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伍造車企業被淘汰 汽車圈彌漫焦慮感

  • 發表于: 2021-05-18 16:26:53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汽車圈毫無疑問彌漫著焦慮和壓力,這會影響企業的判斷和抉擇,判斷正確還要選擇正確,否則一旦把有限的資源在錯誤的時間投入到錯誤的領域,可能導致滿盤皆輸。激進者和保守者,都不會成為常青樹。

在汽車領域,有幾點判斷已經非常明確且正確。第一個就是現任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2017年預測:“未來我認為競爭會比今天更加激烈,尤其是未來5年,大家一直說未來5年中國品牌能夠存活多少,我個人認為中國品牌在中國這個序列,不擴展到全球這個領域里面,我認為有5個左右就非常令人滿意了,當然5~10個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我覺得活得可能不那么滋潤。我們可以看到從2016年中國品牌的46家企業來看,TOP5占到50%,TOP10占到72%,行業集中度非常高,這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

顯然,朱華榮的預測正在得到應驗,有相當一批落伍的傳統造車企業正在被市場陸續淘汰,眾泰、華泰、力帆等皆是鮮活的例子。

第二個是吉利汽車掌門人李書福于2021年年初作出的判斷:盡管汽車產業革命已經開始“暴動”,但是對汽車工業而言,無論是傳統汽車企業還是所謂的新造車企業都很難跨越百年汽車產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比如:主動/被動安全技術、耐久性、舒適性、可靠性等各種性能指標保證能力,這些基本能力的形成需要時間的沉淀。傳統汽車與電動汽車還能共存相當長的時間,能源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時間,而且存在“程度”拐點,到一定“程度”時,將會發生質變。

李書福認為,傳統汽車產業鏈是以機電一體化為核心的產業鏈;新汽車產業鏈是信息、通訊技術加機電一體化形成了生態圈產業鏈,從這個意義上講,汽車公司正朝著軟件公司方向轉型。為了適應這些變化,吉利的軟件能力正在不斷加強。在轉型變革的關鍵時期,吉利既要保持傳統核心能力的優勢,比如傳統機電能力優勢、傳統品質控制優勢、成本控制優勢等等;又要開創新的革命性優勢,比如人機交互、無人駕駛、中央計算、換電充電基礎設施、能源管理、智能出行、工業互聯等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造產業鏈新優勢。

其實,李書福的判斷和選擇在很大程度代表的是傳統汽車企業的判斷和選擇,要看清現狀,也不要輕易丟掉自己的既有優勢。

第三個是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的判斷,隨著電動汽車電池和智能化成本的降低,電動汽車的普及率將大幅上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這一目標或將更早實現。

從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勢頭來看,速度確實有可能超出既定規劃,這意味著所有的汽車企業不要再做任何的猶豫,保守一定意味著沒有出路。

綜合以上判斷,未來市場一定是少數玩家的天下,而它們的構成將是新舊造車勢力的交織,在正確的時間節點作出正確選擇的企業,將會有更大可能實現市場領跑。(張忠岳)