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5月銷量同比下降12.5%

  • 發表于: 2019-06-13 15:20:52 來源:網易汽車

在經歷了連續12個月的銷量下滑后,中國車市依舊沒有出現好轉跡象,汽車市場壓力重重,各大汽車廠商也只能在“寒冬”中艱難前行。

6月11日,乘聯會發布了5月全國乘用車銷量數據。5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零售為158.2萬輛,同比下降12.5%,相對于今年1-4月累計同比-11.9%降幅基本持平,同比降幅較上月收窄。

雖然同比依舊下降,但5月狹義乘用車零售環比4月增長4.8%,為歷年5月的環比表現最強的一個月,且是在5月初休假4天的基礎上取得的改善。這主要是5月的各地車展集中爆發,配合國五清庫,終端價格沒有底線,導致零售環比上漲。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稱,近兩個月國六標準實施的消息仍逐步落地,部分地區政府的正式文件公開時間距7月實施僅有不足50天的時間。因為擔心無法消化國五庫存,廠商促銷力度空前加大,尤其是供應商伙伴、企業員工購、經銷商員工購、親友購、老客戶營銷等都出現深度折扣,因此,消費者目前購車最劃算。

與此同時,國六區域清庫力度加大的同時,各主機廠為盡可能完成企業年度目標,部分品牌增加了國五車型在國五區域的批車計劃,部分國五區域的國五車型的激勵政策甚至高于國六區域,使得渠道價格逐步混亂。

而區域價格差異帶來跨區流動復雜,終端區域市場秩序復雜,因此,目前也是經銷商最困難的時候。

豪華車及新能源市場銷量增長

具體到車型來看,5月轎車銷量為80.5萬輛,同比下滑13.2%,環比增長5.1%。

5月SUV銷量為66.94萬輛,同比下滑9.6%,環比增長4.2%,車市需求相對均衡性低迷。

可以看到,轎車仍然在整個車市銷量中起到“銷量擔當”的地位。

5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9.4%,主流合資品牌零售下降5.2%,自主品牌零售下降26.5%。由于豪華車的歐六優勢和需求較強,豪華品牌引領消費升級表現很好。

“隨著國際貿易的不穩定性近期加大,本土化生產將是未來的合理趨勢。近期的美國林肯、特斯拉的國產化信息都是很好的堅定看好和發展中國市場的決心。而中國長城汽車在俄羅斯設廠也是中國車企強化海外戰略的充分體現。”

5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批發實現9.7萬臺的良好銷量水平,環比4月增長5.8%,同比增長5.4%。這是新能源乘用車逐步擺脫政策依賴的較好體現。今年1-5月的全國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44.2萬臺,同比增長58.0%。

崔東樹表示,由于近期新能源新車的推出較多,續航里程、外觀設計、配置提升等進步明顯,推動補貼過渡期的較好增量。

其中,5月純電動乘用車的A級車增量最強,占比達到純電動乘用車的57%。插混細分市場逐步覆蓋到A0級和MPV等細分市場,比亞迪、吉利等插混市場快速布局,合資車企逐步成為插混市場的核心主力。

呼吁國六實施增加3個月緩沖期

今年5月,全國多地汽車銷售行業協會集體呼吁車企停供非“國六”車型,為經銷商減壓。對此,崔東樹呼吁,應該給國六實施留出3個月的庫存消化期。

“目前很多地方實施國六標準的進度比較激進,從政府正式公布政策到實施的時間遠不足3個月以上的時間,沒有給經銷商庫存車型安排合理的上牌周期。這樣的做法使得經銷商合理利益缺失,導致部分經銷商庫存難以消化。”

在崔東樹看來,歷年4-6月的銷量都是逐步走低的特征,今年的國六實施更引起消費者觀望,疊加消費者購車能力和信心下降,導致部分經銷商庫存消化更為艱難。

尤其是自主品牌經銷商歷經2018年以來的銷量持續走低,促銷幅度持續加大,1年多來經銷商依靠新車銷售基本沒有賺錢的月份,不斷失血的資金鏈壓力巨大,抗風險能力很差。因此,一旦國六標準正式實施,會使得部分經銷商虧損嚴重,可能會導致資金鏈斷裂等營銷體系受損的影響。

“如果經銷商現有庫存能延期到9月底前上牌,則經營壓力大幅減輕,尤其是7月的國六車型市場價格恢復穩定,總體市場價格回升,加上金九銀十帶來的終端市場的季節性爬坡,國五庫存車也會更容易清理。”

崔東樹坦言,設定3個月的緩沖政策對經銷商的支持特別大,尤其是在經銷商的短期經營質量改善上有了喘息之機,也是與國家政策中在新時代要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不謀而合的。

總結:

對于6月車市,崔東樹稱,“6月車市將進入處于調整期”。目前部分車型尚未推出國六產品,形成個別地區的短期斷銷問題,加上目前市場終端價格的不穩定,對消費者的消費判斷和消費決策產生一定困擾,一部分潛在消費者變得更加謹慎,這些都會影響6月的產銷節奏,也會對7-8月的市場競爭格局變化產生影響。

關鍵詞: 銷量 下降 乘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