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易車網易車(NYSE:BITA)稱,已收到騰訊控股和Hammer Capital(黑馬資本)初步不具約束力的要約,兩者將組成買方團,擬以每股ADS16美元,交易總價略低于12億美元現金收購其尚未持有的易車網流通股票。該要約已經得到了最大股東方京東以及創始人李斌的同意。
《每日財報》注意到,每股ADS16美元比易車網過去30日成交溢價30.6%,比周四價格高出16.4%,可見收購方的誠意。
今年以來,易車網累計股價下跌了39.64%,不過最近三個月以來,公司累計上漲了38%。目前市值為10.9億美元。
1
不到汽車之家市值的十分之一,絕地如何求生?
眾所周知,易車網與汽車之家是我國兩大汽車資訊平臺,兩者間的比較也是被資本市場“津津樂道”。
較于2010年在紐交所上市的易車網,晚上市3年的汽車之家受到資本市場熱捧的同時,其市值一路“高歌猛進”。
2017年3月末,汽車之家的市值為36億美元,彼時易車為18億美元,兩年多過去了,2019年9月13日,汽車之家的市值已經漲至118億美元,而易車的市值卻跌到了10.5億美金,兩者的市值差距已經差10倍之多。
為什么兩家市值會天壤之別?
對比易車網和汽車之家的財報,不難發現廣告收入都是兩家平臺的重要來源,達到近40%的營收比重。
而對于易車而言,其另一個“大頭”交易服務費用有約50%的營收占比,而交易服務所需要的大量客服支持人員和庫存,直接增加了易車網的員工數及成本,這也是導致其2018年出現虧損的原因所在。
相反的是汽車之家正是逐漸削減了直營交易業務后,在2018年實現72.3億元營收,并獲得28.7億元凈利潤。
汽車之家董事長陸敏表示,汽車之家的基因是互聯網,我們會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搭建平臺,賦能用戶和客戶,所以我們還是把自營這個重的模式停了,回到輕資產模式上,還是做互聯網平臺。”
9月5日下午,易車網發布了2019年中報業績。據《每日財報》了解發現,其財報顯示,易車第二季度營收為27.9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歸母凈虧損1.45億人民幣,同比轉虧。與此同時,汽車之家的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3.09億,同比增長23.5%,凈利潤為8.019億元,同比增長16%。
兩大汽車資訊平臺,從2014年的業績平分秋色,到現在的難以望其項背,易車的困局愈加明顯。
據《每日財報》分析認為,汽車垂直媒體平臺在模式上左右突進,但支撐營收和利潤的還是傳統的內容廣告業務。而在該領域,易車和汽車之家的差距正逐漸拉大。
就是兩家平臺主要的營收業務——廣告,又面臨著增長窘局。和汽車之家不一樣的是,易車網的流量并非依托內容引流,而是來自第三方渠道購買,成本高昂勢必威脅到公司自身的利潤率。而汽車行業尚處于寒冬,來自車企的營銷預算也在縮小,公司目前該業務的增長較為被動。
如此在經營困難局面下,私有化不失為一種選擇。
2
騰訊聯合黑馬資本私有化,背后原因又為哪般?
提起騰訊和阿里的投資,給人的印象是阿里與企業的資本合作以并購控股居多,而騰訊則以參股跟投為多。但此次騰訊卻一反常態,聯合黑馬資本私有化易車,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每日財報》認為,這和騰訊的業務有很大關系。騰訊是一個典型的“造水者”,是互聯網最大的水源。也就是說,對騰訊而言,除社交以外的其他業務,都屬于變現業務。隨著游戲和廣告收入放緩,騰訊需要找到更大的變現場景。
某種程度上說,汽車行業的巨大想象力,可以承載騰訊大規模變現的可能。
到現在為止,騰訊在汽車領域到底做了什么,有沒有一個抓手。百度的抓手,是AI和自動駕駛;阿里的抓手,是斑馬互聯系統。
騰訊聲稱也有抓手,比如AI in Car,并且也與廣汽、長安、吉利、比亞迪、東風、柳汽等主機廠達成戰略合作。然而有媒體報道,據騰訊車聯內部人士透露,“實際上,AI in Car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OS,更像一種解決方案。其基于騰訊自有優勢,包括安全、內容、社交、語音、大數據、AI等,并根據車廠的實際需要按需輸出。”
而到今年5月,騰訊大出行最新最實錘的動作,是推出車載微信。這兩者實際仍舊是圍繞自身的流量所做的一種拓展。流量在車內也很重要,但并不處于核心位置。推測騰訊說不定還有更大的招沒有放出。
也有分析稱,騰訊是沖著易車網的交易服務旗下的汽車金融事業部——易鑫集團(HK:2858), 一旦騰訊完成收購,其在易鑫的持股比例也將相應提高。此前,騰訊持股為20.6%,為第六大股東。
還有一種猜測是,易車被收購也是在幫蔚來汽車 (NYSE:NIO)破局。市場預計,如果最終易車網以16美元的價格成交,李斌有望獲得1.24億美元的現金收入,而這一筆資金,市場認為有可能會被李斌用以補充蔚來汽車的投資。
易車網私有化成功后,騰訊能夠給其新生嗎?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