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工業與商業交匯的當今社會,全球汽車行業正經歷著由大到強的轉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興起,猶如涓涓細流注入滄海,掀起的波瀾早已超出預期。而身處其中的中國,被賦予了開啟新一輪工業競爭的機會,這是一個嶄新的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而且很明顯,中國汽車市場抓住了這次機會,實現了新能源汽車行業在世界層面上的領先地位,用世界第一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以及銷量完成了前期“沖量”的任務,而接下來,就是由量轉質的“任務目標”,不過想打好新能源“質”的下半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在中國新能源“迅猛”發展的路上,也延伸出了不少的問題,如“內卷”現象下的價格戰,以及安全和法規的忽視,因此6月9日的重慶汽車論壇上,各車企大佬也都發表了自己對于中國汽車行業“下半場”的看法,而作為中國民營車企頭部企業的吉利董事長李書福,自然是直言不諱,表達吉利對于當前市場的看法。
(相關資料圖)
拒絕簡單價格戰
看到“價格戰”一詞,應該不少朋友與筆者是同樣的想法:這不是好事嗎?車企打價格戰,價格越來越低,對于消費者也就是我們來說豈不是更好?但是如果認真思考,理性判斷,我們就會發現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
誠然,車企間的價格戰能為消費者帶來短期的實惠,也能給車企帶來銷量上的增加,但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雙刃劍,如果將時間拉長,我們能夠發現價格戰對于車企品牌形象以及后續的研發投入有著不小的負面影響。
簡單來說,就是一旦被打上“低價”的標簽,想要再走中高端路線的難度就是成幾何倍數的增加了,這是對于車企來說的;對于消費者來說,長期價格戰會造成一個現象,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當車企發現只要價格便宜就能賣車,那還有誰愿意花大成本去研發、去升級產品呢?而認真研發的車企就避免不了被代替。
對于這一點,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也有著相同的態度,不過它的語言會更直接一些,他表示:價格戰打來打去,想找死的企業就早點降價。
所以對于有著長遠眼光的李書福來說,這是不能接受的,他認為,應該以價值為中心,以技術、品質、品牌為基礎,激發高質量的競爭,而非通過簡單的價格削減來獲得短暫的市場優勢。
而且對于吉利,這個積極推動新能源技術進步的企業來說,“價值”定價的意義更為深遠,要知道吉利已經完成了SEA浩瀚架構和雷神智擎智能混動平臺等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底座的構建,并通過與億咖通、魅族等的合作,在智能化方面也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力,所以對于吉利來說“價值”與“價格”相匹配,是重中之重。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吉利定價就要“高高高”,在吉利的產品策略中,其追求的是技術進步與價格的平衡點。
競爭要合理也要合規
李書福所表達的第二個重點,就是一家汽車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感,尤其是對于環境來說,汽車作為現代工業,無論是生產過程中還是在后續的使用中,對于環境的影響都是不能忽視的,所以對于一家想要持續健康發展的車企,他強調:“汽車企業必須主動承擔環境責任,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應該有所作為,不能回避,更不能走捷徑、抄近路。任何有損于安全與破壞環境的‘小聰明’行為都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更何況,新能源車能夠迅速發展,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社會對于環保的要求,所以新時代的新能源車型對于環保問題更要嚴謹,不應該在“新事物”上犯“老毛病”。
其次,李書福還提到了另一方面,那就是:“中國所有汽車公司都必須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相互尊重、相互監督,大力支持并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在陽光下透明競爭,在法律框架內公平比賽。”
而提到公平競爭一詞,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現在汽車行業中泛濫成災的“水軍”,對于這一點,基本上汽車行業的話事人都有出來站臺,早在重慶汽車論壇之前,長城在其新車發布會上就公開表明抵制水軍,而且網信辦也發表了聯合倡議,而在論壇上,各大佬也都希望建立一個公平健康的輿論環境,實事求是,要在技術上對決,而不是“車輛之外”的東西。
不借助資本的力量對一款產品進行壓倒性的輿論風暴,這對于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對于現在的車企來說,打的不僅僅是價值戰、技術戰、品質戰、品牌戰、更需要“道德戰”。
寫在最后
看向未來,中國汽車行業仍有許多未知挑戰和新的機遇。就像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所指出的,我們不能忽視合規性、道德和社會責任,同時也要擁抱創新和技術升級。汽車行業的發展不僅僅是價格和銷量的游戲,更是一個涉及工業、環境、社會和倫理諸多因素的復雜系統。
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由大到強的跨越,中國汽車行業必須更加注重質量和品牌形象的打造,更加積極的對待法規與道德規范,更加專注于科技和創新的引領。這樣,中國汽車行業才能真正在全球市場上占據更為堅實和可持續的領先地位,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潮流,創造出更多真正對社會有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