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掀桌子舉報比亞迪:中國汽車的羅曼諦克消亡史|全球今日訊

  • 發表于: 2023-05-29 10:48:53 來源:愛卡汽車網

中國汽車品牌激勵人心的創業史、在上海車展搶盡合資品牌風頭的歷史一幕,都正為過去,所有品牌高歌猛進的羅曼史正成為回憶,在一個存量市場,品牌之間的競爭正刀刀見血,你死我活。而我們希望長城汽車與比亞迪的掀桌子對峙,希望在法律的框架內,以公開的方式給市場和消費者一個結果。

文丨智駕網 黃華丹

編輯 | 浪浪山上的小豬妖


【資料圖】

不久前長安汽車與吉利汽車在化解抄襲事件之后握手言歡的浪漫一幕還存留在腦海之際,長城汽車與比亞迪的掀桌子對峙來得突如其來。

中國汽車品牌之間的溫文爾雅之下早已是血淋淋的零和博弈。

今天(5月25日)上午,長城汽車在無征兆的情況下發布聲明表示:“向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遞交舉報材料,就比亞迪秦PLUS(參數|詢價) DM-i、宋PLUS DM-i(參數|詢價)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進行舉報。”

一石激浪。

智駕網在第一時間向長城汽車求證,長城汽車公關部相關人士表示:“以聲明信息為準,長城汽車正在密切關注立案及處理進展。

而在長城發表聲明約兩小時后,比亞迪官方也發布聲明回應稱:“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并保留法務訴訟的權力!”

比亞迪品牌及公關總經理李云飛隨后發布評論稱:

“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

在今年春天,長城汽車剛剛宣布懸賞1000萬用于打擊網絡水軍。而這次公開舉報比亞迪,是長城汽車以公司的名義直接下場和另一家企業開撕,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汽車近30年的歷史中極為罕見。

一場中國品牌之間的針尖對麥芒在2023年打響,誰都沒有給自己留下退路。

長城汽車自4月11日舉報至今天對外公告宣布此事,顯然手中有充分的證據,做足了準備。而比亞迪在第一時間的回應,從中汽中心(天津)的測試流程入手,宣稱測評報告無效,直接將中國汽車官方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中汽中心置于風口浪尖。

這場舉報固然是中國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的插曲,也是長城汽車與比亞迪爭奪插混技術王者的一次硬碰硬的較量。

01.

插混車型為何需要高壓油箱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長城舉報比亞迪的事由究竟是什么?

長城此次舉報的重點首先是常壓油箱

常壓油箱控制汽油揮發的原理是汽油揮發產生的油蒸汽由于晝夜溫差變化導致油箱內氣體熱脹冷縮產生呼吸作用,經通氣管進入碳罐,碳罐內部的活性炭吸附油蒸汽。在整車運行時,發動機的進氣負壓又使得碳罐內的油蒸汽脫附至發動機,并燃燒處理,避免其直接排放到大氣中。

常規的燃油車使用常壓油箱即可。

但插電式混動車型在使用純電模式時,發動機不啟動,因而無法產生負壓將油蒸汽脫附至發動機中,導致碳罐吸附能力不滿足后續晝夜的排放需求,油氣揮發至車外,導致排放超標。因此,如果采用常壓油箱,PHEV車型在使用純電模式行駛時,無法滿足國六標準的蒸發排放限值。

因此,要滿足排放標準,PHEV車型均需使用高壓油箱。

而被長城舉報的兩款車型比亞迪秦(參數|詢價)PLUS DM-i和宋PLUS DM-i均為插電式混動車型。也就是說,按照規定,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均需使用高壓油箱。

有業內人士表示,常壓油箱和高壓油箱的成本差價約為2000元

如果情況屬實,以比亞迪目前的銷量,其使用常壓油箱代替高壓油箱的操作,將為其節省大量成本,如果需要召回追究,將是一筆巨資

比亞迪秦PLUS DM-i參考價格是10.58—14.58萬元,2021 年2月10日上市。今年2月,比亞迪發布秦PLUS DM-i冠軍版,起售價9.98萬元。

僅今年4月單月,比亞迪秦PLUS DM-i銷量便達到31734輛

4月,宋PLUS DM-i銷量則為20645輛

對于長城汽車指控,身份備注為“16年汽車行業+高級技術主管”的知乎答主JackyQ表示“情況是真的,這倆車我都拆過,很震驚”。

JackyQ表示,要達標必須使用高壓油箱,部分合資企業甚至用上了電控電動主動吸附系統,以確保不超標。與之相對應的是,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即便使用了高壓油箱,也可能排放超標。

而對于網友提出的既然不合規,比亞迪當時是如何過的監管測試?

JackyQ認為相關部門在監管時對自主品牌有相對寬松的灰色地帶,而長城此次舉報是直接掀翻了桌子。

長城是否是揭開了行業的一塊遮羞布?

今天的這一幕只是第一回合。

02.

比亞迪反訴,排放是否真的不達標?

