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莊國投在錯失投資蔚來之后,有了最新的進展。
12月2日,有媒體報道稱,極星汽車已和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亦莊國投”)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極星中國總部和極星汽車全國旗艦展廳也將落戶北京亦莊。
亦莊國投再出手
從天眼查搜索亦莊國投發現,其100%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審計局控股,如今這家企業已經轉型為亦莊開發區招商引資的主平臺。截至目前,公司資產總額超554億元,所有者權益總額超419億元。
眾所周知,在亦莊國投之后,蔚來由江淮汽車牽線合肥國資委,最終落戶合肥。也就是說,亦莊國投與安徽國資委扮演著類似的角色,即為當地政府招商引資。而值得一提的是,亦莊國投和安徽國資委有多個共同投資企業,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京東方。
當前蔚來持續向好的現狀,和超高的市值背后離不開安徽國資委的大力支持。從這一角度出發,極星的成功與否,除了自身建設,尋求資本的幫助也極其重要。
自2017年以來,位于亦莊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就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重要發力點,甚至在2019年7月,還宣布“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
眼看安徽國資委將把安徽打造成新能源汽車產業城,所以,如何尋找下一個蔚來汽車,正是亦莊國投破局的關鍵所在。
目前,北京亦莊已引進北汽新能源前來建廠。今年4月,北汽藍谷發布上市公告稱,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北汽新能源在北京亦莊正式投入建設新能源汽車高端智能生態工廠。
顯然,一個北汽新能源對城市戰略發展而言略顯單薄,而這時引入極星汽車,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極星與亦莊國投簽署合作后,有推測認為,極星汽車或將采取此前蔚來與亦莊國投接近達成的合作模式,即在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新實體“極星中國”,并向這一實體注入特定業務和資產。
有專家認為,極星落戶北京亦莊“一舉多得”。當地有較好的汽車產業基礎,政策支持力度較大,還有機會獲得亦莊國投的注資,同時該品牌面向的消費者也主要來自一二線城市。“極星是吉利體系中專門從事‘新四化’研究、制造、銷售和服務的品牌,是吉利對于未來的一種創新與突破,吉利不會容許其不溫不火的發展下去。”
極星背靠吉利、沃爾沃
作為沃爾沃欽定的純電車企,極星自然少不了吉利的資源傾斜。今年3月,吉利和沃爾沃合資成立電動汽車品牌“極星”,吉利還為極星在成都和臺州分別設立了生產基地。按照吉利的說法,極星汽車將是“總部位于瑞典哥德堡、研發在瑞典和英國、生產制造在中國、產品面向全球市場的高端品牌”。
李書福曾講過,極星是造車新勢力,但又是背靠吉利與沃爾沃兩家傳統車企的造車新勢力。這句話表明,極星背后有強大的技術與資本支持,可以放手大干。客觀的講,在吉利控股集團和沃爾沃汽車的共同努力下,極星相比其它造車新企業,在研發設計、技術儲備、生產制造等方面具有很多優勢。
此外,日前沃爾沃的一段官宣也值得深思。據海外媒體透露,沃爾沃或在未來10年內轉型成為純電動汽車品牌。沃爾沃并對電氣化戰略給出了三階段的規劃,根據該規劃,其第一階段(2020年):預計在全球范圍內電動車銷量將占總銷量的20%;第二階段(2025年):沃爾沃希望純電動車的銷量將占總銷量的一半以上;第三階段(2030年):沃爾沃將只銷售電動車。而作為子品牌的極星無疑是受益者。
公開數據顯示,從7月底開始交付至今,極星2歐洲全部銷量僅為4586輛,其中國內市場銷量只有550輛;而其市場戰略的“野心”是:兩到三年內實現年銷5萬輛的目標。
相對于造車新勢力,極星有著自己的優勢。極星汽車在產品研發和生產制造上明顯比大部分造車新勢力更加沉穩、靠譜。特斯拉成立十年才推出首款產品,蔚來ES8熬了差不多4年才實現量產交付,而獨立運營兩年多的極星汽車,已經推出了兩款量產車型。(王瑞斌 翟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