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出海迎來新課題,合資品牌如何詮釋“中國造,全球銷”?

  • 發表于: 2023-08-07 10:54:42 來源:愛卡汽車網

在中國品牌左手新能源、右手出海的大背景下,未趕上中國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列車的主流合資品牌難免失意。

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市場份額躍升至創歷史的超50%,此長彼消,主流合資品牌市場份額也進一步下滑。乘聯會數據顯示,6月合資品牌零售66萬輛,同比下降19%。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額21.1%,同比下降1.6%;日系品牌份額17.8%,同比下降3.7%;美系品牌份額9.2%,同比下降0.9%。

在華風光不再,如何破局也成為擺在主流合資品牌面前的重要課題。目前來看,一方面,以南北大眾為首,合資品牌開始加速電動化布局。今年上半年以來,合資品牌喊出“油電同價”的口號,致力于擊穿細分市場價值底線,試圖以更有競爭力的價格,重新定義新能源產品價格體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另一方面,包括起亞、本田、豐田等在內,多家車企也致力于將中國打造為全球工廠,帶來“中國造,全球銷”的嶄新局面。數據顯示,今年6月,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量為4.7萬輛,同比增長55%。將中國作為返銷生產基地,已成為越來越多跨國車企的選擇。

有分析指出,把研發中心、智能工廠設在中國,并把中國創新方案輸出到全球,正成為跨國車企的發展方向。新汽車時代,中國汽車產業也打破了過去近百年間跨國車企打造的技術“護城河”,由“市場換技術”轉變為向全球輸出。

反向出口熱,合資車企加速布局

“中國擁有著完整且成熟的汽車產業供應鏈,汽車生產制造的成本相對較低,效率很高,且能保障高質量的產品品質。加之諸如摩比斯等一些供應鏈合作伙伴也落戶中國,這讓起亞在中國工廠的生產更具優勢。”在被問及中國市場在起亞全球戰略中的地位時,起亞中國COO楊洪海做了如上解答。

據了解,在起亞的全球戰略中,江蘇鹽城工廠將被建設成為起亞全球出口基地,計劃到2026年,年出口規模提升至20萬輛以上。今年以來,隨著品牌全面向電動化轉型,起亞也致力于加大電動車的生產制造。其中,起亞為中國用戶打造的純電車型EV5也將出口海外市場。

除起亞外,本田在華合資品牌也在加速出海。以東風本田為例,今年5月,東風汽車宣布,東風本田新能源汽車于正式出口歐洲,主要涉及CR-V(參數|詢價)(混動和插電式混動)和e:NS1(參數|詢價)(純電動)兩款車型。

據悉,首批出口CR-V車型300輛,由上海運往歐洲,到達比利時澤布呂赫港口之后,將陸續運送至英國、愛爾蘭、冰島、希臘、葡萄牙等二十幾個國家。東風汽車表示,東風本田整車跨出國門走向海外,將是品牌海外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與此同時,在中國市場逐漸喪失話語權的法系品牌,也正在謀劃二次揚帆。2021年上市的東風雪鐵龍凡爾賽C5 X是雪鐵龍“中國造,全球銷”的旗艦車型。據悉,該車由神龍成都工廠打造,目前已經在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上市,2022年凡爾賽C5 X在歐洲、日本等海外市場銷量達1.8萬輛。

除此之外,豐田也在強化智能化、電動化技術的本土研發。

據悉,豐田在華最大研發基地“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從8月1日起更名為“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包括一汽豐田、廣汽豐田以及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在內,豐田在華三家合資公司的研發中心的工程師,都將加入到IEM by TOYOTA主導的研發項目中。

豐田汽車指出,通過以IEM by TOYOTA為核心的本土研發,開發并提供新產品的同時,豐田希望借著在中國的研發成果和所學經驗,能夠反哺全球市場。

打造全球汽車工廠,擦亮“中國制造”名牌

在車企加速布局的同時,中國也正由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轉型中的中國品牌以及跨國車企的重要出口基地。在這當中,新能源汽車也成為急先鋒。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全年出口311萬輛,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今年上半年,汽車出口量達到214萬輛,同比增長75.7%。汽車出口量的不斷提升,離不開新能源市場的貢獻。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為53.4萬輛,同比增長1.6倍。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出口的高速增長并不僅僅是量的飛躍,出口汽車產品均價也從1萬美元發展到超2萬美元,目的地則從東南亞等地區拓展至歐洲發達國家,“中國制造”的名牌也被進一步擦亮。

“盡管中國制造商在歐洲銷售越來越多的純電動汽車,但歐洲和美國制造商正越來越多地將其純電動汽車生產轉移到中國。”普華永道研究報告指出,到2025年,中國制造的汽車在歐洲的銷量可能高達80萬輛,而且大部分是純電動汽車。

目前來看,中國市場的潛力也引發了車企的競相布局。其中,已在中國市場收獲巨大紅利的特斯拉,將在中國建立第二座超級工廠,規劃生產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Megapack,初期規劃年產商用儲能電池可達1萬輛。

據悉,作為特斯拉全球主要的出口中心,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車型熱銷亞太和歐洲等海外地區。而在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等國,中國制造的特斯拉車型更是接連問鼎單車暢銷榜首位。

除特斯拉外,寶馬集團在沈陽的第三座整車工廠華晨寶馬里達工廠也正式開業;計劃投資額超300億元的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也在長春開工……

可以看出,從引入到輸出,中國技術反哺全球,“中國智造”的名片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跨國車企追逐。正如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所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擁有世界領先的智能汽車技術研發沃土和新能源汽車消費環境,中國市場在全球新能源產業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引領作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