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國際競爭愈演愈烈,日本等國正加速搶占制高點。
12月25日,日本警察廳(管理全國警察的部門)表示,將在明年年初提交日本《道路交通法》修改意見給日本國會,其中提出,將允許L4級自動駕駛車輛上路。如果這一修正案通過,日本或將成為繼德國之后第二個允許L4級自動駕駛車輛上路的國家。
為何修改交通法規
“目前,日本2020年4月實施的新的《道路交通法》已經允許L3級自動駕駛汽車上高速公路,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但必須配備安全員。”華南理工智能感知與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睿林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與L3級自動駕駛不同,L4級自動駕駛可以在沒有駕駛員參與的情況下,按照指定的路線安全行駛或停車,包括一定程度上可以對部分惡劣天氣或道路交通緊急狀況下自行處理。
當前,日本有關部門正在考慮在區域指定路線上試點運行自動駕駛公交車。根據該計劃,縣級公共安全委員會將審查自動駕駛車輛運營商的計劃,并批準其在本地區提供自動駕駛服務。
同時,日本相關部門也在謀劃,基于日本老齡化問題,日本相關部門計劃在2022年針對老年人密集區域試點L4級自動駕駛汽車上路,。目前,日本老齡化率約為28%,是全球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國家之一。并到2025年將其擴展到日本國內40多個地區,其中包含封閉空間、限定空間、機動車專用空間、交通基建適配化空間和混雜空間等。規劃中的L4級別車輛在運行時也有一定限制條件,如要接收遠程監控,車內仍須有安全員等。
“日本修改法律允許L4級自動駕駛上路,同時意味著可以收集更多數據,并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北方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員曾文翔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談到,日本如果允許L4級自動駕駛車輛上路,日本國土交通省將負責對上路的交通運輸車輛的性能和安全性進行合規性檢查,運輸省將負責相關車輛的生產和管理。至今,日本和德國走在全球自動駕駛立法的前列,其中對《道路交通法》和《道路運輸車輛法》分別規制道路和車輛兩個領域法律有相應修訂的只有日本。
日本國內現狀如何
其實,還早在2019年,日產汽車公司就推出了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自動駕駛的新款汽車“Skyline”(天際線),其宣稱是當時世界唯一量產的自動駕駛汽車。其該車使用的ProPilot 2.0自動駕駛系統來自于Mobileye公司,車上使用了3個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以及GPS衛星定位系統和三維高精度地圖數據分析裝置,構成了自動駕駛所需的360度感知體系。
“但是,日產很客觀地將其定位于高速公路自動駕駛。”曾文翔表示,日產當時就強調,該車自動駕駛功能只能在高速公路上點對點使用,因為進入市區后路況復雜,紅綠燈眾多,加上當時的4G信號在都市樓宇之間有盲區,所以還不能在市區實現自動駕駛。盡管如此,該車的量產還是標志著日本較早開啟了自動駕駛時代。
“日本發展自動駕駛,并不高調且但很務實。”張睿林介紹,一是日本在發展自動駕駛汽車相關政策法規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二是日本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既吸收外來先進技術,也在本國內將高精地圖、安全評價、企業協作等三個方面作為重點來部署。如在高精地圖方面:注重加快更新,通過國際合作和自動化制圖降低地圖完善成本。在安全評價方面:制定符合日本高速公路交通環境的一系列駕駛場景,同時考慮普通道路的駕駛場景,并與各國合作將其提升為ISO國際標準。企業協作方面,日本經濟產業省提供資助項目,從而使汽車制造商和研究機構協作,實現研究方法探討,數據采集統一,以及標準協調工作;三是日本制定了《自動駕駛系統安全技術指南》要點,主要規劃了L3、L4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需要滿足的安全要求,其中包括要求車上必須裝配數據記錄裝置(“黑匣子”),車聯網要有反黑客措施等。由此可見,日本已將自動駕駛當作國家技術發展戰略,借此去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
在多方面措施鼓勵下,日本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也在加速,其中豐田已經成為“領頭羊”之一,不僅在自動駕駛專利領域擁有優勢,而且在日、中、美、歐等地設立了自動駕駛研發機構,并與當地相關機構合作開展研發。其確立的目標是,面向私人領域,2020-2030年前期,實現擁堵路段的自動駕駛技術應用;2020-2030年后期,實現高速公路上的完全自動駕駛,在其他道路實現部分自動駕駛。
全球競爭驅動變革
近年來,自動駕駛在全球范圍內正在成為國際產業競爭的新熱點,其幾乎集成了目前數字化、智能化、云計算、大數據、芯片、軟件等諸多新老學科的最新技術進展,而其也成為技術競爭的焦點。
“日本加速發展自動駕駛,有多方面的原因。”張睿林表示,一是人口老齡化是原因之一,許多日本高齡車主因年齡和健康原因難以駕駛車輛,迫切需要自動駕駛的私家車或公交車解決出行問題。二是以此可以拉動日本國內諸多新興產業發展,促進日本經濟,并提高日本汽車在國際上的市場競爭力。三是日本從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將此作為體現“日本制造”并參與國際產業競爭的重要著力點。
近日,日本已經啟動了一個“Road to the L4”的自動駕駛項目“Road to the L4”。2021財年,日本政府為發展自動駕駛服務撥出了約60億日元(約和人民幣3.3億元)。
但是,自動駕駛在全球的發展還面臨一些困境和難題,如法規的空白,現有條件下并不能完全避免自動駕駛車輛的事故等等,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年9月閉幕的東京殘奧會期間,一輛日本生產的自動駕駛汽車撞傷了一名有視力障礙的日本運動員,導致他無法參加比賽,就是一個實際案例。“目前還沒有能完全預防事故的自動駕駛技術。即便是在封閉的測試環境中,自動駕駛汽車也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才能成為現實。自動駕駛汽車發生事故時由誰來擔責和賠償,目前還沒有答案”。東京大學交通工程教授Takashi Oguchi所表示的,而這正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因此,日本政府層面的積極推進顯得更具現實意義。”曾文翔認為,正是因為看到了問題的存在,日本才在政策、法律、資金、措施、試點等方面大力推進自動駕駛的發展,顯然,這對于其規劃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價值。(記者 趙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