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泡沫說”還未停歇,國產新勢力的牛年第一波融資已悄然開啟。
本周二(9日),路透社發布文章稱,據知情人士透露,在美上市的中國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計劃最早于今年在港股上市,目前正在與數家銀行商討相關事項,籌資總額為50億美元。
此外,兩名知情人士透露,新勢力中,小鵬汽車同時也在考慮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在上周對路透的采訪中,小鵬汽車副董事長兼總裁顧宏地曾表示,"長期而言,像我們這樣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公司,與國內資本市場和國內投資者建立聯系是有幫助的。"
據中信證券許英博團隊2020年12月20日報告統計,僅2020年,蔚來、理想、小鵬累計融資已分別超過328億元、207億元、285億元,另據路透統計,其中自2018年以來,三家公司在美國市場融資總額已達到147億美元。
路透文章評論認為,新勢力近期加快融資的步伐,主要是為技術開發和銷售網絡擴張提供資金,以提高自己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優勢。業內預計,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較去年躍升近40%至180萬輛,是當前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之一。
香港海通國際證券集團分析師史基(ShiJi)表示,“盡管目前資金比一年前充裕得多,但電動汽車初創企業仍需要在下一代技術上大舉投資。”“如果有可能的話,在離本土市場更近的地方進行二次上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業績堅挺難擋股價持續下挫融資是否有力回天?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消息曝出前一天,小鵬汽車剛剛公布了其2020年第四季度以及年度財報,首次實現全年毛利轉正,并在電話會議上表示,預計第一季度交付量將達12500輛,收入26億人民幣,同時下半年擬推出搭載激光雷達的第三款電動車型,預計第四季度交付。
至此,新勢力2020年“成績單”全部公布完畢,根據蔚來、理想此前公布的數據,前者第四季度營收66.4億元,上一年同期28.48億元,每ADS虧損0.93元,市場預期虧損0.7元,預計第一季度交付新車20000-20500輛,營收73.8億元-75.6億元;
后者2020年第四季度營收41.5億元,市場預期37.93億元,凈利潤1.075億元。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總收入29.4億元-32.2億元,汽車交付量將在10500輛和11500輛之間,比2020年第一季度增加262.6%至297.1%。
從業績表現來看,除了蔚來虧損略高于預期外,新勢力的2020年答卷可稱為亮眼。然而,與優異的業績相反,近期新能源汽車板塊海內外皆遇冷,其中領頭羊特斯拉更是成為眾矢之的,截至周一收盤,特斯拉再跌近6%,股價較1月份的歷史高點下跌了三分之一。
美國投行Wedbush分析師DanIves在一份最新報告中表示,除了美債利率飆升外,近幾周還有三個因素也拖累了特斯拉股價:估值擔憂、電動汽車領域的全球競爭加劇、芯片短缺和中國需求“導致2021年迄今為止的疲軟”。
不過,該行認為,現在“不是恐慌的時候”,因為隨著企業消化漲勢,電動汽車股近期的疲軟將是短暫的。“在我們看來,當前在電動汽車領域看到的拋售創造了一個巨大的買入機會——可以買入中國電動汽車廠商,以及即將進入電動汽車黃金時代的領先者特斯拉。”
華福證券分析師林榮運5日報告也指出,行業基本面上,政策支持依舊,全球加碼非石化能源積極布局碳中和的背景短期不可能改變,從需求端看行業景氣度依然旺盛,短期甚至是中期基本面并沒有發生,2020年-2021年整體行業還將處于業績高速增長期,繼續看好整體新能源行業,巨震或是布局良機,靜待市場回歸理性。
需要指出的是,從特斯拉以及新勢力過去幾年的股價走勢上來看,幾次巨大波動均與其融資消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此次新勢力謀求新的融資,是否又將帶動板塊觸底反彈,也將是投資者近期關注的焦點所在。
“總在要錢”原因何在?這一領域投資或成重要變現池
除了股價以外,新勢力不斷增發的融資,是否將給公司帶來真正的競爭力,還是只是“性感的藍圖”,才是眾多投資者最為重視的關鍵。從三家公司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融資目的來看,技術投資是三家新勢力加大融資力度的最大原因所在。
蔚來方面,于去年6月、8月分別增發7200萬、8850萬ADS,融資額分別達到4.92億美元、17.3億美元,募集資金主要用于:行使公司與合肥市政府成立蔚來中國的股份回購權;用于公司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用于公司在全球市場的擴張。
理想方面,于去年12月4日增發4700萬份ADS,募資金額為13.63億美元,其中30%用于研發公司的下一代電動汽車技術,包括高壓平臺、高充放電率電池和超快充電等;20%用于研發公司下一代BEV電動平臺和未來車型;20%用于研發公司自動駕駛技術及解決方案。
小鵬方面,于去年12月7日、9日分別增發4000萬股、4800萬股ADS,募資金額達21.6億美元,其中30%用于智能電動汽車以及軟件、硬件和數據的研發技術;30%用于銷售和市場的推廣、建設超級充電網絡、拓展國際市場;20%用于智能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的潛在戰略投資。
仔細研究不難發現,自動駕駛、國際市場推廣,均成為了新勢力融資用途中的關鍵詞,這也與三者近年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加速布局節奏相互吻合。
蔚來正在加速第二代技術平臺NT2.0的開發,自研的芯片將會在2020NIODAY上公布,或將成為全球第二個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芯片的車企;小鵬XPilot3.0即將上線,售價2-3.6萬元,2021年將率先推出全球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量產智能汽車,支持NGP功能的實現;理想將在2022年新款SUV首發英偉達Orin芯片,將在自動駕駛著重發力。
光大證券倪昱婧12月18日報告指出,在電動車智能網聯化趨勢之下,電動車企的長期競爭差異性或在于軟件以及算法,預計基于軟件/算法全棧閉環的技術定位(硬件集成采用合作的方式)或為當前更適用于國內智能駕駛推進的業務模式。
具體到新勢力,FSD或驅動長期業績與估值溢價。根據整車與軟件的分部估值,倪昱婧預計按當前產品與技術路徑規劃,蔚來合理市值空間或近800億美元,小鵬汽車超過500億美元,理想汽車約低于200億美元。(何律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