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近年來可以說在中國汽車市場上風生水起,火熱程度大有趕上當初SUV市場的趨勢,作為走在電動車領域第一集團的眾多國產品牌來說,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產品性能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今天,比亞迪為這個問題帶來了自己的解決辦法——比亞迪e平臺。
今天我們用幾個問題來解讀e平臺,解析e平臺的同時希望能方便您的閱讀。
到底怎么理解
今天,汽車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必需品。回望汽車工業一百多年的歷史,汽車產品正是通過大規模的批量化生產才得以大幅降低成本,并快速提升技術和性能。這其中,流水線生產方式以及平臺化戰略的實施,起到了關鍵作用。而e平臺就是電動車領域中的平臺化先行者,比亞迪也對這個平臺做出了自己的評價——“一百年前的 T 型車,一百年后的 e 平臺!”
福特T型車作為汽車平臺化的鼻祖,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而e平臺也將電動車進行了平臺化模塊化的設計,讓電動車有了自己專屬的平臺。
關于這個平臺,官方提出了“33111”的概念。
“33111”概念即驅動元件三合一+高壓原件三合一+一塊多合一控制器+一塊智慧的屏幕+一塊高性能電池。
e平臺怎么發揮作用呢?
e 平臺通過對原本繁雜、分立的零部件進行標準化、集成化設計,比亞迪讓純電動汽車的“內臟”終于實現了“通用”與“整合”,由此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核心零部件體積變小,重量變輕,采購成本變低,這意味著消費者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可靠、更安全、更舒適、更長續航的新能源汽車。
這段話怎么理解呢?先讓我們看張圖。
這張圖是沒有平臺化的電動車部件示意圖,大量電子部件錯亂分置,各種管線也是雜亂無章的分布,不僅僅是制造成本高,維修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再讓我們看看使用了平臺化設計的車型是什么樣的。
圖中就是使用了e平臺的電子部件分布示意圖,相比較而言不論是線束數量還是模塊數量都要少了很多,高度集成,讓成本也降了下來,如果不集成在一起的話需要很多線束對各個部件進行連接,不僅成本高,雜亂的線束也是一個問題。e平臺采用了“3+3”的設計,即電控+電機+減速器集成為電驅動三合一,OBC(高壓充電機)+DC-DC+PDU(高壓配電單元)集合為充配電三合一(又稱高壓三合一),具體的示意圖如下。
不僅僅是這兩個“3”,后面的“1”也具有整合的作用——十合一PCB板,不理解的話請看下面的圖。
上圖左邊是具體的模塊,右邊是整合以后的具體變化,我們可以看到模塊、線束、裝配工序等均得到了簡化,也就是說成本上、制造方面都得到了降低和簡化。
上面我們說的全是怎么節省,而下面我們要說的電池部分,
一款性能優異的電池是電動車的基礎。目前比亞迪 EV 車型全面換裝了高能效三元鋰電池組,即為正極材料使用鎳鈷錳酸鋰三元正極材料的鋰電池。這款電池有著輕量化和輸出電壓大、低溫性能好以及安全性高的優勢。
總結來說
e就是簡化簡化再簡化、整合整合再整合,將可以整合在一起的模塊盡量放在一起,建立起電動車可以擁有的最好的秩序,并使其有效、有序的運行,使之前因無序而浪費的成本和效率得以收回。
平臺化以后到底有怎樣的變化和作用呢?我們來看一下官方提供的具體數據。
除了上面說到的幾方面,在NVH、能耗、安全等方面也有著較為明顯的提升,可以說平臺化帶來的好處是十分明顯的,同時這種比較合理的整合雖然并不是只有比亞迪一家在做,但是目前集成度和成熟度較高的確實是比亞迪。
e平臺總結:
電動車目前還在發展的前期,很多技術都在不停地推陳出新,而且也沒有特別明確的規范與平臺概念,就拿以前的電動車來說,十個品牌就有十個設計思路,而且亂象叢生自然也難有特別出類拔萃的產品,前期的車型大多是由汽油車型衍生而來,很多電子模塊都是在汽油車平臺基礎上增加的,自然也沒有得到良好的整合。如今e平臺的出現代表著比亞迪提出了自己電動車規范模本,而且這個模本對于之前產品的提升也是顯而易見的。
寫在最后:
由e平臺而看比亞迪,可以說比亞迪的“野心”還是很大的,它不僅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還要做規定“怎么吃”的那個人,并且據我們所知,現在已經有國內外多個品牌向比亞迪提出了合作意向,甚至已知有些品牌的合作車型將于2020年正式上市。正像前面開頭的那句話“一百年前的 T 型車,一百年后的 e 平臺!”,能有這么大的口氣,是因為比亞迪優秀的實力與自信。(圖/文 網通社 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