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公安部、海關總署在日前召開的二手車出口專題會議上,正式啟動了二手車出口工作。首批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的地區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臺州)、山東(濟寧)、廣東、四川(成都)、陜西(西安)、青島、廈門等10個省市。
對于處在寒冬的國內車市,二手車出口更像一把柴火,為寒冬增添暖意。“二手車出口給存量市場添了一個新出口,雖然國內已經全面取消了限遷政策,但經濟發達的省份仍對二手車遷入有所限制,導致流通不順暢。”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二手車出口有助于盤活二手車流通,對國內市場起到積極作用。
不過,出口業務能為二手車市場燃起這把火嗎?
“殺”入一片藍海
當前,車市下行壓力依舊嚴峻,開放出口可以加快二手車流通,提升置換速度從而拉動新車消費。
不過,此時啟動二手車出口業務,并非只為“救市”,更多是因“水到渠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二手車出口的呼聲日漸高漲,相關部門從去年開始調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二手車市場,并著手研究相關配套政策和法規。
在羅磊看來,啟動二手車出口業務有市場因素驅動,但主要還是時機已經到來。再加上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了30年,產品質量越來越穩定,“走出去”的信心也日益增強。
數據顯示,全球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汽車需求巨大,需求額可達千億美元,其中對二手車進口市場需求占比為60%-80%。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千人汽車保有量較低、對高性價比二手車需求旺盛。
商務部強調,“開展二手車出口是深化‘一帶一路’合作、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無疑是我國二手車出口的重要潛在市場。
在供給端,中國的汽車保有量龐大,并且二手車“物美價廉”。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2018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為1382萬輛,不及新車銷量(2808萬輛)的一半,如按發達國家二手車交易量是新車銷量的兩倍,二手車出口是交易量的10%以上測算,我國二手車出口發展潛力很大。
“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價格便宜是我們明顯的優勢,尤其是國內國二、國三排放的汽車。”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我國環保標準升級很快,已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導致很多產品被淘汰,那些不符合當前環保要求的車輛,通過出口,價值得以重新評估。
目前,上海、廣州、河南等約13個省份相繼宣布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這被認為是全球控制汽車污染物排放最嚴格的標準之一。相比之下,目標出口國對環保要求并非如此嚴格,大量不符合國內標準的車輛,對于他們來說,仍然具有較大吸引力。
“如果放開二手車出口,按照每年出口100萬輛,均價6萬元/輛計算,將實現600億出口額。同時,二手車出口貿易還將帶動汽車零部件、維修服務出口,持續增加貿易總額。”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會長李響曾表示。
短期未必見成效
盡管二手車出口前景廣闊,但大量出口并非易事。
一位合資車企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公司雖然已經涉足二手車業務,但目前還沒有出口計劃。他稱,推進二手車出口,在目標國的準入標準、政策導向、檢測標準、定價機制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難點。
記者了解到,目前二手車出口業務亟待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國家規定出口商品需要生產廠家出具許可證,但二手車幾經流轉,廠商很難出具認證。另外在車輛登記方面,現在我們只有注冊、轉移、報廢登記,但是還沒有注銷登記;海關如何認定出口行為是合法合規的。如果在海外市場發生糾紛如何處理,這都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來支持。”羅磊告訴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占據存量市場大半壁江山的合資品牌二手車的出口生意或許更加艱難。記者了解到,合資品牌二手車要想出口,需要得到外方的認可。如,上汽大眾的二手車出口,需要獲得德方認可和批準。崔東樹告訴記者:“合資品牌出口比較復雜,可能會受到知識產權、配件等方面的限制,目前還屬于短板,而自主品牌束縛較小。”
目前,自主品牌新車在海外市場已有一定規模。像上汽、吉利、長城在海外市場已經建立了銷售、售后服務網點。在崔東樹看來,這些配套供應可以促進自主品牌二手車在國外“用得起來、修得了”,樹立良好的口碑,與新車銷售形成互補。
與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二手車出口還是新生事物,面臨困難在所難免。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二手車交易量700萬輛,其中出口占比約20%。據了解,日本擁有一個專門做二手車出口的協會,對行業進行管理,二手車的制度建設也比較完善,在完成檢驗、辦理各種手續、海關申報、適應目標國家法律、如何幫助解決海外市場糾紛等方面經驗豐富。
羅磊透露,流通協會也將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考慮成立相應的專門協會助力二手車“走出去”。
“我國二手車出口,短期內還處于探索階段,3-5年才能逐步形成完整的體系,在國外與自主品牌新車協調銷售,形成梯度供給,應該會有較大的市場。未來,二手車市場規模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都是有可能的。”崔東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