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門檻股權激勵 哈藥股份凈利潤巨虧超過10億元

  • 發表于: 2021-03-08 13:40:47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低門檻激勵相當于變相給管理層派發紅包、輸送利益,本質上是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一種損害。

近日,哈藥股份(600664.SH)推出股權激勵計劃,激勵對象超過百人、激勵金額超過億元,但這是一份門檻并不高的激勵計劃,不僅業績考核增速和絕對值偏低,而且考核是以凈利潤而非扣非凈利潤作為基準,完全可以通過出售資產等非經營性方式輕松完成激勵目標。

在推出本次股權激勵計劃之前,哈藥股份對2020年業績進行了大洗澡,當年凈利潤巨虧超過10億元,上市公司有意壓低壞年景的業績,將利潤推遲到下一年度集中體現,以達到下一年度業績大增的會計操縱手段。

低門檻股權激勵

2月24日,哈藥股份發布公告,公司制定2021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擬向激勵對象授予權益總計4200萬股,約占本激勵計劃草案公告時公司股本總額的1.68%。其中,首次授予權益3485萬股,預留權益715萬股。

激勵計劃授予的激勵對象總人數為106人。哈藥股份3月2日收盤價2.66元/股,照此計算本次激勵計劃總市值1.12億元,對于激勵人員而言不是小數目。

本激勵計劃的行權考核年度為2021-2023年三個會計年度,第一個行權期要求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不低于122億元,凈利潤不低于2億元;第二個行權期要求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不低于140億元,凈利潤不低于2.2億元;第三個行權期要求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不低于161億元,凈利潤不低于2.42億元。

從增速上來看,2022年和2023年考核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14.75%、15%,凈利潤同比增速均為10%。

哈藥股份主要從事醫藥研發與制造、批發與零售業務,2019年,該塊業務收入和毛利率分別為117.70億元和23.73%。公司醫藥制造業務聚焦抗感染、心腦血管、抗腫瘤藥以及營養補充劑等治療領域,主要產品包括復方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葡萄糖酸鋅口服溶液等,2019年,醫藥工業業務收入和毛利率分別為34.55億元、48.69%。公司醫藥批發與零售業務主要通過旗下上市公司人民同泰(600829.SH)開展,主要業務范圍集中在黑龍江,2019年,醫藥商業業務收入和毛利率分別為83.15億元、13.36%。

哈藥股份收入主要由醫藥商業業務貢獻,醫藥批發很容易做出來規模,本次激勵收入增速考核僅有15%,門檻并不高。公司凈利潤方面主要由醫藥工業貢獻,醫藥是未來的朝陽行業,而本次激勵凈利潤考核增速只有10%,也不能算高。

從絕對值來看,哈藥股份考核凈利潤最高值為2.42億元,公司歷史上很多年份凈利潤都要比考核值高,2015-2018年,分別為5.8億元、7.88億元、4.07億元、3.46億元。顯而易見,本次股權激勵設置的凈利潤考核絕對值處于偏低水平。

更值得關注的是,本次股權激勵并不是以扣非凈利潤作為考核依據,而是以歸屬凈利潤作為考核依據。A股中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絕大部分是以扣非凈利潤作為考核基準,哈藥股份以凈利潤作為考核基準,達標難度要遠遠低于前者。在歸屬凈利潤標準之下,公司完全可以通過出售資產等非經常性損益來輕松達到股權激勵考核目標。

例如,1月27日,哈藥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累計收到各類政府補助資金共計2714萬元。2月9日,哈藥股份發布公告稱,分公司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將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天力街2號樓208室房產以1285萬元出售給自然人徐逍,本次處置房產預計對公司當期損益將增加600萬-800萬元。這些收益均將計入上市公司激勵考核凈利潤范圍之內。

結合來看,哈藥股份推出的股權激勵計劃門檻極低,相當于變相給管理層派發紅包、輸送利益,這本質上是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一種損害。

巴菲特本人非常反對以股權激勵作為獎勵方式,認為股權激勵有時的確能給管理層帶來潛在的巨大回報,但是它卻降低了股權激勵獲得者的風險,導致管理層在使用股東資金的時候更加隨意。

