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在新控股股東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廣州開發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州開發區控股”)的推動下,粵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粵開證券”,830899. OC)致原聯訊證券正式完成更名的基礎上應運而生,并登陸新三板。
2021年1月27日,原總經理姚松濤辭職;2月1日,粵開證券披露,將由原副總經理王保石代為履行總經理職責,直至完成公司總經理聘任程序。隨后,該崗位的人員變動引起市場的熱議,然而長期關注粵開證券的人士對此早已“見怪不怪”。
廣州開發區控股入主粵開證券不過一年有余,為公司帶來的不只是全新的名字,更有翻天覆地的人事更換----自2019年底正式完成更名起,粵開證券高管人事變動就已涉及多達十余人!高層人事不斷更迭,是“新東家”的迎來送往,還是粵開證券志存高遠?
《投資者網》其中變化進行了一一梳理。
高管更迭背后折射的經營思路
2020年3月12日,粵開證券邁出了人員大換血的第一步。
公司披露,曾偉將代替沈順宏出任公司副總裁(即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新任高管履歷顯示,曾偉在2013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間,于粵開證券的“新東家”廣州開發區控股擔任財務資金部總經理。
由開發區控股的財務資金部總經理到粵開證券的副總裁兼財務總監,深受廣州開發區控股信任的曾偉的業務能力得到公司管理層的認可,對曾偉的選聘準則(即“業務對口”)也在后續其他要職的任命得以延續。
2020年4月8日,粵開證券披露了包括2019年年報在內的十余條公告,其中便有數名擬任高管信息,而這些粵開證券的“新人”中也不乏履新不足一月的曾偉的“老熟人”。
例如:公告披露擬聘任臧學眾為合規總監。
在外界看來,曾任中國證監會廣東監管局信息調研處副處長、中國證監會上海專員辦調查三組副組長的臧學眾,出任粵開證券合規總監也算業務對口、能者居之。值得注意的是,臧學眾于2018年起任廣州開發區控股風控部總經理,與曾偉可謂“師出同門”。
在已聘任高管中,除業務能力與控股股東選拔人才直接輸送之外,粵開證券高管層變化的另一思路也在同日擬聘任的副總裁黃浩與董事會秘書劉葆的履歷中光影浮現:
公告披露擬任副總裁黃浩,曾在廣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現中信證券華南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州證券”)擔任財務中心總經理、信用業務管理總部總經理、資金中心總經理;同在廣州證券擔任過總裁助理兼資產管理總部總經理、金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劉葆,在履新粵開證券董事會秘書之前,也曾在深圳華強集團與(香港)中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擔任過要職。
對此,一位廣東券商管理人員向《投資者網》表示,粵開證券頻繁提到的“實現粵港澳大灣區一流精品特色券商”的目標并非只是一句口號:“從粵開證券新任命的多位高管的履歷就可以看出,基本都是在大灣區有多年積累的老江湖。以粵開證券目前的動作來看,粵開證券要在大灣區這個細分賽道彎道超車的勁頭十足”。
《投資者網》就高管人事變動、公司經營等問題向粵開證券發函問詢,粵開證券回復表示,由于公司控股股東帶來的資源優勢,包括廣州開發區內超過50家的上市公司及上千家企業(包含各類高科技企業)對各類金融服務需求較大,粵開證券便是開發區控股通過金融服務實體的重點抓手,這同時也將是粵開證券未來發展的路徑之一。
“大換血”后“老將”只剩一人
粵開證券對高管的調整并未就此結束。
到了2020年6月29日,粵開證券再度連發多條公告,披露人事變動信息。
其中,在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任職的王保石,擬被聘任為粵開證券副總裁。在大灣區眾多城市“摸爬滾打”多年的王保石最終被任為代理總經理,不足為奇----同此前新任高管相同,王保石在大灣區從業數十余年,經驗頗為豐富。根據公告,不論在佛山、福州、惠州還是廣州,王保石都有豐富的管理經歷。
不只內部高管底蘊十足,粵開證券在同日提名的兩位獨董鄭德珵及羅黨論更是資歷深厚。
曾在多家上市公司擔任獨董、董事、監事的鄭德珵,在大灣區商圈內影響力不同凡響,在公司公布的其履歷之中,尤屬“廣州證券副總裁、監事長、首席經濟學家”的來頭最為引人注意;另一方面,曾任職廣東新三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的羅黨論,還在廣深地區多家企業擔任獨董。
粵開證券也由此保持了以“月”為周期的高管變動頻率:
2020年7月30日,公司公告稱,朱洪濤被聘任為副總裁,汪儉被聘任為首席信息官,同時,包括汪儉在內的六人將不再擔任公司副總裁職務。此前先后聘任的曾偉、黃浩、王保石、朱洪濤四人,加上8月27日擬聘任的王安安,9月30日披露的王瓊,共同構成了新的副總裁團隊。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高管班底中,只有朱洪濤一人是更名前便在公司內任職。
距“大灣區一流券商”目標有多遠?
完成對六個副總裁職位的徹底更迭之后,不到四個月,粵開證券就再度面臨高管團隊存在空缺的壓力。
剛在2020年8月27日宣布被擬聘副總裁的王安安,于2020年12月29日便遞交了辭職報告,粵開證券稱“王安安辭職系因個人原因。因此,新組建的副總裁團隊再度出現需求,至今并未出現新聘人員公告。連同由副總裁王保石代理的總經理職位,粵開證券的新任高管團隊還存在兩大空缺。
就以上問題,粵開證券同《投資者網》溝通時表示,作為兩年內評級進步最快的券商之一(由CCC到BBB),公司的高速發展帶來的管理層變動屬于正常,公司也將持續不遺余力的招募更多人才。
關于包括總經理及空缺副總裁職位是否會重點考慮在大灣區有豐富從業經驗的人士時,粵開證券強調,公司在開發區的資源優勢只是公司在發展中的突破口,并不代表在其他地區的業務沒有發力,公司在全國的業務都將進行持續拓展。
就目前粵開證券有關業務的發展狀況,一位員工向《投資者網》表示,目前公司并不是將所有業務都局限于大灣區,“全國范圍都有考慮。”
當被問及作為“新設”券商,結合開發區內數千家企業資源,粵開證券對于投行及自營項目(例如:風投)的發力程度是否會遠超過經紀業務時,該人士表示,“粵開證券目前確實不缺(投資)項目,鑒于項目的生命周期,暫時或許無法看到已實現收入狀況,但并不代表經紀業務重視力度不夠,在全國范圍的經紀業務作為‘底盤’,也會持續上升,只是相較其他業務增幅或許并不明顯。”
由里到外更新換代的粵開證券后續能否成功實現“大灣區一流券商”的目標,并將廣州地區的優勢擴散,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彎道超車,還需時間檢驗,《投資者網》將對粵開證券后續發展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