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有多火?上汽集團副總裁兼CFO衛勇提到了一組數據,2019年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出貨量達5110萬輛,與2018年相比增長45.4%。IDC預計,未來5年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的年出貨量復合增長率為16.8%,增長空間巨大。
可當下的智能網聯汽車只是初級階段,可以說是“偽智能網聯汽車”,無外乎車機互聯應用更花哨些,自動駕駛也僅為一項輔助功能而已。真正的智能網聯汽車既要有無人駕駛的功能,又要有如智能手機與電腦般在網絡世界里翱翔的自由。
如何才能實現真正的智能網聯汽車呢?當下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不斷加碼車聯網領域,卻又各自樹立了一道車載互聯應用軟件的“屏障”,三家非常優質的互聯網生態資源互不相容,導致一些不夠強大的車聯網行業操作系統平臺被裹挾站隊,整車企業也是如此。
一些有遠見的車聯網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中科創達執行總裁武文光表示,我們希望把各方連接起來,能夠逐漸形成一個標準。當行業有了標準,各家操作系統不再封閉,允許所有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共融共生,新的產業投資機會就會擺在眼前。
與此同時,正如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王俠會長所說,車聯網最本質的特征就是開放和互通,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一網通天下,而不是網網各通。再由政府部門主導政策法規、交通配套設施、普及群眾認知等手段,真正的智能網聯汽車時代還會遠嗎?
但如何才能把握住智能網聯汽車的投資機會呢?首先要有前瞻性的眼光,能夠解決真實場景的難點,比如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對停車難問題的解決;其次要有大格局,別人不做、暫時不賺錢的事,不代表沒有商業價值,比如底層車載操作系統。
但無論何種技術路線、商業模式、投資機會,企業最終都要考慮如何活下來,既要做先驅,也要做“摘果實者”,既要立足當下,也要放遠未來。
如何實現呢?企業在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過程中不要放過任何一個令企業做大的機會,也不要放過任何一個令外界了解企業的機會,《證券日報》此次主辦的“2020汽車資本論壇”,就是希望架起產業界與資本界之間的橋梁,讓投資人了解產業,讓智能網聯企業獲得更多的融資機會,讓中國智能網聯汽車企業成為全球翹楚!(王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