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發布消息稱,“大眾汽車及奧迪品牌分別與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達成戰略合作?!?/p>
公告指出,“兩項合作均將聯合開發專屬中國市場的電動智能網聯汽車(ICV),新增車型將補充現有產品組合,同時在快速增長的中國電動出行市場開拓更多細分及客戶群體?!?/p>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其中,大眾汽車集團表示將向小鵬汽車增資約7億美元,以每ADS 15美元的價格,在交易完成后持有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
基于此,業內有觀點認為,大眾與小鵬的合作有利于雙方在美股市場的股價上漲。對方表示,“大眾是購買了小鵬的股權,而不是在工廠、研發等方面的投資,而股權比例也沒有達到5%的值,能夠在美股市場進退自如?!?/p>
不過招商國際研究部白毅陽對青橙汽車表示,“4.99%沒有特別的含義,最多是減持時不需要公告?!彼€認為,“估值應該是按照二級股票交易價格做的參考,沒有顯著地折價溢價,應該算是公允的?!?/p>
【大眾轉型的“降本增效”】
眾所周知,基于“雙碳戰略”及相關政策紅利等因素,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并使得中國汽車產業走在了世界前列。在這一背景下,不少車企均發出了類似于“電氣化應該從中國走向世界”的聲音。
然而,相對于中國市場的電氣化熱潮,作為大眾汽車本土的歐洲乃至德國,卻面臨著諸多阻礙。
盡管在2015年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乃至之后的幾年時間里,德國一直是碳中和與禁燃令(2021年由歐盟提出)的支持方,但從2022年起,以德國為代表的多個國家提出了反對聲音,這類國家主要為汽車強國及汽車工業密切相關國。
就在不久前,歐盟禁燃相關法案妥協,對最初“完全不允許銷售內燃機新車”的方案做出修改,現行允許“2035年之后汽車制造商銷售燃油車型,但必須使用氣候中和燃料?!碑斎?,即便是如此,爭議仍然頗大。
不僅如此,大眾汽車集團本身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尤其是電氣化時代的核心要素——智能化方面。據了解,集團旗下軟件子公司CARIAD由于產品的各種故障、缺陷以及漏洞等問題導致了嚴重的經營虧損。
大眾內部將軟件問題稱為“絕對的災難”,也有消息稱該問題主要源自于“對外包軟件提供商的依賴”。同時,在軟件問題影響下,衍生出了包括但不限于ID.3(參數|詢價)延期交付等情形。
就中國市場來看,雖然大眾已引入ID.3、ID.4、ID.6以及ID.7等諸多純電產品,但從市場銷量表現而言,與自主品牌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顯然,對于長期以來均處于在華燃油車合資市場領先地位的大眾汽車而言,其不會甘于人后,也正試圖通過多種手段來加快轉型速度。
對此,汽車分析師鐘師表示,“從大眾牽手小鵬事例看,大眾著重點在于爭搶新產品的上市速度和控制產品研發和生產成本,因為大眾在華必須形成一個很有規模的電動化產品矩陣,全靠引進德國研發的車型來鋪,在時間速度上和成本控制上來不及,因此可以在個別車型上采取靈活、開放的策略來彌補?!?/p>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上半年降價潮的影響下,大眾方面也一度發布有關旗下包括ID.3在內的多款產品的優惠策略,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業績。但這也引發了其本土用戶的詬病——據悉,或受在華本土化成本優勢的影響,該車中國市場約為1.5萬歐元,而德國售價為4萬歐元起。
【小鵬汽車喜迎“及時雨”】
就國內造車新勢力的發展情況來看,優勝劣汰的競爭態勢愈發顯著,過去受政策影響而紛至沓來的各家車企,在紅利消退、自主/合資加快轉型的背景下,傾倒者不可勝數。而如今,仍能表現出相對健康運營情況的新勢力屈指可數。
需要指出的是,事實上,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里,“蔚小理”一直被視為是新勢力的第一梯隊,位居市場頭部地位。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持續加劇,三者的業績分化也顯得愈發明顯——就最新數據,理想以半年13.91萬輛的成績高居榜首,同比增長130.30%;蔚來同比略增,而小鵬則處于“失速”的狀態,亟待翻盤。
相比于大眾能夠依靠小鵬汽車來加快品牌本土化電動轉型,小鵬汽車得到大眾的入股則在運營上變得更加穩固。這不僅令小鵬汽車得到了源自大眾這一老牌車企的背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其在資金儲備等方面的不足——無疑,在這個“燒錢造車”的時代,這是一場值得稱道的“及時雨”。
有分析認為,之所以大眾選擇了小鵬,而不是理想或者蔚來,是因為小鵬之于大眾更為合適,“蔚來的成本太高了,雖然平臺符合大眾方面的要求,但是可能很難拿出來成本較低的車型;理想就那一款車,沒有什么平臺可以做(注:不少觀點認為理想的‘套娃造車’等同于一車多賣)?!?/p>
毋庸置疑,在這一場雙贏的合作中,大眾汽車與小鵬汽車可謂是可取所需,也各有所得。在這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愈發激烈的時代里,大眾能否加快轉型、復刻自己在中國燃油車的王者地位,而小鵬又能否打好翻身之仗,均將交由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