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上海車展的電動車數量實在是太多,新車組的同事都忙得不可開交。不過我們也由此有一個好奇的想法,電動車的底盤有啥不一樣的呢?正好借助車展的機會,我們找到了兩款暢銷的緊湊級轎車的電動版,看看電動車的底盤。
前懸掛:家常的麥弗遜結構
■
麥弗遜結構在家用車上非常常見,這兩款電動車也不例外。不過通常說來,電動版本自重更大,所用的彈簧和減振器也更“下本”,一般底盤行駛質感會好于同平臺的燃油車。
■ 后懸掛:多連桿結構
燃油版都是扭力梁,電動版升級了
逸動和朗逸燃油版的后懸架都是扭力梁,而電動版都升級為多連桿結構,當然這樣的改變并不是為了運動性,只是能控制單側跳動,提供更好的舒適性表現罷了。
逸動電動/燃油版后懸架:
朗逸電動/燃油版后懸架:
■ 電池包:逸動用料更好,朗逸處理更佳
逸動EV動力電池包容量為52.56千瓦時,采用鋁合金電池托盤,無論是安裝,還是安全(防碰撞、穿刺)都有自己的優勢——實際上很多初始設計就以電動為取向的車型也采用單獨的鋁合金電池托盤。
朗逸電動版(e-LAVIDA)動力電池包容量并未公布,但參照寶來電動版的37.2千瓦時,朗逸的電池包容量和尺寸都要比逸動小一些。朗逸電動版的電池包覆蓋了一些蓋板,有利于降噪和客服砂石擊打,細節處理比較到位。
■ 其他細節:
在底盤防護和細節處理方面,兩款車都做得不錯,整體覆蓋了大面積的護板,也做了多處擾流處理,也要比同平臺的燃油車更到位一些。
結語:總體上來說,逸動和朗逸的底盤無論是懸架結構還是細節處理,都要比燃油版有所提升。盡管懸掛結構非常近似,但是動態表現還是需要實際的體驗,并不能因結構而定。隨后我們還會帶來其他電動車的底盤解讀,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