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達新能源汽車新增對外投資 投資企業為永達智浦

  • 發表于: 2021-10-27 14:00:27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頭頂超高產銷增速的光環,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汽車市場當之無愧的明星。從之前的嗤之以鼻,到現在的備受關注,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也越來越高。盡管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充電焦慮、保值率焦慮還未消除,但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汽車時代以不可阻擋之勢已然來臨。對于一度談新能源汽車色變的傳統經銷商而言,如何順勢而變、尋求合作、探索創新模式,并深度布局這一市場,已成為全行業時不我待的課題。縱觀幾家頭部經銷商集團,無一不在“觸電”進行時。

蛋糕做大引群雄逐鹿

近日,上海永達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達新能源汽車”)新增一則對外投資,投資企業為上海永達智浦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投資比例為100%。

成立于2016年3月21日的永達新能源汽車,注冊資本為1億元,經營范圍包括從事新能源科技、機電科技、計算機科技、環保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等。而上海永達智浦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則在今年10月8日剛剛成立,注冊資本為50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銷售新能源汽車整車、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新能源汽車電附件等。

無獨有偶,近日有投資者詢問廣匯汽車是否在新能源汽車銷售及品牌合作方面有所動作。該公司回復表示,已經成立新能源事業部,專門運作新能源相關業務。

記者了解到,全國汽車經銷商百強集團中排名前列的廣匯、中升、永達、國機、萬幫、北汽鵬龍等均已在新能源汽車銷售及部分產業鏈環節有所布局。

日前,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在談及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汽車消費情況時表示,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創新高。1~9月生產企業新能源汽車銷量215.7萬輛,同比增長1.9倍,較2019年同期增長1.4倍,占生產企業新車銷量的11.6%。9月銷量35.7萬輛,同比增長1.5倍,再次刷新單月歷史紀錄。行業專家預測,我國有望提前實現2025年新能源汽車20%市場份額的中長期規劃目標。

據了解,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助力能源轉型,商務部已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推動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舉措。包括鼓勵引導各地通過增加號牌指標、放寬號牌申請條件等措施,減少新能源汽車購買環節的限制等,在充電、通行、停車等使用環節為新能源汽車創造更多便利。

布局新能源是當務之急

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看來,汽車經銷商確實到了積極布局新能源的時間點。從市場環境看,2018年其新車市場出現調整,銷量連續3年呈現負增長,但是與燃油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速增長。尤其今年1~9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累計漲幅接近兩倍。在這樣的高增速面前,汽車經銷商有理由重視新能源領域的相關布局。從實際情況看,國內頭部經銷商集團多數已有所行動,相對較早地參與到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中來。

即便部分新能源車企采用直營模式,但并沒有完全將傳統的汽車經銷商拒之門外,包括特斯拉、蔚來在內的新勢力品牌在售后服務方面,選擇了授權的模式,主要是與大型的經銷商集團合作為客戶提供服務。從去年開始,這些廠家開始嘗試售后直營模式,或許未來授權模式會逐漸被直營模式所替代。不過,在此過程中傳統經銷商集團的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能力得到了培養。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當前國內具備銷售和售后服務能力的4S店數量已經超過2000家。另外,在商業中心內開設的新能源汽車體驗店數量超過了1200家,覆蓋了全國150多座城市,700多個商業綜合體。顯然,經銷商已開始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渠道布局工作。

“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傳統燃油車的銷售頂峰已經到來。”郎學紅說,“未來我國新車的年銷量有望達到4000萬~4500萬輛,其中燃油車的銷量峰值大約在2800萬輛左右。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燃油車會經歷一個過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會不斷提升,逐漸取代傳統燃油車,因此汽車經銷商布局新能源市場是當務之急。”

郎學紅指出,對于大型經銷商集團而言,布局新能源市場會有更多選擇,比如在產業鏈上游投資造車新勢力企業,或者是在產業鏈下游延伸到充電樁的研發、生產、運營以及換電站的周邊服務中。但是對于中小經銷商集團,受制于資源和規模,比較穩妥的方式是更多地參與到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和售后服務中去。另外,在轉型新能源汽車的過程中,一定會對傳統經銷商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別是數字化運營能力、客戶運營和客戶服務能力都要不斷提升。

轉變思維重構業務

北京卓思天成數據咨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數據官常樂貴直言,僅僅擁抱還不夠,現在已經到了汽車經銷商進行業務轉型、“投身”新能源汽車的關鍵節點。從產品屬性看,畢竟新能源汽車還是汽車,在其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仍然離不開服務,因此經銷商有著廣泛的參與機會。

從銷售端看,經銷商需要從分銷模式下的“銷售店”向直營模式下的“體驗中心”轉型。雖然部分新能源品牌已開始進行直營模式的試點,但它們仍然要依賴覆蓋廣泛、值得信賴的經銷商伙伴完成產品的體驗、交付及后續服務。

從售后端看,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網聯化程度不斷提升,同時也意味著出現電子故障的可能性也會增多。以蘋果手機iPhone為例,即便已迭代到第十三代,軟硬件故障依舊無法規避。汽車經銷商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是“修機器”模式,到了新能源時代可能會切換為“修手機”模式。

常樂貴指出,經銷商過去主要依靠車企給予的產品、返利、售后技術支持、零配件等資源來盈利,一系列業務流程都以完成廠家考核而設置的,并非健康的商業模式。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產品的升級迭代將導致模式的變革,倒逼傳統經銷商必須讓自己的業務流程更高效、更透明,消費體驗更佳。經銷商需要從“品牌授權專營”的模式思維,轉變到以用戶為中心的思維模式上,提升自身連接消費者的能力,也就是運營用戶的能力,根據新能源產品特性和消費習慣變化重構自身的業務和流程,依托數字化技術和平臺,實現自身的業務轉型。(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