比亞迪對長城汽車的回應聲明有兩點值得關注。

其一,長城汽車的測試過程,比亞迪十分清楚。

第二,直接指控中汽中心的測試程序以及選擇的車輛不符合標準。

比亞迪在聲明中是如此表述的:

長城送檢的測試車輛由長城購買、保管并安排送檢,中汽中心(天津)按長城的要求進行了相關項目的監測。比亞迪認為,測試車輛不符合國標要求的送檢狀態,應該由第三方抽樣、保管及送檢,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測試,而長城送檢的車輛在檢測時,里程僅為450-670公里。

因此,比亞迪認為檢測報告無效,長城不能以此作為依據。

其背后的邏輯是,即便比亞迪使用常壓油箱為真,是否一定不符合排放標準也未成定數。如果中汽中心的檢測報告不能成立,則無法認定比亞迪排放不達標。

智駕網就此事征詢了中汽中心的意見,但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回應。

此外,智駕網搜索專利信息發現,比亞迪曾在2021年提出專利申請,專利號202110340830.9,其目標即是為解決在使用常壓油箱的情況下對油箱內的燃油蒸汽進行處理的技術。

不過,從專利狀態來看,目前該專利還處于等待實審提案階段,也就是說,比亞迪尚未正式獲得該專利授權。

當然擁這一技術也不能證明比亞迪已經在車輛中使用這一技術,或者說即便其已擁有專利,也不意味著其達到了排放標準,因而仍需進行檢測其是否符合排放標準。

03.

激烈競爭下是否會兩敗俱傷?

比亞迪和長城同為本土民營企業,雖然一直存在競爭關系,但此前,雙方也曾有過一段佳話,長城魏牌的商標就是由比亞迪轉讓而來。

但隨著新能源市場競爭的激烈化,尤其是經過去年底到今年的掀桌子式價格戰,各家車企間的競爭進入白熱化。

憑借混動車型的爆發,比亞迪的銷量水漲船高,而長城在銷量上可以說節節敗退。2022全年,比亞迪累計銷量達186.35萬輛,同比增長208.24%,長城銷量則為106.17萬輛,同比下降17.12%。

長城汽車剛剛推出的Hi4混動技術,明確指向比亞迪DM-i車型,而此次舉報事件,更是拉開了兩家車企全面競爭的大幕。

長城汽車今天上午發布的聲明顯示,長城汽車的正式舉報時間是4月11日,而今天下午正是比亞迪宋(參數|詢價)Pro冠軍版的發布會。

長城選擇這個時間發布聲明,網友認為這是長城對比亞迪的精準打擊。

比亞迪宋Pro(參數|詢價)同為緊湊型SUV,與不久前長城發布的梟龍恰是競爭關系。

比亞迪宋Pro參考價為13.58-16.58萬元,哈弗梟龍的參考價格為13.98-15.68萬元。

▲舉報事件發生后,長城汽車股價截止收盤下跌6.17%

▲舉報事件發生后,比亞迪股價截止收盤下跌2.41%

而從股市表現來看,舉報事件更大的可能是兩敗俱傷。

截至今日收盤,長城汽車A股股價下跌6.17%,比亞迪股價下跌2.41%。

寫在后邊:

對于此次舉報事件,有評論稱長城汽車勇氣可嘉,打破業內潛規則。

但也不乏對舉報這種行為的不認可。

比亞迪在聲明中呼吁業內,大家多做有益于行業,有益于中國品牌的事情。

但前提是,各自做好產品,在符合法規的基礎上公平競爭。

尤其是中國品牌正開啟一輪浩浩蕩蕩的出海潮。

通過良性競爭,夯實技術基礎,將問題留在國內,同樣也是中國業內人士的責任。

從這個角度看,利用現有規劃,走法律渠道,長城汽車的舉動無可厚非。

而另一個積極意義則在于這一事件顯然有助于大眾對插混技術有更細致的了解。

當然,在中國汽車市場,插混技術的熱度和車企投入程度有超過純電汽車的趨勢,在插混市場,其增量已經趕超純電汽車,同時日系的日產、本田均已入局,能不能在插混市場站穩腳跟,事實上決定著傳統車企在未來五年內的現金流和盈利水平。

長城汽車與比亞迪的掀桌子對峙,希望在法律的框架內,以公開的方式給市場和消費者一個結果。

中國汽車品牌激勵人心的創業史,在上海車展搶盡合資品牌風頭的歷史一幕,都正成為過去,所有品牌高歌猛進的羅曼史正成為回憶,在一個存量市場,品牌之間的競爭正刀刀見血,你死我活。

中國汽車在一時的風光無限,其實是中國汽車人殫精竭慮,在電動化、智能化突破的一個小口子。而能做到這一點,即是政府在對產業進行引導的同時,充分開放市場推動了產業的自由競爭。

對于中國汽車市場今年將血流成河的判斷很多,但這種自由競爭的態勢希望能夠不受干預,這對于中國品牌的成長和蛻變意義深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