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CS75(參數|詢價)可謂是長安汽車的當家花旦,曾經賣的好的時候是穩居國內SUV銷量榜前十的車型,一個月賣出去一兩萬輛都是很輕松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CS75系列的市場影響力已經不如當年,甚至銷量大幅度下滑,這可真愁人,本來好好的一款備受好評的SUV,怎么現在跌落神壇了?
內憂外患
作為緊湊級SUV中的明星車型,長安CS75系列憑借撞臉雷克薩斯的設計,配合實用的大空間以及可靠的動力組合,銷量一直不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長安CS75系列都能夠咬緊哈弗H6(參數|詢價),甚至有幾個月,大有取而代之的勢頭,逼得H6不斷降價求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而在今年4月份和1-4月份,長安CS75系列的市場成績也還不錯,都進入了前五名位置,相比不少車型銷量依舊算好的,但與自己之前相比,長安CS75系列的市場成績可是下滑程度極大,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是長安CS75系列正處于內憂外患的環境中。
現在自主SUV里面感覺長安CS75系列最為尷尬,不僅要面臨外部的競爭,同時也要面臨內容的擠壓,生存的空間著實有點狹小。其中外部競爭有多激烈不用多說了,現在長安CS75系列已經被比亞迪宋(參數|詢價)家族、特斯拉Model Y(參數|詢價)、埃安AION Y(參數|詢價)等車型的成績先后超越,感覺在緊湊型SUV市場里面,長安CS75系列有點像受氣包,誰都想打壓一下。
通過成績超越長安CS75系列的車型可以看出,國內汽車市場結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新能源則成了國內汽車市場的主導。其中比亞迪憑著高性價比和DM-i混動系統被不少消費者所喜愛,一舉成為新能源市場的霸主。2022年,比亞迪月銷量更是連續數突破20萬輛,穩坐銷量榜首。那么在新能源領域布局力度不足的長安CS75系列,自然會被市場排擠。
外部被擠壓得厲害,長安內部同樣被卷得很慘,長安UNI系列、歐尚品牌都會對長安CS75系列的市場成績造成沖擊,這兩個品牌的產品與長安CS75系列有著很高的重合度,這種情況下,長安CS55(參數|詢價)系列的市場基盤就會不斷被分割,銷量下跌實屬正常。
質量問題不斷
當然,長安CS75系列銷量下滑的原因也不能完全歸咎于外部環境,自身競爭力不足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自從長安CS75系列銷量逐漸下滑之,很多消費者也開始察覺這臺車的真實產品力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首先,長安CS75系列的顏值并不算高,整個車身看起來略顯臃腫,雖然車輛也融入了不少潮流元素,但整車從視覺上看依舊更符合中年人的氣質。
甚至有消息稱,長安CS75系列的懸掛調校偏硬,但車輛行駛在不平整路面的時候車廂內能感受到明顯的顛簸,甚至有車主調侃這車底盤硬得跟面包車似的,車輛的舒適性體驗大打折扣。
其次就是車內異味比較大和隔音效果差,這也算是長安系的通病了,受限于成本,車內在座椅和內飾用料上使用了大量仿皮材質,導致車內異味很大,更讓人頭疼的是車速只要超過80公里/小時,車內就能很明顯感到胎噪,這可能和廠家標配比較便宜的佳通輪胎有關,噪音和異味疊加讓車內舒適性不達預期。
汽車網評:俗話說,成功的原因有千萬種,失敗的原因卻都相似,長安CS75系列的落敗,既有外在環境沖擊,也有自身能力不足的因素,目前來看的話,當年銷量一直領先的長安CS75系列確實有些不行了,以至于在同級別車型中實力明顯減弱,想要東山再起,恐怕要耗費些時間。需要一說的是,因為長安汽車過于依賴傳統燃油車貢獻成績,那么當曾經的銷量之柱CS75系列的銷量逐漸低迷,加上新能源汽車的落后,這些因素都讓長安汽車的未來發展之路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