿滿回頭率。美觀之余,Eletre的前鼻翼還能在空氣與車輛接觸的第一瞬間將二者分開,有效降低0.9%-1.5%的風阻。車身側面的內凹式構造以及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不僅使Eletre在外觀上獲得了更為突出的視覺效果,更能保證整車良好的空氣力學表現。27°的超跑前擋玻璃構造,讓空氣流經玻璃時,可快速流暢地通過。整車更包含多重導流設計,3D前輪擾流板與后輪擾流板完美搭配后擴散器,同步助力減少風阻。傳承Evija(參數|詢價)的尾部設計,Eletre掀背式的車尾使得車身分外流暢,極大的開合角度,營造了強悍的視覺沖擊力,同時有效減少車身后部紊流形成的真空吸力,進而形成向后的吸力和向上的升力。路特斯Eletre的外觀造型完美應用了空氣動力學設計,破風造型的前臉、流體設計的線條、平整化的車底......前衛而獨特的視覺效果,使得整車擁有撲面而來的科幻感,這是對傳統跑車外形的顛覆,更是對慣性的挑戰。
王者歸來 續寫空氣動力學的實力與傳奇路特斯Eletre的沖擊力遠不止于視覺,霸氣流暢的美學設計之外,是Eletre空氣動力學套件的強勢賦能。位于Eletre前臉的多葉片聯動式主動進氣格柵是同級首個真正兼顧降低風阻與增加下壓力的黑科技。格柵開啟可幫助車輛進行更好的散熱,而關閉格柵則能為整車額外增加15公里的續航,以及22.5kg的下壓力。位于Eletre貫穿式尾燈上方的主動可變尾翼借鑒了戰斗機機翼的設計,包含4檔角度調節,可單獨提供高達112.5kg的下壓力,實現最佳下壓力和最佳風阻系數間自由切換,在不同路況下達到同樣極致的駕馭體驗,幫助車輛達到“貼地飛行”。圖片:路特斯Eletre空氣動力學套件強勢賦能Eletre的孔隙式設計堪稱空氣動力學設計的巔峰,風不再是阻力,而是化身為強大的驅動力。路特斯Eletre全車遍布7組Race Aero空氣動力學風道,其中機蓋、前格柵氣道的設計形成開孔,搭配上下貫穿式的兩個氣道組合,大大減少了車頭迎風面積。在降低風阻的同時,根據文丘里效應,氣道出口位置也會形成一定的下壓力,可有效地穩定車身。側翼子板氣道經由風切割而成的流暢折線設計,彰顯著孔隙式車身美學細節;獨樹一幟的D柱氣道設計,全面梳理車側氣流。整車可以看成是一個大號的“文氏管”,在極速行駛時,車輛會牢牢的“吸”在地面上,為車輛提供更快的速度和更穩定的操控。7組Race Aero空氣動力學風道,配合主動尾翼、主動進氣格柵、分體式破風尾翼等,造就路特斯Eletre的獨家“馭風套裝”,該套裝兼顧美學、低風阻與下壓力,梳理氣流,減少迎風面積,在它們的共同賦能下,Eletre擁有低至0.26的整車風阻系數,最大行駛凈下壓力更達90公斤。圖片:路特斯Eletre重塑空氣動力學標桿作為汽車空氣動力學的鼻祖,路特斯將孔隙設計這個頂級的空氣動力學表達,基于SUV的設計哲學融合于路特斯Eletre之上,重塑純電超跑SUV的空氣動力學之標桿。作為首個踐行全面電動化的超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從賽道駛向公路與生活,75年冠軍傳承加冕,創造出劃時代的豪華體驗,照亮了路特斯純電賽道的全新征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