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發布2020年全年業績 營收利潤雙雙下滑

  • 發表于: 2021-03-30 14:55:24 來源:財經網

吉利汽車營收、利潤雙雙下滑。

2021年3月23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HK.0175)發布2020年全年業績。

受新冠肺炎疫情、逆全球化和產品生命周期切換的影響,吉利汽車2020年的營收、利潤等財務數據有所下滑。不過隨著下半年車市需求回歸正常,其業績也實現復蘇增長。基于對今年車市的樂觀預期,吉利將銷量目標定為153萬輛,同比增長16%。

與此同時,吉利汽車公布了智能電動汽車品牌極氪,以期推動“藍色吉利行動計劃”的實現,并彌補電動化領域發展不足。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財經網汽車表示:吉利的新能源戰略雖然激進,但在執行上過于謹慎,決心不足,因此“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落于造車新勢力的下風。

財務業績下滑

財報數據顯示,吉利汽車的總營收為921億元,同比下降5%;凈利潤為55.7億元,同比下降33%;扣除非控股股東權益后,股東應占溢為55.3億元,同比下降32%。毛利率由2019年的17.4%下降至16%,降幅為1.4個百分點。

銷量方面,吉利在2020年共售出132萬輛汽車(含領克品牌),較2019年下跌3%,繼續保持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的位置。其中,高端品牌領克的銷量為17.5萬輛,同比增長約37%;海外銷量達到近7.3萬輛,同比增長25%。

對此,吉利方面解釋稱,除原材料漲價等宏觀因素外,吉利正處于從“3.0精品車時代”向“4.0全面架構體系造車時代”的轉型中。3.0產品處于市場生命周期的末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的業績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車(不含領克品牌)的平均單臺售價為73216元,較2019年下降2%;納入領克品牌后,其平均單臺售價達到80421元,較2019年增長1%。

在2020年下半年,隨著車市需求逐步恢復,吉利汽車的業績也出現好轉,銷量環比上漲49%,收入環比上漲50%,凈利潤環比上漲40%。

盡管營收和利潤均出現下滑,但吉利汽車的財務狀況則相對穩固,截止到2020年12月末的凈現金水平為118.3億元,比去年同期微增1%。

2020年,吉利汽車宣稱全面邁入“4.0全面架構體系造車時代”,形成了BMA、CMA、SPA和SEA四大全球化基礎模塊架構。其中,SEA浩瀚架構實現了從A級車到E級車的全尺寸、全類型覆蓋,并能使軟件開發周期比傳統研發縮短近50%,支持全周期FOTA功能和完全自動駕駛技術。

對于2021年業績,吉利汽車持樂觀態度,將銷量目標定為153萬輛汽車,較去年增加約16%,繼續提升市占率。

新產品方面,吉利品牌將在2021年推出一款全新轎車車型,一款基于CMA平臺的SUV車型“星越L”,以及主要車型的年度升級版本;幾何A車型也將推出年度升級款;領克品牌除了與歐洲同步上市全新01全球版車型外,還將推出基于SPA全球架構打造的首款領克車型。另外,基于SEA浩瀚架構也將推出一款電動跨界SUV車型。

此外,吉利還將推進全新的“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以期加快推進全面電氣化的進程;同時加快與沃爾沃業務的合并合作,以提高競爭力。

“藍色吉利行動計劃”包括兩項,其一是智能化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含混合動力汽車、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插電混合動力汽車以及小排量節能汽車。其二是發展智能化純電動汽車,組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正面參與智能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

吉利汽車表示,2021年公司繼續堅持高水平研發投入,布局未來出行,加速從汽車制造商向智能電動出行科技公司轉變。

推出極氪品牌

財報發布當天,吉利汽車發布公告,宣布推出極氪品牌,打造智能電動汽車,以踐行“藍色吉利行動計劃”。

極氪是由吉利汽車、吉利控股集團(含員工跟投平臺和用戶權益平臺)共同投資,其中吉利汽車持股51%,吉利控股集團持股49%。新公司計劃現金注資20億人民幣,李書福出任極氪公司董事長,安聰慧出任極氪公司CEO。

公告內容顯示,極氪將打造智能化軟硬件全棧自研能力,將整合各類資產和技術,包括電動車車型技術、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SEA)使用權、品牌授權、三電技術、供應鏈體系建設及用戶生態建設等。

公告中還稱,極氪公司將在海外注冊成立,通過在中國成立一家間接全資擁有的外商獨資企業,在中國從事研發、采購及銷售極氪品牌智能純電動汽車相關產品,以及提供相關服務。

對此,吉利控股CEO李東輝表示,在海外注冊新公司是為了方便開拓國際市場,并保持極氪未來在海外資本市場融資和上市的機會。此外,新公司的股權設計考慮了未來能夠對管理層進行激勵,以及為以后引入戰略投資者保留靈活性。

