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快遞行業正在醞釀著新一輪變革,‘阿里系’、京東、順豐和極兔的四大陣營已逐漸成型。”孔震指出,隨著“價格戰”的持續深入,快遞企業之間的并購融合將會進一步加快,屆時會孕育出真正的行業“巨無霸”。”
經歷多年的激烈拼殺,快遞江湖逐漸形成“阿里系”、京東與順豐的三足鼎立之勢。然而,進入2020年,極兔速遞(以下簡稱“極兔”)的異軍突起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快遞企業再度陷入低水平價格戰的“囚徒困境”,快遞行業格局也在發生巨大變化。那么,極兔這位“不速之客”究竟是何來頭?如何在短短一年內快速瓦解快遞圈的原有格局?
♦極兔之謎
在進軍國內快遞市場之前,極兔在東南亞地區就已小有名氣。據相關數據統計,極兔母公司J&T是印尼快遞行業的霸主,在全東南亞市場排名第二,其業務覆蓋中國、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柬埔寨及新加坡八個國家,全球擁有近35萬名員工,其創始人是來自中國步步高OPPO體系的李杰。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8月,李杰帶領團隊在雅加達成立了極兔速遞,創立的初衷本是解決OPPO手機在東南亞地區的運輸問題,誰料僅僅兩年時間,極兔卻成為了印尼快遞行業單日票量第一的快遞公司。
彼時,國內快遞行業已進入出清階段。業內普遍認為,再經過一輪整合后,國內快遞行業即將進入淘汰賽時,在東南亞“攻城略地”的極兔,開始將目光瞄向更廣闊的中國市場。2019年,極兔收購上海老牌快遞公司龍邦速運,獲得了其持有的國郵級許可證。由此,極兔低調入局國內快遞市場。
師出名門,李杰自然獲得了不少來自OV系的資源傾斜。其中,其同門師兄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更是鼎力支持。背靠拼多多,乘著國內電商市場發展的順風車,極兔迅速地在國內快遞市場撕開了一道“口子”。除此之外,極兔還相繼與當當網、蘇寧等十余家電商平臺建立了合作關系,并接入了豐巢、云柜等自提柜合作平臺,開啟了“極速前進”的模式。
2020年6月、10月以及2021年初,極兔日單量分別達到500萬、1000萬、2000萬。極兔官網顯示,目前極兔已在全國投產77個轉運中心,搭建350多組自動化矩陣,分批投入超過1300套自動擺輪設備和500套DWS智能掃描設備,以全力打造高效、智能的分揀體系,最大化地縮短快件的中轉時長。另外,極兔已初步建立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高密度的網點,并且運輸干線已超2000條,干線運輸車輛已超過2500輛,全國省際連通率高達100%。
♦低價是極兔的殺手锏
從2020年3月正式進軍中國快遞市場以來,極兔已突破2000萬件配送業務量,刷新了行業增速的新紀錄,而此前“通達系”、順豐等快遞公司完成這一數據量,均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這只半路殺出的印尼“兔子”,無疑給行業內的老玩家們當頭一棒。那么,在國內快遞市場進入“淘汰賽”的階段,極兔又是憑借怎樣的打法,從快遞巨頭的手中搶奪市場?
對此,行業專家一致認為,極兔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擴張,主要是依靠低價搶市場的戰略。
近幾年,隨著京東平臺加速下沉,順豐以“特惠專配”切入低端電商市場,進一步引發快遞行業各方勢力的角逐,這也導致整個行業呈現出微利化、無利化態勢,部分快遞加盟網點出現罷工、倒閉的情況,嚴重影響快遞服務質量。
雖然各家快遞企業已然意識到“價格戰”的危害,并采取限制降價的措施,但極兔的入局,打破了均勢,致使快遞行業再次陷入“價格戰”的泥潭。以跨省快遞單價為例,極兔的快遞價格普遍比“通達系”低2元左右。也正是因為極兔的“攪局”,今年3月,義烏收件最低價格再次跌破1元,遠低于業內成本價。
在燒錢換市場的戰略下,極兔打破了國內快遞行業原本的價格體系,同時掀起了新一輪降價風暴。2021年3月,順豐、韻達、圓通、申通的單票價格,分別同比下降12.12%、13.44%、11.03%和27.65%,快遞重鎮義烏的快遞價格曾一度跌至每單0.8元。在瘋狂的內卷中,燒錢火拼的快遞企業接連虧損,即便是巨頭順豐也不能幸免。
在業內專家看來,極兔之所以能夠重燃“價格戰”,離不開資本的護航。除了OV系的資金、門店資源支撐,拼多多也為其提供了充足的快遞單量。據統計,目前極兔有90%以上的訂單源自拼多多。
背靠拼多多,加之諸多“隱形富豪”加盟商的鼎力支持,極兔的凌厲攻勢對“通達系”等企業構成了極大威脅。而“通達系”也深感危機已來,聯合起來一致對外。去年,申通、圓通和韻達先后發布《關于全網禁止代理極兔業務的通知》,聯手“封殺”極兔,但已經迅速崛起的這只“兔子”,很難再被輕易剿殺。
“在不斷地博弈中,誰的家底和錢袋子更厚,誰就能在市場上更占主動。背靠‘步步高系’的極兔,顯然處于有利一方。”物流行業專家劉暢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極兔又獲得了更為充足的“彈藥”,完成了一筆18億美元的融資,由博裕資本領投、紅杉資本和高瓴跟投。如今,極兔估值已達78億美元,在頭部快遞企業中僅次于順豐和中通的市值。
