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造假風波再次來襲,日系車究竟怎么了?|熱頭條

  • 發表于: 2023-06-14 22:41:18 來源:愛卡汽車網

2023年,汽車市場的競爭極為激烈,但豐田的汽車霸主地位卻幾乎沒被撼動。從2023年第一季度的數據來看,豐田仍穩坐市場占比的首位,而車主們對這一數據也并不意外。


(相關資料圖)

可以說,豐田在中國市場已經打開了知名度,也收獲了大波中國車主的信任。然而近期,豐田造假的丑聞再一次傳得沸沸揚揚,就連豐田董事長也出面道歉,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時間追溯到一個半月以前,在豐田汽車的子公司大發汽車的整車質量檢測中,超過7.8萬輛的車型存在質量缺陷。在公布的安全認證文件中,大發汽車調動了乘客和駕駛員測試的數據。這一消息的傳出,也讓大家得知豐田汽車存在數據成績的造假行為。

事實已經公布在大眾面前,大發汽車也無法再繼續掩耳盜鈴、加以逃避。為此,大發汽車在4月30號發布道歉公告。在公告中,大發汽車承認其在海外市場開發的四款車型,存在碰撞測試造假數據。果不其然,這一公告的發生迅速引起了廣泛關注,也讓網友們熱議不止。

對于此事,豐田汽車的董事長也迅速做出回應,他向大眾致歉稱:這種造假行為涉及車主的安全問題,是背叛客戶信任的惡劣行為。對于給消費者、經銷商以及相關方帶來的困擾和損失,豐田深感歉意。

往前追溯,其實豐田汽車已經不是第一次犯這種錯誤了。在去年八月份,央視財經就曾報道過日本制造商尾氣造假的新聞。而尾氣造假的,便是日本最大的商用車制造企業——日野汽車。與大發汽車一樣,它也是豐田汽車的子公司,豐田汽車持有該子公司50%多的股份。

事情再往前追溯,在2021年,豐田同樣有兩起關于數據造假的丑聞。

2021年初,豐田控股的曙光制造器被曝出數據造假,且時間長達20年之久,作為一款機械零部件,其制造的數據造假產品涉及到汽車、摩托等多款產品。并且,被揭露的造假數據觸目驚心,其涉嫌造假數據占比近60%,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2021年7月份,豐田旗下的子公司Toyota Mobility Tokyo也進行了檢測數據的造假。檢測項目包括大燈亮度、前輪胎角度、駐車制動性能等,都與車主在駕駛中的安全性能息息相關。

其實,日系車造假的遠不止豐田這家公司,從歷史視角進行梳理,日系車的造假歷史由來已久。在歷史上留下印記的,有2015年的高田氣囊數據造假,有2016年的三菱油耗數據造假,還有2021年雷克薩斯監管數據造假等事件。

豐田多次造假的行為,無疑使豐田的品牌形象受到影響。連網絡大V張捷觀察也發博指出:日本車就是薄皮車,它省油的代價是車身質量輕和安全性能差。可以看到,雖然只有短短幾句話,但這名大V直接揭露了日本車的特性,也戳到了日產車企的痛點。

除了整車制造廠商造假,還有汽車原材料的造假。2017年,神戶鋼鐵篡改鋼材和鋁制品強度數據的新聞,在當時便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篡改數據到向供貨商銷售,這一過程已經經歷了數十年的時間,公司上下有數十名主要人員參與了數據篡改這件事。

作為比較大的材料供應商,這次數據篡改的丑聞波及到了200多家企業,汽車領域的制造商們受此損害最大。當時,日產、斯巴魯、馬自達都對外公布使用過神戶鋼鐵,而豐田汽車也是神戶鋼鐵的重要客戶,對外表明已經在組裝車型中使用了神戶鋼鐵進行了數據造假的零部件。最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已被數據造假的零部件,被證實很有可能應用在波音飛機上。

在不少中國車主的傳統印象中,日系車的價格雖然略貴一些,但產品品質非常靠得住,畢竟這都是日企十分信奉的“工匠精神”的產物。可如今一則則丑聞,卻不得不讓中國車主擔心日系車的安全。而事實也證明,日系車的安全性能確實不是大家想象中那般出色。

前不久,有博主對藍圖夢想家和豐田埃爾法(參數|詢價)做了碰撞測試。通過視頻可以看到,兩車相撞時埃爾法的表現不堪一擊。與前面提到的微博大V所指出的一樣,日系車完全就是薄片車!

從后續的拆解中也可以看到,埃爾法的鋼材強度也比藍圖夢想家差了不少,有些區域單薄的像鐵皮一樣。看到這個視頻,開豐田埃爾法的車主想必會不寒而栗。

若是對此前日系車造假的新聞有所關注,可以看到這些車企在后續的調查和處理上都十分嚴謹。他們不會想方設法逃避責任,并且態度誠懇地向大眾公開道歉。

事后再發表“雖然我們做錯了,但我們也做出了及時補救”的相關言論。事情到此,一次造假風波再次平息。而這些車企也將此事拋出腦后,然后又是循而往復地造假、道歉、再造假、再道歉。

每每發生這樣的事,中國車主都會感慨一番。開始時大家都會選擇諒解,但多次犯錯卻不改正,也讓不少中國車主對這些日系車寒了心。更何況,這幾年我國的自主品牌也在蒸蒸日上地發展,推出了不少兼具性價比和強悍實力的車型。

一則則丑聞和一款款優質自主品牌自造車型的對比,也讓車主們也不由開始思考:安全可靠已成為過去,國產車實力不凡,日系車究竟還值得選擇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