業績大洗澡

在推出本次股權激勵計劃之前,哈藥股份對業績進行了大洗澡。

1月29日,哈藥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預計2020年凈利潤為-13.7億元到-10.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后的凈利潤為-10.1億元到-6.9億元左右。

對于業績虧損,公告解釋稱,公司為全面提高生產精細化管控能力,優化管理流程,減少冗余資源投入,實施三項制度改革工作,優化和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及績效管理體系,截至年末該項改革工作已取得較大進展,產生大額的一次性辭退福利支出,預計減少利潤總額4.79億元。

近年來,哈藥股份的裁員與業績的持續下滑相并而行,對生產人員、營銷人員進行剝離成為慣常的做法。

根據本次一次性辭退福利支出的龐大數額,可推測出哈藥股份此次裁員量不在少數。如果以每位被裁員工賠償10萬元計算,哈藥股份被裁人數將達5000人左右。

根據2019年年報,截至2019年年末,公司在職員工數量14295人,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需承擔費用的離退休職工人數7532人。

裁員之外,GNC經營不善是哈藥股份虧損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公告稱,因GNC進入美國破產法第11章重整程序,公司作為優先股股東,償還次序位列普通股債權人之后,無法得到優先償還。

因此,公司對GNC可轉換優先股的應收股利計提減值準備,預計減少利潤總額1.37億元。

2018年2月13日,哈藥股份控股股東哈藥集團與GNC公司(中文名稱:美國健安喜控股有限公司)簽訂了購買協議,哈藥集團擬以現金3億美元(約合20億元人民幣)認購其發行的30萬股優先股。

哈藥集團安排哈藥股份為此項交易的實施主體。2019年2月,哈藥股份完成對GNC公司發行的優先股認購,優先股年股息率為6.5%。優先股轉換為在外普通股后,哈藥股份將持有GNC的40.1%股權,從而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

GNC公司成立于1935年,于2011年4月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主要產品有維他命、礦物質、草本保健品、運動營養品、減肥產品等。自2013年之后,GNC公司的業績便開始走下坡路,后期更是出現巨額虧損。根據哈藥股份當時披露的信息,GNC在2016-2017年分別虧損2.86億美元和1.49億美元,且同期凈資產均為負值。

盡管彼時GNC已經發生巨虧并且資不抵債,但是哈藥股份卻堅持完成了這筆收購,引發市場廣泛質疑。就連上交所都緊急發出問詢函,要求哈藥集團說明為什么要花費巨資來收購一家虧損的海外企業。

對此,哈藥股份彼時認為,收購GNC可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豐富產品線,在獲取固定收益的同時,助力公司快速成為中國膳食補充劑及保健品行業領軍企業。

然而,后面的事實證明,這是一筆完全失敗的海外收購。2020年6月22日,哈藥股份發布公告稱,GNC投資成本總計20.63億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GNC賬面價值為8.98億元,即因公允價值變動累計產生的其他綜合收益損失11.65億元,上述公允價值變動已在定期報告中體現。

就在這份公告發布當月,全球最大保健食品廠GNC宣告破產,將出售公司關閉所有門市。

GNC宣告破產表明,哈藥股份巨額真金白銀徹底打了水漂。

除了裁員計提支出和GNC破產以外,哈藥股份還將2020年巨虧的原因還歸咎于疫情和廠房搬遷。

公告表示,受新冠疫情以及醫藥市場環境波動等不利因素影響,公司工業板塊部分核心品種的銷售出現下滑,商業板塊各類終端門店營業時間減少,部分治療領域藥品限售或禁售,醫療終端出現部分停診、限診,公司OTC、處方藥等業務的營業收入受到影響。

此外,由于報告期內哈藥總廠和哈藥六廠搬遷、中藥板塊相關公司整合、注射劑產品線結構整合等事項影響,生產產量減少,導致成本費用上升;同時公司對所屬部分廠區存在技術性能落后、能耗高且已無法改造利用的閑置設備計提減值準備,預計減少利潤總額6928萬元。

以上事實表明,哈藥股份對2020年業績進行了大洗澡。業績洗澡本質上就是,上市公司有意壓低壞年景的業績,將利潤推遲到下一年度集中體現,以達到下一年度業績大增的會計操縱手段。

《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給哈藥股份證券部發去了采訪函,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回復。(記者 杜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