此外,極兔還提出了到2021年底單量沖破4000萬票/日的目標。如果這一目標得以實現,那么整個快遞江湖的格局將迎來一次大洗牌。
♦“價格戰”或將長期持續
“即便極兔沒有出現,快遞行業相對穩定的制衡狀態也遲早會被打破。”在物流專家孔震看來,國內快遞服務偏同質化,領先企業難以通過提價緩解競爭,在此情況下,“價格戰”依然是搶占市場份額的主要方式。而極兔的突然闖入,只是讓“價格戰”打得更加猛烈,甚至將其推向臨界點。綜合來看,“價格戰”很難在短期內停止。
快遞物流專家趙小敏認為,當“無論單票價格有多低,業務量增速都低于三成”時,“價格戰”策略就會失效。因此,對于極兔而言,如何在市場站穩腳跟,還要面臨諸多挑戰。
“對于極兔來說,隨著業務量的加大,當務之急要解決的是運營管理的問題。如果網絡和管理承載不了不斷增長的業務量,市場上任何一處風吹草動都能讓其陷入困境。”趙小敏補充說。
“目前,快遞行業正在醞釀著新一輪變革,‘四通一達’的格局正在被極兔和拼多多慢慢瓦解,‘阿里系’、京東、順豐和極兔的四大陣營已逐漸成型。”孔震指出,隨著“價格戰”的持續深入,快遞企業之間的并購融合將會進一步加快,屆時會淘汰部分實力不足的企業,孕育出真正的行業“巨無霸”。同時,未來將會有更多“沒有包袱”的新玩家入局。
在中國市場學會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看來,資本推動的“價格戰”將會逐漸趨于平穩,隨著市場步入成熟期,單一板塊的“價格戰”對于整體業務的影響將被逐漸削弱。因此,長遠來看,如何提升服務質量和口碑,進而提升市場競爭力,才是在這場戰役中笑到最后的關鍵。
♦回歸服務本質是重中之重
隨著國內快遞行業進入2.0時代,頭部企業的競爭要素也將發生變化。
對于各家快遞企業而言,想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首先還是要拼成本。隨著“價格戰”的持續深入,各家快遞企業的單票價格和盈利能力明顯下降。其中,申通和百世快遞甚至出現虧損,市場占有率同比下滑幅度均超過1%。因此,快遞企業的工作重心需要逐步向精細化運營、科技降本轉移。
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快遞行業的成本壓縮空間十分有限,但其具備典型的規模經濟特征,當規模效應發揮到極致時,單價成本會持續被攤薄,即使繼續降價,企業仍能實現盈利。目前來看,“通達系”等快遞企業正在加大資本支出,利用規模效應以降低單票成本,為持續爭奪市場排兵布陣。而順豐等快遞企業的資本投資策略也已擴展到基礎設施建設上,涉及快運、云倉、冷鏈等方向,實現生態圈業務的協同發展。
其次,快遞企業亟需另辟蹊徑探索新模式,擺脫同質化服務所帶來的低價競爭,為用戶提供更多優質的服務。今年4月,順豐、中通、京東物流同一天啟動時效提速。其中,從4月起,順豐將對產品體系中的“時效產品”進行升級,升級后的時效板塊主要包含順豐即日、順豐特快、順豐標快等三大產品;中通快遞4月1日正式推出“標快”產品,實行標準定價,提供次晨、隔晨、次日、隔日等時效承諾;京東快遞宣布4月1日起啟動時效提速,加大資源投入,強化公鐵空跨區網絡能力建設,實現省內區內“夕發朝至”、跨省跨區24小時送達。
“目前,快遞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趨勢明顯,企業應充分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盤活整個物流生態鏈,使其運轉更加充分、高效。”在孔震看來,“前置倉”、“預售極速達”等快遞行業獨有事物的出現,是快遞企業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實現服務升級和提高消費者體驗的重要表現。如今,中國快遞業正從“汗水物流”換道超車,向數字化、技術化全面升級。相信未來,快遞企業也將繼續尋求突破和創新,構建新優勢,開發更多鏈條,推出更多的優質服務,從而推動行業的新變革。
資本的對賭還將繼續,對于快遞企業來說,一味地通過低價傾銷來搶占市場,而不是將主要精力放在建立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以及提高服務質量上,無異于“自掘墳墓”。
“快遞業本質上屬于服務行業,而服務行業的本質就是做好服務。如果各家快遞公司只顧爭搶份額,卻忽略千千萬萬的消費者,肯定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對于快遞公司而言,長期的怠慢客戶無異于‘慢性自殺’。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家,對服務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是時候將優質服務真真切切地落到實處了。”劉暢最后說道。(李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