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為啥充滿焦慮?老百姓捂緊口袋,不敢花錢買車,車卻越造越多-世界微速訊

  • 發表于: 2023-05-30 09:26:42 來源:愛卡汽車網


(相關資料圖)

長城舉報比亞迪相關車型排放超標,這可能是2023年國內汽車市場現狀的一個縮影,它意味著,至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國內汽車市場的低迷,已經到了讓很多廠商和經銷商難以承受的地步了,出現了極度焦慮……

2023年1-4月份,國內乘用車累計銷量589.6萬輛,同比下降1.3%,按照平均值來計算,2023年國內乘用車銷量很有可能沒法超過2000萬輛。事實上,隨著大家眾所周知的全面開放,不管是消費者,還是汽車廠商,都認為2023年可能是汽車行業井噴式增長的一年,但是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汽車市場依然十分低迷。而且我們要知道的是,在3月份,國內汽車市場還掀起過一波“降價潮”,帶動了一部分品牌和車企的銷量增長,如果不是這樣,那么1—4月份,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可能就不僅僅只降低1.3%了。

正如我們上文所說,在很多層面的預估當中,2023年對于國內汽車市場,會是非常友好的一年,為什么卻出現了乘用車市場依然低迷的狀況呢?事實上,有一個我們必須要明確的現狀是,三年過后,國內消費市場正處在一個類似于“戒斷期”的階段,我們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國內有很多企業都出現了大面積裁員、減薪的情況,大學生就業實際薪資與期望薪資差距過大,消費市場出現“沒有增長的繁榮”等諸多非常令人不解的情況,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老百姓更加不敢花錢了。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在當下的國內市場,不管對于任何一個階層來說,汽車消費都還算是一個奢侈消費,會占據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很大的一部分收入和儲蓄,所以消費者在購買汽車產品的時候,大多數都要考慮比汽車本身更加重要的基礎情況,比如收入增減問題、家庭支出問題、養老/育兒問題等等,這些花費都比買車更加重要,尤其是對未來收入和儲蓄的預期不樂觀的時候。但是從數據和現實的情況來看,2023年老百姓的消費是呈現保守態勢的,沒有必要的花費越來越少,而汽車就是其中一個。

所以,其實在這樣的大環境和人們的消費心理之下,市場對于乘用車產品的“常規”需求是減弱的,但是由于新能源、智能汽車、降價補貼等多重因素的刺激,一些處在搖擺狀態的需求變成了消費,但是很明顯,國內乘用車銷量依然處在下行狀態。

但與此同時,由于國內市場的競爭激烈,尤其是很多汽車廠商都認為自己的產品能夠獲得更好的銷量,所以大家都在不斷推出新車,并且提高產能,在過去的兩三個月時間里,我參加了數不清的新車發布會,包括線上和線下,這種感覺就非常直觀。越是到了汽車市場相對低迷的時候,大家都會越竭盡全力,試圖通過更多新產品,來搶奪為數不多的市場份額,那么造成的結果,就是車被造得越來越多。

體現在數據層面,前面也提到了,2023年1—4月份,國內乘用車市場的銷量下降幅度為1.3%,與此同時,1-4月,國內狹義乘用車產量增長7.7%,廣義乘用車銷量增長7.2%。那么在銷量下滑的同時,產量還呈現幅度比較大的增長,導致的結果,自然就是供過于求,市場呈現庫存系數過大等問題。

所以現在國內汽車市場,就同樣呈現出一種“沒有增長的繁榮”,隨著市場需求減弱,消費者買車欲望的降低,本身國內市場就存在著非常大量的車企,這些車企在繁榮時期擴充的產能,招收的員工,都需要很大的成本,所以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這些車企就只能竭盡所能,通過不斷推出新車,來增強市場和消費者的感知,吸引消費者去購買,當然也會有一些車企,不惜使用“非常規”競爭手段。

而且在競爭激烈的同時,車輛在價格等層面也需要更有競爭力,很多車企和品牌攤薄單車利潤,就是一個必然結果了,所以我們就看到了某造車新勢力的單車毛利呈現負數的極端情況。

總而言之,2023年國內汽車市場整體低迷,已經成為了既定事實,老百姓不敢花錢買車,不愿買車,是一個核心原因,當然卻不是最本質原因。而對于汽車廠商和經銷商們來說,那么多品牌云集國內市場,競爭必然慘烈,競相爭奪市場,導致的結果就是買車的人少了,車卻越造越多,焦慮感會持續增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