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國內汽車圈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價格戰”還沒結束,“輿論戰”又開始興起了。何為“輿論戰”?利用輿論攻擊競爭對手,從而提升自身銷量,包括但不限于車主舉報投訴、媒體集中長期負面報道等等,以往車企都會選擇息事寧人,但是特斯拉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對簿公堂。
特斯拉對于網絡流傳的各種消息,凡是造成較大影響的,基本上都選擇了直接上訴。據統計,特斯拉目前還未嘗敗績,頗有“南山必勝客”的風范。于是乎,國內各大車企也紛紛組建自己的“法務部”,開啟了反擊。比如前段時間,蔚來汽車就公布了一則聲明,此前上訴賬號“車事紀”一審判決勝訴,對方需要公開道歉并向蔚來賠付30萬元。30萬元對于蔚來汽車并不算什么,但是勝訴的意義較為深遠。在蔚來法務部的微博中,還有關于“小牛說車”的訴訟聲明。
近期比亞迪和長城兩家車企法務部的聲明或許更有看點,畢竟這兩家車企的體量和影響力都很大。比亞迪上訴的是名為“龍豬-集車”的賬號,除了要求刪除相關侵權言論、公開道歉并賠償500萬元,數目不小。而長城則是一口氣舉報了6個賬號持有人,索賠金額200萬-500萬不等,這要是全部勝訴,長城今年的財報都能更好看一些了。除此之外,長城早就設立了“千萬懸賞”,征集網絡上有關長城汽車的惡意輿論攻擊以及謠言等等。更有意思的是,這兩家車企選擇訴訟的賬號持有人,在日常輿論站隊方面,都是對方陣營。所以這一系列上訴被認為是兩家車企背后的博弈。
其實車企之間的競爭演變到今天的局面是遲早的事,市場體量不會無限制的增長,會逐漸從增量市場過渡存量市場。一些車企增長的快,勢必會影響到另一部分車企的生存。為什么“價格戰”會愈演愈烈?無非就是不降價賣不動車,沒有銷量就沒有收入。那如果“價格戰”也打不贏排在前面的龍頭企業,那就只能選擇其他出路,比如“輿論戰”?!拜浾搼稹逼鋵嵰恢倍即嬖?,只不過以前是不痛不癢的“口水仗”,三五幾天,可能大家就忘了這回事,但現在上升到法律層面,就需要真金白銀來支撐了,影響也更為廣泛。無論官司是輸是贏,對于車企而言,都是有益的。贏的話,可以消滅掉抹黑自己的輿論發起人,還能獲得一筆可觀的經濟賠償;哪怕輸了,也可以用證據不足之類的理由一筆帶過,但是品牌的知名度絕對得到了更多的曝光,換言之,相當于花錢上法庭打了個廣告,這一點,對于那些造車新勢力而言穩賺不賠。
寫在最后
對于公堂之上的車企“輿論戰”,個人持保留態度。雖然這樣的做法能夠震懾一部分人放棄造謠生事,凈化車圈輿論環境;但是也有可能會因為迫于被起訴的壓力,越來越多的人不敢說真話,如此一來,車企真正存在的問題誰來曝光?消費者的利益誰來維護?(文/阿豪)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