極氪首款基于SEA浩瀚架構的車型將于上海車展開啟預定,第四季度開始交付。未來五年,該品牌計劃每年向市場推出至少一款全新產品。

結合吉利新公布的“藍色吉利行動計劃”,極氪顯然承擔了第二項使命,即發展智能化純電動汽車,正面參與市場競爭。

對于成立新品牌的意圖,吉利汽車表示,在全球汽車行業巨大變革的背景下,以及在產業和市場都更加成熟的時機組建合資公司,是公司推進轉型的重要戰略布局,同時開創新優勢,引領中國品牌持續向上;另外,公司與吉利控股共同組合資公司更利于資源高度整合和發揮規模優勢,真正打造一家智能科技生態企業。

新品牌的成立實際上籌劃已久。安聰慧表示,極氪一上場就做“現貨”而非“期貨”。公司早在5年前就已經開始規劃極氪和浩瀚SEA架構,目前處在產品質量培育期,圍繞吉利的智能純電整個產業鏈、生態圈也已經全面完成。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桂生悅也表示,此前集團在新四化方面做了很多的布局,在三電技術、電池技術、互聯網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都具備了條件,這些條件也集中都在SEA浩瀚架構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因此,吉利選擇在現在成立極氪公司。

同時,吉利此舉也順應了當下傳統車企聚焦智能純電產品,成立新品牌的潮流。

2020年,東風發布了高端新能源品牌嵐圖;上汽則聯合浦東新區、阿里巴巴打造智己汽車;長安汽車攜手寧德時代、華為謀求推出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廣汽雖然繼續基于已有品牌埃安發展高端智能電動車,但也推動該品牌獨立運營,和傳祺品牌平行。通過品牌煥新,另起爐灶,各家車企希望能夠借此改變“船大掉頭難”的問題,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

吉利也不例外。安聰慧曾表達了發展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的重要性:“我們會為了支持智能電動,將吉利控股對新四化的布局和投資以及吉利汽車相關的投資、技術和產品進行整合。”

補齊轉型短板

借助極氪品牌,吉利汽車有望扭轉在新能源領域發展不利的局面。

2015年,吉利就曾公布新能源汽車戰略“藍色吉利行動計劃”,提出要到2020年使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其中,插電混動與油電混動汽車銷量占比達到65%,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比35%。

2019年,吉利還成立了定位中高端純電市場的全新品牌“幾何”,在銷售渠道和服務方面獨立開展運營。然而產品推出后市場表現平平,未能躋身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十。

數據顯示,吉利汽車的新能源及電氣化車型在2020年銷售了6.8萬輛,同比下滑近40%,僅占整體銷量的5%,遠不及2015年時制定的目標。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集團內部表示,公司沒有達成“藍色吉利行動計劃”的原因不是戰略方向錯誤,也不是戰略執行失敗,而是歷史時機沒有成熟,外部戰略條件沒有形成。

電動汽車進展不順加劇了吉利轉型的緊迫性。形成“藍色吉利行動計劃”和成立極氪公司后,李書福親自掛帥,擔任極氪公司董事長,表明了此次品牌煥新的重要意義。

桂生悅認為,相比于造車新勢力,吉利極氪擁有三大優勢。首先有技術優勢,SEA浩瀚架構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純電平臺的技術領先性;其次是集團式作戰優勢,吉利在三電技術、自動駕駛等方面的優勢可因為品牌提供支持;第三是規模化優勢,吉利旗下擁有多個品牌,并且和百度、富士康建立合作,有望在規模上取得領先地位。

有觀點認為,吉利集團旗下品牌結構復雜,如吉利、幾何、楓葉、極星、領克等品牌均有自己的新能源產品,在產品策略上存在重疊,容易造成內耗的風險。如今再度推出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幾何品牌尤其會陷入尷尬的境地,最終可能成為吉利的“棄子”。

安聰慧也對這一問題做了回應。他坦言,幾何過去幾年發展相對慢,沒抓住機會。吉利不會放棄幾何品牌,未來會有進一步的規劃。從品牌定位來講,幾何定位是大眾化,極氪是高端路線,會形成差異化競爭。不過,也不排除幾何會并入極氪的可能性。

結語:業內人士表示,吉利的新能源戰略雖然激進,但在執行上過于謹慎,決心不足,因此“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落于造車新勢力的下風。如今,電動汽車的競爭已從驅動方式的變化升級為智能網聯層面的比拼,吉利勢必需要更加堅決地借助集團優勢向極氪輸血。再者,吉利控股集團的多品牌矩陣未來是給新品牌帶來協同優勢,還是相互掣肘,仍有待時間驗證。

關鍵詞: 吉利 2020年 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