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一家品牌向大眾消費級電動車市場發起進攻。
東風汽車官方消息,他們即將推出名為東風納米的全新品牌,專攻小型純電動車市場。
(相關資料圖)
據悉,東風納米已于今年2月份開始獨立運營,旗下車型將采用全新的電動平臺,并且計劃在下半年正式發布。在今年3月召開的伙伴大會上,東風汽車董事長楊彥鼎表示,東風納米計劃每年推出1-2兩款新車型,公司的銷量目標是在2025年突破40萬輛。而新品牌的首款車型BOX已經于去年7月上市,售價區間為4.87萬-7.47萬元。
毫無疑問,東風納米的出現,填補了東風品牌在小型電動車領域的布局空白。無論是從后續計劃的制定上,還是首款車型的定價來看,都能看出東風對于這個細分市場的志在必得。
那么話又說回來,小型電動車市場究竟有什么魔力,引得如此多的車企紛紛投入這個戰場呢?答案就是,因為小型電車有市場,為了分得一塊蛋糕,車企們就需要推出符合需求產品。
而這背后,也進一步反映出時下中國汽車市場的大眾級消費需求發生了改變,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消費升級。
若是放在前幾年,當提到用于通勤、代步的純電動小車時,大概也就五菱宏光(參數|詢價)MINI EV、長安奔奔E-Star(參數|詢價)、寶駿KiWi EV(參數|詢價)等幾款微型車可以選擇。可是,現在多加幾萬塊錢就能買到如比亞迪海豚(參數|詢價)、比亞迪海鷗、五菱繽果之類小型電動車,也可以稱得上是微型電動車的升級版:車身尺寸升級、空間舒適度提高、安全性更好、續航里程更長、配置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元化。
對于中國大眾消費者而言,兩種級別的車型如何抉擇,關鍵在于性價比。如果單看價格,那必然是為微型電動車更加實惠;但是結合大小、配置、續航在內的多重因素考量后,還是小型電動車更香,而且價格依舊控制在十萬元左右,吻合大眾消費的期望價格。正因如此,一部分消費被分流到小型電動車市場,進而導致微型電動車的市場被不斷擠壓也在情理之中了。
但客觀來看,想要打入這個市場并站穩腳跟,不是一件容易事,五菱、比亞迪在內的眾多品牌都在此展開了激烈競爭。只不過,想要在某一細分市場成功,要么得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要么就得擁有足夠強大的品牌力和號召力。
從整個微型電動車市場來看,五菱宏光MINI EV一上市便迅速走紅,掀起一番消費熱潮。眼瞅著宏光MINI EV賣的十分火爆,大批“搶食者”蜂擁而至,也想分一杯羹。QQ冰淇淋、長安糯玉米、北汽元寶等尺寸相近、造型風格相似度高的車型接連上市,然而卻都賣不過宏光MINI EV。其中,混的還不錯的也就QQ冰淇淋,每月銷量在千余輛左右,但與月銷量基本一直保持在五位數的宏光MINI EV便不能比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宏光MINI EV把握了這一細分市場的潛力,搶占了市場先機得到的結果。
好巧不巧,東風納米S31即將切入的市場上,比亞迪了的品牌力非常強悍。無論是海鷗還是海豚,只要頭上頂著比亞迪的名字,有比亞迪的品牌力為支撐,賣的就不會差。在今年6月份銷量前三甲中,銷量冠軍比亞迪海豚賣了2.64萬輛,第二名的海鷗賣了1.66萬輛,第三名五菱繽果賣了1.22萬輛,這三款車都是出自國內車市有著極高的認知度和影響力的品牌。反觀江淮釔為3,其實價格和產品力都不輸上述三款車型,然而上市兩個月銷量卻只有348輛和1061輛。相比之下,釔為3的弱勢之處就在于品牌力不足。
當然,消費者選擇大品牌無可厚非,無論是思及品牌的信任度高低,還是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不管出于何種考量都是很合情合理的選擇。而這,便是當下中國車市的消費現狀,也是所有車企都應當看到的事實。
寫在最后:
宏光MINI EV也好,比亞迪海豚也罷,它們都引領了一個細分市場的消費熱潮。也正因此,同級市場中涌現出來很多的競爭者。
但是,從此前與五菱宏光MINI EV競爭的一眾車型的結局來看,當缺少絕對強大的品牌力和獨有的過硬的技術時,這些競品便很難脫穎而出。畢竟,無論是誰都難以逃脫產品同質化的規律。
那么,當我們在回過頭看東風納米的問世,或許它的結局早已在隱隱之中被決定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