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晚間,當代置業發布2020年度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2020年當代置業實現營收157.41億元,同比增長8.2%;毛利37.85億元,同比增長2.08%。凈利潤11.17億元,同比增長5.9%。
當代置業利潤微增的背后,面臨著毛利率下滑、借貸成本高企等諸多挑戰。當代置業去年全年利息支出24.56億元,遠高于凈利潤。
另外,由于本年美元匯率上升,當代置業去年錄得了4.75億元其他收入,同比增加約76.4%。這部分匯兌收益相當于當代置業全年凈利潤的42.5%。
毛利率下降1.5個百分點,銷售均價持續下滑
當代置業原本計劃2020年沖擊500億銷售額,但最終未能實現。
受制于調控、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當代置業將銷售目標下調至420億元,因此2020年擦線完成。
2020年全年,當代置業實現合約銷售額422.1億元,同比增長16.6%;合約銷售面積約406.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20.4%。
2020年度,當代置業位列克而瑞銷售排名第76位。
不僅如此,當代置業2020年銷售均價出現下滑。通過計算,當代置業銷售均價為10224元/平米,較2019年10554元/平米下滑了3.13%。
今年前兩個月,當代置業物業合約銷售金額55.98億元,銷售面積55萬平米,銷售均價進一步下滑至10178元/平米。
當代置業自2019年開始銷售增速明顯放緩。往期數據顯示,2015-2018年,當代置業銷售金額同比增速分別為53.5%、46.7%、33.87%、44.9%,均維持在30%以上。
而2019年,這一數據降至12.6%,2020年為16.6%,增速均低于2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當代置業的毛利率出現下降,毛利率約24%,較2019年同期下降約1.5個百分點。
銷售均價下滑或是當代置業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國泰君安分析指出,“毛利率下降主要由結轉項目分布不同區域與不同產品線對收入的綜合影響所致 。”
此外,當代置業除房地產開發以外,其他業務收入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情況。
其中,投資物業收入5350萬元,同比下滑5.8%;代理代建服務收入2.02億元,同比下滑45.5%;酒店經營收入5140萬元,同比下滑27.7%;其他業務收入3100萬元,同比下滑12%。
加權平均借貸成本近10%,“三道紅線”踩中一道
2020年度,當代置業激進拿地,共在重慶、長沙、太原等城市共新獲取24個項目,新增建筑面積約462.6萬平方米,超過全年的銷售面積。
逆勢拿地的背后,是有息負債的快速增長。截止去年底,當代置業的借款總額為245.93億元,較2019年的184.96億元快速增長了33%。包括銀行及其他貸款157.11億元、優先票據78.52億元及公司債券10.31億元。
2020年,當代置業資金成本居高不下。財報顯示,2020年當代置業的加權平均借貸成本約9.9%。而相比之下,過去一年全球流動性寬松,多個房企資金成本均有所下降。
高昂的資金成本下,當代置業全年融資利息支出達到24.56億元,幾乎相當于公司的稅前利潤額。
2020年,當代置業利息資本化金額合計達20.46億元,資本化率達到83.3%,較上年的76.7%明顯上升。由于利息資本化會使得利息費用被計算進成本,這或也是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此外,當代置業在2020年完成發行綠色債優先票據共7億美元,獲取恒生信用貸款1億港元。2021年伊始,已完成綠色優先票據新發及增發共3.98億美元。
與此同時,當代置業的凈負債率已經連續兩年上升。截至2020年12月31日,當代置業的凈負債率約95.7%,同比上升13%。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當代置業現金、受限制現金及銀行結余為約140.93億元,同比上升約23.8%,一年內到期的流動負債共計98.1億元。
此外,當代置業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82.0%,超出70%的紅線。踩中“三道紅線”中的一道。
對此,當代置業董事長張雷表示,“2021年當代置業將進一步拓寬融資來源,平衡標準化融資和非標準化融資的比例,充分借用安全的資本杠桿獲取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